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笔墨
有时亦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为人熟知的帝王将相,与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典故,成语。
这是一篇关于地球上的大气和水的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气候类型的思维导图,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天气是时刻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态,时间跨度相对比较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笔墨
先秦
甲骨文
龟甲、兽骨—契文,与占卜有关—甲骨卜辞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当时中药用,称龙骨),刘鹗(确认金文为商朝且给出证据),《铁云藏龟》中国第一部记录甲骨文的书籍。
金文
刻录在青铜器上—又称钟鼎文)刻录文字最多的是毛公鼎—西周周宣王想振兴朝政,请毛公来处理政务,毛公把册封任命这件事刻录在青铜器上
秦朝
书同文,车同轨
小篆
李斯改进大篆
小篆略长,比较飘逸、舒展且没有棱角,笔画都是均匀的线条
汉朝
隶书
隶书破圆为方,出现了平直方正的笔画,成为“隶变”
现在汉字的框架,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蔡邕(汉代才女蔡文姬的父亲)—飞白书
草书
章草
隶书的快写体,虽快但潦草,难以辨认
今草
东汉张芝创立
今草保证了书写速度且规范书写格式和写法。
魏晋
楷书
隶书宽扁,楷书方正
横平竖直,结构紧凑(又称真书、正书,由隶书演变而成的端庄工整的字体,东汉末年形成,魏晋时代逐渐成熟)
钟繇—《宣示表》
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 《寒食帖》
楷书端正,草书潦草,行书则介于两者之间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代表人物: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入木三分、东床快婿、书成换鹅
《三希堂法帖》,三希堂是乾隆的书房,其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王羲之的侄子
唐朝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九成宫醴(礼)泉铭
欧体,欧阳询书法便于初学者临摹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赵孟頫(元朝,其他三个都在唐朝)
草书(狂草、大草)
张旭—《肚痛帖》、《自言帖》
唐文宗封唐代三绝: 诗圣——李白的诗歌 草圣——张旭的草书 剑圣——裴旻(敏)的剑舞
怀素—《自叙帖》
宋元
宋朝
北宋四大书法家
苏轼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哲)
黄庭坚
苏黄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朝)补之、张耒(磊)
米芾
书法家和画家,擅长山水画:米点山水,用墨点染
蔡襄
宋徽宗赵佶
瘦金体
元朝
赵孟頫(俯)
《鹊华秋色图》——描绘济南的华不注山、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