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汇率基础理论
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在该导图中可以找到准确的答案。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适合您进行学习和参考。
编辑于2021-06-22 16:38:56汇率基础理论
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
外汇
含义
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分类
外国货币
外国支付凭证
特别提款权
外币有价证券
前提条件
1.自由兑换性
2.普遍接受性
3.可偿性
汇率
含义
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
表达方式
直接标价法
固定外国货币的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间接标价法
固定本国货币的价格,以外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价格
本币汇率相当于是间接标价法
美元标价法
以一定数量美元为基准,以其他国家的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美元的价格
套汇与抵补套利交易
套汇交易
同一货币的汇率在不同外汇市场上存在差异时,市场参与者可以低买高卖
抵补套利交易
利用金融市场短期利率的差异,将资金从低利率国家调动到高利率国家以赚取利差,同时在外汇市场上购入远期外汇锁定汇率
汇率的种类
根据套算角度
基本汇率
套算汇率
根据是否浮动
固定汇率
本国货币当局公布的,并用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维持其不变的本国货币与某种外国参照货币之间的固定比价
浮动汇率
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确定、本国货币当局不加干预的货币比价
根据是否单一
单一汇率
复汇率
根据是否考虑实际价格
实际汇率
含义
两国商品实际价格即两国货币实际币值进行对比的形式
定义分类
外部实际汇率
R=e*Pf/Pd
e是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
Pf为外国商品价格水平、价格水平Pd为本国商品价格水平
主要用于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研究
内部实际汇率
R=Pt/Pn
本国贸易品的国内价格水平/本国非贸易品的国内价格水平
贸易品的价格Pt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的价格Pf与本国名义汇率水平e
主要用于效果内部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问题的研究
内部实际汇率下降
本国贸易品的国内价格水平相对下降
放弃同等数量的非贸易品消费,能够换得更多数量的贸易品消费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
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对比
R=e*wf/wd*ad/af
e:本国名义汇率
ad/af:本国与外国单位劳动的产出
wf/wd:外国与本国单位劳动的成本
R下降
外国劳动生产率相对下降
本国货币实际升值
有效汇率
含义
以一国与样本国双边贸易占该国对所有样本国全部对外贸易额的比重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汇率指数
公式
Σ(A国对i国货币的汇率*A国同i国的贸易值/A国的全部对外贸易值)
根据时间
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
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叫做升水
即期汇率高于远期汇率叫做贴水
两者相等时叫做平价
汇率决定原理
影响汇率的经济因素及汇率决定学说
经济增长(根本)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说(短期)
假设
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政府不干预
国际收支:BP=CA+K=0
将经常账户看作贸易帐户
商品与劳务进出口
两国国民收入水平Y
两国相对价格水平epd/pf
资本与金融账户
两国利率、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测
e=f(Y,Y*,P,P*,id,if,E)
结论
短期临时性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可以轻易被国际资金流动、相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政府干预等其他因素抵销,但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一般一定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机理
本国国民收入↑
进口↑,CA恶化,外汇需求↑,本币贬值
货币分析法:收入↑,本币升值
本国价格水平↑
产品竞争力↓,CA恶化,本币贬值
本国利率↑
国外资本流入,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预期本币贬值
国外资本流出,本币需求↓,本币预期贬值
评价
是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理论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应用
指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是关于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
相对利率
利率平价说(短期)
抛补的利率平价说
假设
手中有一笔可自由支配现金并可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为规避汇率风险,在即期将本币兑换为外币的同时,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以锁定将来的汇率。远期汇率为f
即投资国内与国外的金融资产收益应相等
(1/e)*(1+if)*f=(1+id)
id-if≈f-e
p=id-if
外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升贴水为ρ
两国货币的远期升贴水近似等于两国金融资产利差
结论
