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Bowlby和内部工作模式
依恋理论首先由英国精神病学家John Bowlby开展了一系列“母亲剥夺”的研究并指出:在个人生活的最初几年里,延长在公共机构内照料的时间和/或经常变换主要养育者,对人格发展有不良影响。1969年,BowIby的关于依恋的三部重要著作的第一部问世,它阐述了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联系,该观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依恋并非来自母亲的喂食行为及人类性的驱力,它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更多内容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内部工作模式
婴儿通过与重要他人的互动,获得有关人际世界的知识,并在自己心中形成对自体、重要他人和世界的动态表征,这种表征被Bowlby称为内部运作模式。
Bowlby认为内部运作模式有被更新的潜能,但常常很难修正,因为主体往往采取一些防御机制来维持自己解释世界的风格。
主要照顾者对婴儿情感回应的可及性会影响婴儿内部运作模式的形成。
特点
互补性:婴儿的内部运作模式是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适应性:内部运作模式最初可帮助婴儿适应成长环境,但安全依恋型的婴儿更加适应多变的环境,矛盾型婴儿则表现僵化,用旧有的模式看待周围的人和世界。
Main的成人依恋访谈
内部运作模式可以通过叙事、话语、想象或行为流露出来,Main让被试人回想、反思自己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以测量他们的依恋模式。
AAIV.S陌生情境实验:AAI关注成人当前的依恋模式,而陌生情境实验关注的是婴儿和特定对象的依恋关系
内部运作模式的概念化
婴儿会内化依恋规则,发展出相应的适应性策略
回避型依恋的个体:由于经常遭受父母的拒绝,发展出回避的策略以减少内在的受伤体验。
矛盾型依恋的个体:由于难以预测父母的反应,就会过度放大依恋需求,以确保他人对自己持续性的关注和照顾。
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
安全型的父母通常会养育出安全型的婴儿,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通常成为安全型的父母。
父母通常会和孩子共谋,以维持、强化共有的互动模式。
元认知
主要照顾者对孩子的敏感反应只能部分解释父母依恋模式对孩子的内部运作模式的影响,为了弥补这种代际传递的缺口,Fonagy提出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测。
元认知知识:让个体能区分心理状态和现实情形的能力。
元认知监测:人们会主动地自我审查、觉察当下体验背后的想法。
内部运作模式的五要素
社会文化脉络(媒体、社会文化环境):比如电视、电影、音乐可提供替代性经验,让我们形成对社会的理解。
目前脉络: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会有不同的关系需求,比如青少年阶段更加渴望同伴友谊,而不是父母的关注。
核心信念:对自体、他人和世界的表征
自体表征:我是讨人喜欢的,有自我效能感的,还是不值得被爱的人
他人表征:大家对我都是友善的,还是拒绝的、排斥的?
世界表征: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还是罪恶的、阴暗的?
目标
生理幸福感
个人能力
关系能力
自我超越
策略
情绪策略:父母情绪调节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调节
人际策略:不同的教养风格导致婴儿用不同方式与父母回应。
问题解决与任务管理:持续地监控自己与环境中和个人目标相关的部分,以满足依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