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的知识点复杂而且繁多,下图包括了学习的概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分类 等方面进行了知识点的详细概括与总结,学会这些知识点,考试轻松拿高分!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招教 教师编
教育学第五章 课程 教育 考试 招教 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学习心理 考试 教师 教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三章学习理论
学习的概述
含义:学习是个体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澄清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对学习理解
学习的实质是适应活动
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普遍现象
学习是反复经验引起的
学习是有几天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学习过程可以有意义也可以无意义
学习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人类和动物区别
1人类学习是一种主动构建的学习
2人类学习是学习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人类学习是以语言(最本质区别)为中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
核心观点: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经典型条件反射主要规律
泛化
分化
消退
恢复
化生的替代-联结(环境决定论)
学习实质:刺激-反应之间联结过程形成习惯
习惯形成遵循
频因律
近因律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
地位:《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后发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体差异及原因》
个人地位:教育心理学之父
经典实验:饿猫实验 第一个动物实验
学习实质:形成情境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过程:一种盲目的、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重要原则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联结-试误的教育意义
允许学生发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
准备律要求教师不搞突然袭击
练习律要求加强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效果律使学生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体验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基本规律
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惩罚
强化的应用
选择正确的强化方式及强化物 奖励要运用得当
消退的应用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过程
作用:减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 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惩罚的应用
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 而不能根除行为
惩罚须慎用 惩罚不良行为应与强化良好行为结合起来
应尽可能的少用
应紧跟在错误行为之后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法则):
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关于程序教学 行为塑造
基本原理
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的程序不断强化,使学生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
原则
小步子原则
积极反应原则
确定步调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低错误率原则
行为塑造
含义:通过小步强化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两个分类
连锁塑造
逆向连锁塑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实质:观察学习
注意
保持
复现
动机
对强化的新理解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三元交互作用理论
影响学习的三个因素
环境(资源 行动结果 他人与物理条件)
个体(信念 期望 态度与知识)
行为(个体行动 选择和言语表述)
补: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
客观主义
环境主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教学目标:知情统一
两个分类: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两个精神世界
认知世界
情感世界
有意义学习的4个要素
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
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
学习是学生自我发起
学习是渗透性的使学生行为态度个性都发生变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学生中心模式(非指导性学习模式)过程
确定帮助问题
探索问题
形成见识
计划与抉择
整合
促使学生学习的不在是教师技能而是心理氛围
真实与真诚
尊重关注和接纳
移情性理解(同理心)
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开放课堂模式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
苛勒完型-顿悟理论
完型顿悟理论内容
学习实质:形成新的完型
学习过程:顿悟过程
同桑代克联结-试误关系
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绝对对立的
联结试误是顿悟前奏 顿悟是练习结果
简单的已有经验问题不需要试误 困难的需要不断试误方能产生顿悟
托尔曼 符号学习理论
学习是有目的是期望的获得 期望是符号学习的核心概念
学习是对完型的认知 是形成认识地图的过程 主张把S-R变成S-0-R 0是机体内部变化
潜伏学习: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是过程结果不明显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教学说 认知-发现学习说
学习观
学习过程
获得
转化
评价
教学观
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概念 基本原则
基本态度 基本方法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动机原则
好奇内驱力(求知)
胜任内驱力(成功)
互惠内驱力(人与人)
结构原则
动作表象
图像表象
符号表象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发现学习四个作用
有助于外在动机到内在动机转化
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
有利于所学材料的保持
能够提高智慧潜能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两张比较
有意义学习本质: 以符号代表的新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适当观念建立的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的同化(内在心理机制)过程
有意义接受学习(适合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
布鲁纳发现学习(适合基础低的年纪)
有意义学习组织原则与策略
逐渐分化原则
整合协调原则
组织学习策略
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陈述性组织(说明性组织)
比较性组织
有意义学习产生条件
客观条件
受学习材料性质影响 具有逻辑性
主观条件
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心向
认知结构具有适当知识背景可与新知识联系
积极主动的把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派理论(累积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流程 教学过程阶段与学习阶段完全对应
学习结构模式
信息流
瞬时记忆(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信息提取 发生反应
控制结构
预期事项(期望)(学习动机)
执行控制(认知策略)
学习过程八阶段
动机阶段
了解(领会)阶段
获得阶段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
概况阶段
操作阶段
反馈阶段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奥苏贝尔、布鲁纳、加涅、杜威、斯腾伯格、卡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内容
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构建性
社会互动性
学习情境性
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
教师观(教学观):教师是帮助者,通过引导学生在经验中 生长 出新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四大要素
情境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认知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
随机进入教学模式
自上而下教学模式
学习分类
加涅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水平分类
信号学习(经典)
联结-反应学习(操作)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和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按学习结果分类
智慧技能(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属于对外
认知策略(调控自己)属于对内
言语信息(名称、地点、时间、定义、特征)
动作技能
态度
奥苏贝尔学习分类
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学习内容和学习者认知结构关系分类: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其他分类
从主体分:人类 学习、动物学习、机器学习
从学习意识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阿瑟雷伯
从学习内容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我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