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
一个关于《教育心理学》第七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的详细思维导图,适用于大学生备考教师从业资格证,了解学习理论,未来更好的教学。
编辑于2021-06-20 16:28:52一个关于《教育心理学》第七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的详细思维导图,适用于大学生备考教师从业资格证,了解学习理论,未来更好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的详细思维导图,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的详细重点内容和解释。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思维导图。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个关于《教育心理学》第七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的详细思维导图,适用于大学生备考教师从业资格证,了解学习理论,未来更好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的详细思维导图,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的详细重点内容和解释。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思维导图。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康布斯认为,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知觉而定的。康布斯还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他能在认知情感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被公认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领导人物之一,他以性善论、潜能论和动机论为理论基础,创建了理论化、系统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马斯洛的教育目标论:马斯洛从性善论出发,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而这种积极向善的潜能又是人的内在价值的核心
马斯洛的内在学习论
外在学习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这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模式
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地、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位于层次图底部的四种为缺失需要,上三层为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的需要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产生的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中当推首位。他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
教育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即功能完备的人)
意义学习
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
意义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及个性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自由学习的原则
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力
当学生觉察到材料有意义而且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涉及改变自我组织(即改变对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收到抵制
当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就比较容易觉察并同化那些威胁到自我的学习内容
当对自我的威胁很少时,学生就会用一种辨别的方式来知觉经验,学习就会取得进步。在对自身威胁低的条件下,学习就能比较自由的进行
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主动自发、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与理智)的自我发起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
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
最有社会意义的有效学习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对经验持续开放,并将自己结合进变化过程
自由学习的促进方法
创设真实的情境
提供学习资源
使用合约
利用社区
同伴教学
分组学习
探究训练
程序教学
交朋友小组
自我评价
学生中心模式
真诚一致,即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一个表里如一、真诚、完整而真实的人
无条件积极关注,即对一个人表示看重、认可、欣赏其价值,而且这种感受并不以对方的某个特点、某个品质或者整体的价值为取舍、为依据
同理心,即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人本主义教学的应用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强调课程的知识性,注重认知发展和智力的优异,根据现代科学的逻辑来建构知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家的“探究—发现式”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课程又称以人为中心的课程,它肯定人的情感(或意志)、情绪和感情的重要性,坚持课程从“面向完整的学生”这一立场出发,主张统一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感情和理智、情绪和行为,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认知课程(或文化知识课程):指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术(科学)知识的课程
情感课程(或自我认识课程):是指健康、伦理及游戏这一类旨在发展非认知领域的能力的课程
体验课程(或整合课程):是指通过认知(或知识)与情感的统一,旨在唤起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探究以实现整体人格的课程,又称自我实现课程
价值教育
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六种能力:沟通、移情、问题解决、批判、决策和个人一致
斯尔瓦认为价值教育主要有七种实施方式
价值灌输:讲社会文化价值灌输给学生。其方法包括:示范、积极及消极的强化、解释及操纵等
价值澄清:由美国心理学家雷斯等人所提倡的,它鼓励学生检讨分析自己的行为和信念间的关系,以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道德推理及认知道德发展
价值分析
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
统合教育
行动学习
创造性的培养
心理安全感:无条件地接纳别人,提供没有外在评价的气氛以及移情理解
心理自由感:允许个人有符号表达的自由,使其自由思考和感觉,来增进其经验的开放性以及知觉和理解的松快自如和自发性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应注意两个因素
提供良好的生理条件:良好的精神来自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至少包括充沛的体能、饱满的精神、敏锐的知觉、迅速的活动力以及愉快的情绪
充实的学习机会:良好的学习机会是影响个人潜能发展的第二个因素
经验的学习
学习是个人的全部投入,是情感和认知的完全投入
学习是自我导向的,虽然刺激和引导来自外界,但是探究问题及延伸学习的范围、知识的保持和理解则有赖于个人内在自发的力量
学习的结果是“著乎心,布乎四肢”,造成学生行为、态度甚至人格的改变
学习的结果由学生自己来评价,评价的标准根据学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学习的本质是意义,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一旦发生了,教材中对学生有意义的部分就会立即被纳入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中
人本主义教育实例
开放课堂:皮亚杰提出,主要目标在于
学习过程本身胜于学习内容,也就是教导学生学习如何学习
事先设定的目标,仅限于基本的说、写等技巧
加州波拉奥图的格拉塞尔学校
参与:指师生共同参与学校里的各项教学活动
关联:指课程内容与学生先前知识、心理需求和认知经验等都具有适合的相关性
思考:指教师鼓励学生探究新奇、未知的事物,鼓励学生做决定,并培养做决定的能力
学校重视导师制和班级会议
社会问题解决会议:关心学生行为及社会问题,师生来共同解决
开放式会议:主要是讨论或提出有关课程、教材和学校政策等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育诊断会议: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教材认识的程度,以便加以改进或提出未来的计划,以增进学生学业的进步
纽约市理性—情绪治疗的生活学校
亲善,与学生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
评估,判断并界定学生的问题
教导一些解决情绪问题的技巧
让学生了解,情绪和情绪的表达能力都是具有个别差异的
让学生了解信念和思维可以决定情绪的产生,以及非理性的信念和思维所产生的结果
练习解决问题的技巧
以具体、行为的名词来界定问题
尽量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越多越好
评价每一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针对各种解决法的积极与消极的结果加以说明,淘汰不良的解决方法
挑选一种或两种最佳的解决方法,设计进行的步骤
执行计划,并评价结果
评估其改变及技巧的获得,可以根据一些问题来加以评价
美国教育家毕恩指出人本主义教育实践难以见效的原因
缺乏明确的目标
缺乏周详的设计
缺乏评价的依据
理念缺乏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