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学生
考教资的朋友们看过来,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学生的思维导图,主要讲解了学生部分的内容,包含了师生关系等内容。
这是一篇有关教育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包含了课程概述、课程组织、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内容,需要可收藏。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 教师的思维导图,包含了教师的职业理念(教师观)、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规范、教师心理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二章 学生
第一节 学生的 基本属性
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
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地构成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的学习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规范化学习
学生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身、心都在变化)
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具有发展可能和需要)
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学生是有差异、有个性的独特的人
学生有着个体差异性
学生存在着个性的独特性
第二节 学生的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 (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特殊保护—1.身心健康权 2.人身自由 3.人格尊严 4.隐私权 5.名誉权和荣誉权 一般保护—1.人身权 2.受教育权
学生需要承担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3.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4.遵守学校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观点:1.“教师中心论”(德国赫尔巴特和苏联凯洛夫,近代教育史) 2.“学生中心论”(美国杜威和法国卢梭) 3.双主体论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第三节 学生的发展
学生发展的内涵与规律
学生发展: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学生发展的内涵
学生发展是学生个体性的发展(生理和心理)
学生发展是学生群体性的发展(社会认知、交往、沟通、创造等)
学生发展是学生精神性的发展(精神文化、精神信念、精神生活的质量)
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稳定性和可变性 5.差异性 6.互补性
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
当代学生发展中的特点——1.生理成熟的提前 2.宽阔的视野 3.解放的个性 4.突出的自我
当代学生发展中的压力——1.来自社会的压力 2.来自家庭的压力 3.来自学校的压力
当代学生发展中的问题
学生发展的实现
学生发展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其独有、专门的学校生活过程,辅之其它生活过程完成的。学校生活分为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
学习生活与学生发展——学习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础部分
社会生活与学生发展——社会生活是以社会关系的形成为主要任务,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生活过程
精神生活与学生发展
第四节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意义
师生关系的特点
角色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心理关系:认知心理交往和情感心理交往
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调节功能、社会功能
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教育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心理关系:以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为基础,贯穿于师生交往全过程的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与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道德关系: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应履行的道德义务关系。
师生关系状况分析与类型解读
分析——融洽、不融洽
类型——对立型、信赖型、放任型、民主型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主要观点:1.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关系; 2.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既是教的活动的中心,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和谐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 3.师生双方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教和学活动的主体间互动关系,师生关系是主体间性(双主体)关系。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 2.公正与公平 3.体谅和宽容 4.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和机会
第五节 学生观
概念:关于学生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基本观念体系
学生观的历史演变
传统学生观
中国教育背景下学生观的演变
西方教育背景下学生观的演变
学生天性观—1.原罪论、性恶论(赫尔巴特) 2.性善论(卢梭)
学生学习观—“白板说”(英国教育学家洛克)
学生身份观—1.学生当成“小大人”(赫尔巴特、斯宾塞) 2.儿童是处于特定阶段的人(卢梭、杜威)
学生管理观—1.管理先行思想(赫尔巴特) 2.自由教育(卢梭、杜威)
学生地位观—1.“教师中心论” 2.“儿童中心论”
现代学生观——“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的实现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教育公正,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