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和书法
本图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和书法,还借助了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环境来作为依托,从时代环境出发考虑美术与书法的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魏晋南北朝
卷轴画
曹不兴
三国时期吴国人,文献记载最早的画家
艺术特点:曾给孙权画屏风,具备写实表现和造型能力
卫协
西晋画家、“西晋画圣”
艺术特点
善画人物、佛像、动物等。
善于表达对象内在气质,影响六朝重气韵画风
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代表作品
《毛诗北风图》、《卞庄子刺虎图》、《吴王舟师图》
顾恺之
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
注重描绘人物精神面貌,传神论
笔迹周密的密体,追求恬淡寂寞的人物形象,春蚕吐丝描
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与同期文学作品相结合
《洛神赋图》
取材于曹植《洛神赋》
分五段,曹植一行歇息在洛水边、洛神在水面上出现、与曹植缱绻难舍、终于凌波归去、曹植也满怀惆怅的上路
《女史箴图》
取材于东晋张华《女史箴》
分12段,讲解劝解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艺术特征:1.几乎没有背景,2.注重人物之间动态与神情相呼应。3.人物有前后远近之别,4.人物身材大小的处理原则是主要人物,尊贵人物大而次要人物卑微人物小。
《列女仁智图》
陆探微
南朝刘宋画家
“一笔画”
创“秀骨清像”人物形象
密体
张僧繇
萧梁时期画家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创面短而艳,丰腴饱满的佛教人物样式“张家样”
吸天竺筠染法(凹凸法),立体感强
曹仲达
北朝画家
善画佛教人物,所画人物衣服紧贴身体,衣纹用线很有特色,被称为“曹衣出水”“曹家样”
萧绎
梁元帝
《职贡图》
内容:遣使来朝,
杨子华
北齐画家
《北齐校书图》
内容:画北齐保七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人刊定五经诸史的故事
画论
理论贡献
“传神”、“以形写神”——《魏晋胜流画赞》
“迁想妙得”——论画
《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论画》
谢赫
品评艺术标准“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
艺术的作用: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古画品录》
宗炳
绘画功能论 “畅神”“卧游”
提出写生和初步透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近大远小,去之稍阔,其见弥小”
《画山水序》
最早的山水画论
孙畅之
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
《述画》
王微
“致”与“情” 强调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
《叙画》
佛教美术
石窟
新疆克孜尔石窟
窟型:1.大像窟、2.龟兹型窟(类似于中心柱窟)、3.僧房窟
壁画人物造型:以硬笔铁线勾勒轮廓,手面肌肤施以晕染
甘肃敦煌莫高窟
最早开凿——275
技法:晕染法
代表:254窟“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257窟“鹿王本生”,285窟“五百强盗成佛故事”
洞窟壁画主要保存
本生故事,缘起故事
壁画题材: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姻缘故事,菩萨,技乐人,药叉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因山体石质疏松,石窟造型以泥塑为主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北魏最杰出—宾阳洞,唐—奉先寺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昙曜五窟”
规制宏大,平面呈椭圆形,立面为穹隆顶,造像多为三佛
五个窟主体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了“皇帝既是当今如来”的思想
四大石窟
雕塑
陵墓雕刻
南朝
石兽是南朝陵墓石刻的主要部分
兽身高大,窈窕颈长,胸部突出,全身s形,“秀骨清像”
动势的追求
北朝
延续汉代
明器雕塑
北魏前期——冯太后永固陵、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
南朝墓葬——南京西善桥南朝早期墓,丹阳胡桥和建山两座南齐大墓
其它画种
魏晋时期,模印砖画代表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魏晋时期,石刻线画的代表是宁懋石室与孝子馆石刻
魏晋时期,漆画代表是司马金龙墓的漆画屏风
魏晋时期,墓室壁画的代表是娄睿墓的《出行图》
最早的纸本绘画—吐鲁番阿斯塔纳东晋墓《地主庄园图》
书法
艺术特征
书体:隶书—今草书,楷书融合今草书发展为行书
南帖北刻
书法家
钟繇
“八分、正书、行书,皆世人所喜”
代表作品《荐季直表》《宣示表》
其子钟会“正书之祖”
皇象
擅小篆、隶、章草及楷书。
代表作品《急就章》《天发神谶碑》
陆机
代表作品《平复帖》
王羲之
代表作品《兰亭序》
序中所记是他与志同友好、潇散名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
代表作品《快雪时晴帖》《官奴帖》《姨母帖》
清乾隆三希堂还包括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
“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
“书圣”
王献之
开启唐楷、行、草一代新风
代表作品《鸭王头帖》《洛神赋值》
王珣
代表作品《伯远帖》
崔浩
代表作品《吊比干碑》
主要艺术成就
绘画审美功能逐渐得到加强,绘画艺术的畅神悦性的审美功能,由从属社会性功能的地位中独立出来
由于玄学兴起积极提倡自然本性的回归,画家们对自然山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山水的萌芽、起源时期
社会背景
社会领域
社会动荡,政权分裂
政治制度
九品中正制,确立士族特权
思想领域
玄学兴起,佛教传播,道教基本形成
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