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楚文化 思维导图
一图掌握“两周期间楚文化”,从特征、探索等方面梳理,知识全面详细,干货满满,现在不收藏,还在等什么呢。
殷墟文化3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生产与经济、商业、殷墟文化与二里冈文化的关系等内容,该导图内容丰富,适合您参考学习。
殷墟文化2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礼制与信仰和生产与经济两点,内容包含了宫室建筑、墓葬特征、祭祀占卜遗存、文字等内容。
殷墟文化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文化的命名、分期与年代、殷墟的范围与分布、文化分布地方重要发现等,可供您学习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楚文化
含义
考古学上的楚文化,就是指最初由楚人在楚国境内创造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自身特征,当然这种特征是随着历史的进展不断变化,而基本具有这种特征的文化遗存,都可看作属于楚文化的范畴。
主题
楚都探索
(一)宜城楚皇城
郢爰
外城主体城墙始筑于战国时期,底部叠压春秋中晚期的地层和灰坑,内城与外城是统一规划修建的,may楚文王(或武王)始都之“郢”。
(二)当阳季家湖楚城 出土
(三)江陵纪南城
可能是战国中期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所拔之“郢”。
潜江章华台离宫遗址,位于江陵纪南城东50公里处,发现夯土台基10余座
(四)淮阳陈城
原为陈国都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楚顷襄王东迁陈城。楚考烈王十年(前253年) 又徙于钜阳,楚人以陈城为都仅25 年
淮阳马鞍冢楚墓与车马坑,墓主可能是楚顷襄王及其夫人。
(五)寿县寿春城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
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秦军灭楚置郡,寿春作为最后的楚都历时18年。
1933年寿县李三孤堆出土铜器
楚墓特征
(一)墓葬分期编年
淅川下寺楚墓(“王子午”鼎)
荆门包山楚墓
黄、蔡、曾国重要墓葬(楚王熊章镈钟)
(二)墓葬分区
1、江汉平原区
2、湘江洞庭湖地区
3、豫南鄂西北地区
4、淮河中游与长江下游区
5、湘西山地
6、湘江上游区
(三)墓葬形制
春秋时期均为土坑竖穴墓,地表没有封土,墓坑内不设台阶,平民墓多设壁龛。
战国时期土坑竖穴墓仍流行,但大中型贵族墓都有封土,往往设有多级台阶与斜坡墓道,而平民墓则无封土、台阶和墓道。 枣阳九连墩楚墓
(四)墓室结构
楚墓的棺椁周围多填以青(白)膏泥,一般保存较好。
贵族墓葬多作东西向,头向东;一般中、小型墓因墓地和地区而各异,甚至一个墓地,方向也不一致。
葬式几乎均为仰身直肢葬,两手多交于腹部,这当是由于尸体入殓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敛葬仪式而形成的。
春秋时期的棺均为悬底方棺,有些中型墓则用双层套棺
战国多流行悬底弧形棺,战国中晚期还出现了长方盒形棺。
饰棺:棺束→褚→池→荒帷
(五)主要随葬品
春秋中期为鼎、簠、缶,春秋晚期到战国末期为鼎、敦、壶
鼎、敦、壶组合,一般成偶数出现。
日用陶器中最具特色的是楚式鬲及以其为主构成的鬲、盂、罐、豆和鬲、盆、罐、长颈壶组合。
楚式升鼎多为偶数组合,少见大小相次陈列。 楚式升鼎的出现,标志着楚完全独立于中原文化系统之外,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铜禁,虎座鸟架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