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市场预期本币远期贬值
非抛补的利率平价说
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计算预期收益,不进行远期交易
id-if≈Ep
Ep=id-if
预期的汇率变动率=两国货币利差
结论
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市场预期本币贬值
评价
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支出汇率与利率的密切关系
不是一个独立的汇率决定理论
利率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工具,具有被动性,对短期汇率产生较大影响,对长期汇率影响有限
培育一个发达有效的货币市场可以利用短期利率的变动调节汇率
一国利率↑
国际收支角度
本币升值
利率平价说角度
本币远期贬值
相对通货膨胀率
购买力平价说(中长期)
基础
一价定律
pd=e*pf
成立条件
不同地区的商品是同质的
商品可以自由交易,不存在价格粘性
跨国移动部存在障碍
结论
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是对内价值,相对通胀率持续较高的国家,货币国内价值下降相对较快,相对外国货币贬值
分类
绝对购买力平价
假设
对于两国之间任何一种可贸易品,一价定律都成立
在两国物价指数编制中,各种贸易品所占的权重相等
pd=e*pf
e=pd/pf
pd、pf是国内、国外一般物价水平
汇率取决于以不同货币衡量的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
假设
贸易存在交易成本
各国物价水平中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口径和权重不同
et=(PIdt/PIft)*e0
汇率水平能反映两国物价相对变动,物价上升速度较快(物价指数相对基期提高较快)的国家,其会贬值
PIdt、PIft是本国和外国在t期的物价指数的变动
e0是基期汇率,et是计算期汇率
评价
实证检验存在困难
物价指数的选择问题
商品分类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
隐含地假定了基年的汇率e0是均衡利率
短期来看,汇率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假定不存在价格粘性
假定只存在经常账户交易
把汇率波动完全看作是货币现象,购买力平价的成立意味着反映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汇率不发生变动,不符合现实,长期来看,实际因素变动会引起实际汇率及相应名义汇率的调整,从而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长久性偏移
国际储备↑
外汇储备能表明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能力的强弱,储备增加能增强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有助于本国货币升值
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货币当局被迫用收回市场上过多的外汇
导致货币供应量被迫↑,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与总供给增长中的结构不一致和数量不一致会影响汇率
总需求>总供给
需求转向国外
进口↑
外币需求↑
本币贬值
预期
汇兑心理说
财政赤字↑
本国货币贬值
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说
含义
将汇率看成一种资产价格
特点
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
预期对当期汇率决定非常重要
侧重分析政府在市场上行为对汇率的影响
假设
外汇市场有效
资金完全流动,套补利率平价成立
一国资产市场包括本国货币市场、本币资产市场(本国债券)和外币资产市场(外国债券和外币存款)
按不同资产是否可替代
货币分析法
含义
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完全替代,两个资产市场会同时达到平衡
按照对商品价格弹性的不同假设
弹性价格分析法(货币模型)
基本模型
假定
货币中性,总供给曲线垂直
货币供给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
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都与货币供给无关
货币供给变动带来的货币市场不均衡,完全由价格的弹性变动决定
购买力平价成立
e=pd/pf
核心思想
汇率可自由调整以反映各种因素对汇率水平的影响,各种因素通过影响货币供求关系从而最终影响汇率
模型
e=(mds-mfs)-α(yd-yf)+β(id-if)
mds-mfs
本国和外国货币供给变动的差额
α(yd-yf)
本国和外国实际国民收入的差额
β(id-if)
本国和外国利率变动的差额
影响分析
客观因素
货币供应量
mds↑
居民手中货币余额超出愿意持有货币量
增加支出
本国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
本币同比例贬值
产出不变
产出
yd↑
货币需求↑
本国价格水平↓
本币升值
货币供给不变
利率
id↑
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
货币需求↓
本国价格水平↑
本币贬值
货币供给不变
主观因素
预期作用
Ep=E-e=id-if
e=z+β(E-e)
e=(z+βE)/(1+β)
说明即期汇率水平由实际经济面(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和预期共同决定
z=(mds-mfs)-α(yd-yf)
评价
优点
将购买力平价这一形成于商品市场上的汇率理论引入资本市场,将汇率视为资产价格,抓住了汇率的特殊性质
引入了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等经济变量,避免了购买力平价中物价指数选择等技术问题,实用性强
一般均衡分析
商品市场均衡:弹性价格使价格随时出清
货币市场均衡:MD=MS
外汇市场平衡:购买力平价和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
是资产市场说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形式
不足
以购买力平价为前提,但购买力平价成立条件苛刻
假定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存在争议
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时间内在短期内显示出黏性,价格调整比较缓慢
黏性价格分析法(超调模型)
假设
