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临床医学达卡巴嗪概述
达卡巴嗪是一种临床医学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通过作用机制对病情进行控制,并适用于多种疾病,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其副作用和禁忌症,同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进行药物监测,以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于2021-02-18 22:18:31临床医学达卡巴嗪概述
作用机制
达卡巴嗪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属于第一代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它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减少多巴胺的活性,从而具有抗精神病作用。
达卡巴嗪还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它阻断乙酰胆碱M1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抗胆碱能作用。
适应症
达卡巴嗪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如精神错乱、妄想症等。
它也可以用于控制精神病性行为障碍和焦虑症状。
药物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晕、嗜睡、便秘、口干、视力模糊等。
较常见的副作用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例如锥体外系症状(肌肉僵直、震颤等)和锥体内系症状(视觉和听觉幻觉、妄想等)。
达卡巴嗪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低血压等心血管相关副作用。
用法与用量
达卡巴嗪通常以口服片剂的形式给药。
起始剂量一般为每天50-100毫克,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逐渐调整剂量。
治疗精神病时,常见的维持剂量范围为每天100-800毫克。
禁忌症
达卡巴嗪对该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此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等)、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嗜铬细胞瘤等的患者也不宜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达卡巴嗪与其他中枢抑制剂(如酒精、咖啡因等)和抗胆碱药物(如氯丙嗪、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其抑制作用。
达卡巴嗪与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如氯硝西泮、东莨菪碱等)同时使用可能导致低血压。
患者正在接受疗程中的达卡巴嗪治疗时,应避免与具有心律影响的药物(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联合使用。
注意事项
在使用达卡巴嗪前需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
达卡巴嗪可能产生锥体外系症状和心血管副作用,因此患者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
不良反应
达卡巴嗪可能引起肝酶升高、血尿酸增高、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达卡巴嗪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胆固醇升高等代谢改变。
药物监测
达卡巴嗪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定期心电图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心电变化。
还需要监测血尿酸水平、肝功能、血糖水平等生化指标。
临床应用
达卡巴嗪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它可以改善症状、减轻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此外,达卡巴嗪还可以用于控制精神病性行为障碍和焦虑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