货币非中性,总供给随货币供给变动、价格变动、利率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
购买力平价短期不成立,在货币供给冲击下,经济存在由短期不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
基本模型
资产市场价格没有黏性
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汇率立即发生贬值,利率立即下降
商品市场价格有黏性
物价上升较缓慢
随着时间推移,汇率的超调(超额贬值)使净出口↑,产出↑,进而汇率与利率回升,重新回到均衡
汇率下降刺激进出口、利率下降刺激投资、物价缓慢上升均会增加产出,增加的产出会吸收一部分货币量,从而使物价、利率、汇率的回升幅度小于下降幅度
最终:产出↑物价↑本币汇率先降后升利率先降后升
评价
优点
商品价格黏性更切合实际生活,实用意义更大
首次涉及了汇率的动态问题
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分析方法进行扩展,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基础上加入了价格调整和理性预期
具有鲜明的政策意义
超调是资金自由流动下汇率自由调整的必然现象,政府有必要进行干预和管理
不足
是存量理论,忽略了对国际收支流量的分析
很难进行计量,说服力有限
资产组合分析法
特点
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不完全替代,即非套补利率平价不成立
引入本国资产总量,结合考虑流量与存量因素
前提
国外利率if是给定的
本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
本国货币M
本国政府发行的以本币为面值的债券B
外国发行的以外币为面值的资产F
外币资产的本币价值等于eF
以本币计量的资产总量W=M+B+eF
e通过eF影响W继而影响Md、Bd
模型分析(M左B右F下)
货币市场
变量
货币供给是政府控制的外生变量
货币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减函数,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图形分析
MM曲线代表使货币市场供求处于平衡状态的本国利率与汇率的组合,斜率为正
斜率为正
e↑,eF↑,W↑,Md↑,Ms→,为恢复平衡,↑i以↓Md
图形移动
Ms↑
e→
↓i以↑Md
左上
i→
↑e以↑Md
左上
本国债券市场
变量
债券供给是外生变量
债券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资产总量的减函数
图形分析
BB曲线表示本国债券市场供求处于平衡状态时本国利率与汇率的组合,斜率为负
斜率为负
e↑,eF↑,W↑,Bd↑,Bs→,为恢复平衡,↓i以↓Bd
图形移动
Bs↑
e→
↑i以↑Bd
右上
i→
↑e以↑Bd
右上
外币资产市场
变量
外币资产的供给是外生变量
外币资产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减函数,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图形分析
FF曲线表示外币资产市场供求处于平衡状态时本国利率与汇率的组合,斜率为负
斜率为负
i↑,部分外币资产需求转移到本国债券,外币资产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即F↑,需↓e以平衡eF
FF线比BB线平缓
本国债券市场对id更敏感,外币资产市场对e更敏感
图形移动
F↑
e→
↓i以转移部分本币资产需求到外币资产需求上
左下
i→
↓e以平衡eF
左下
图形分析方法
本国利率为横轴,本国汇率为纵轴
分析斜率正负的方法
假设e变动,观察i变动的方向,或假设i变动,观察e变动的方向
分析变量变动的方法
假设变量变动,保证e与i中某一个不变,观察另外一个的变动
资产组合模型下的短期汇率决定
相对量变动
政府在本国债券市场上进行公开操作
买入国债
本国Bs↓,本国Ms↑
BB左移,MM左移,FF不变,由一般均衡原理,新均衡点在FF上
id↓,e↑本币贬值
政府在外币资产市场上进行公开操作
买入外币资产
Fs↓,本国Ms↑
MM左移,FF上移,BB不变,新均衡点在BB上
id↓,e↑本币贬值
绝对量变动
经常账户盈余导致外币资产供应增加
F↑,W↑,Md↑Bd↑
MM右移,BB左移,FF下移
假设i→则e↓本币升值
央行为财政赤字融资导致本国Ms增加
Ms↑、W↑,Bd↑Fd↑
MM左移,BB左移,FF上移
id↓,e↑本币贬值
总结
1.均衡汇率由三种资产市场供求相等的交叉点决定,资产总量和货币政策可以改变汇率和利率,引起汇率和利率的反向运动
2.货币供应量通过金融市场对汇率影响要比通过相对物价和购买力评价对汇率影响快得多
3.经常账户盈余会导致外币资产存量增加,进而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资产市场的长期调整机制
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汇率与利率均衡时,经常账户可能为逆差,也可能为顺差
经常账户顺差意味着外币资产供给增加,e↓,外币资产供给速度↓,形成汇率的动态调节,直到经常账户差额为0
评价
优点
把政府作为市场主体,具有特殊的政策分析价值
区分了本币资产与非本币资产的不完全替代性,将经常账户这一流量因素纳入存量分析
缺点
没有对流量因素本身作更加专门和全面的分析
汇率变动的影响
贸易条件
T=Px/Pm
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
货币贬值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物价水平↑
工资机制
生产成本
货币供应
收入机制
总需求
成功的货币贬值扩张经济
乘数作用下增加生产,增加出口、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国民收入多倍增长
条件
微观角度
出口商品需求弹性较大
宏观角度
边际吸收倾向<1
贬值伴随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存在闲置生产要素,生产能随总需求扩张而扩张
不成功的货币贬值紧缩经济
贬值税效应
收入和货币供应滞后效应
货币资产效应
债务效应
就业与民族工业
总需求扩张,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就业率上升
贬值可以看成是对出口的补贴,进口的税负
不利于工业进口,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劳动生产率与经济结构
企业利用销售增加获得的资金改善生产技术,更新生产设备
否则,贬值客观上保护以高成本低收益生产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落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