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第一章 辩证唯物论
考研政治,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是由物质产生的,并且物质决定意识。
编辑于2023-12-13 22:46:04中心主题
唯物论
子主题
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及不同哲学流派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两个方面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先有谁
唯物主义: 物质第一性 ——什么是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
古代 = 朴素
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上唯物, 历史观上唯心
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物质是原子等粒子
机械 <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是一切客观存在
人类历史(社会)当做 物质 看待 ——马克思是第一人 ➡️ 唯物史观(创立)——两大历史贡献之一
唯心主义: 意识第一性 ——什么是意识
主观唯心主义: 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人的意识
王阳明:心学,心外无物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慧能法师:风吹帆动
客观唯心主义: 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
理,道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意识能否认识物质
可知论
有同一性 (即意识可以认识物质)
唯物、唯心✓
认识的顺序不同
不可知论
没有同一性 (即意识不能或不能完全认识物质)
二元论者---- 不彻底的唯心 ——眼见未必为实
试图调和唯物和唯心的矛盾, 物质和意识都是本原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不是哲学基本问题, 只能说是重要问题
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
形而上学
联系、全面、发展、矛盾
辩证法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 两大历史贡献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创立
辩证唯物主义
形成
是什么?
物质观 ——本原
🔺 物质范畴
恩格斯: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 抽象 出来的。
抽象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列宁: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 感觉 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 感觉 所复写、摄影、反映。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定义方式: 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
意识不具有
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
🔺 物质与运动
运动的概念: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变化 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 存在方式 和 根本属性。
运动 等同于 “变化”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不可分割。 一方面,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静止——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 运动是物质在运动。
不可分割: 我是你的我 你是我的你
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
脱离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脱离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
🔺 运动与静止
静止的概念: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 空间位置 和 根本属性 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关系
不可分割
词性不同
对立统一
词性相同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对立统一
相互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性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性
相互联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
将导致 形而上学
夸大运动,否定静止
将导致 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正确
一次都不能 ——诡辩论
例: 运动才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空
🔺 物质运动与时空
时空的概念: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即一去不复返。 特点是 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是 三维性。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不可分割。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时空, 物质运动是时空中的物质运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存在形式。 时空的特点: 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有限性、无限性。
客观性:不以意志为转移
绝对性:绝对存在
相对性:速度突破极限 时空变化
有限性:具体事物
无限性:所有事物
🔺 实践是 自然存在 和 社会存在 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新插入的,物质—实践—意识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
实践是使 物质世界 分化为 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前提, 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为什么实践是社会生活的 本质?):
第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
实践 构成了 社会发展的动力
“构成了”不能改成“是”
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意识观 ——派生
🔺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自然界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最标准
意识的来源:
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再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
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是人独有的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 劳动 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劳动交往中形成的 语言 促进了意识的发展,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劳动对意识是决定性影响; 其他的都是重要影响; ——重要的意思就是没“那么重要”
语言是物质,内容是意识
意识的本质
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内容是物质
意识不是特殊的物质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能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
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例题
意识
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相互区别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
物质不是意识,意识不是物质
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相互联系
物质可以转化为(变成)意识, 意识可以转化为(变成)物质
说“代替”就不对,但是,“转化”“变成”可以
意识对物质既有 依赖性, 又有 相对独立性
物质——强 意识——弱,不那么弱 一强一弱——稳定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实际出发
前提
实践
基本途径
依赖于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在社会历史领域,主观能动性 与 客观规律性 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为 社会历史趋向与 主体选择 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指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前提和条件: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意识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实质
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让机器具有完成某种复杂目标的能力。 他实质上是对人脑组织结构和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是人类智能的物化。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即使是计算能力最强大,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也不能达到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会超越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超越人类智能的原因
第一,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第二,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第三,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世界是统一的, 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批判二元论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 物质
批判唯心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加在一起批判旧唯物 ——同时承认这三句话的只有马哲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
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根本意义上说,意识统一于物质, 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第一, 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 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世界的 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理论中的作用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实际中的作用
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与其他哲学的 区别和联系
与唯心主义
联系:都是可知论
一元论,本原只有一个
马哲认为物质是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
认识问题上, 马哲坚持 能动反映论, 唯心坚持 先验论
马哲坚持彻底的 辩证法, 唯心 部分坚持
有的坚持
有的不坚持
历史观上, 马哲唯物, 唯心唯心。
与旧唯物主义
联系: 都是唯物主义, 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认识论: 马哲坚持 能动反映论, 旧唯物坚持 机械反映论
马哲彻底坚持辩证法, 旧唯物完全不认同辩证法, 坚持形而上学
历史观: 马哲唯物, 旧唯物唯心。
旧唯物 ——半截子的唯物
自然:唯物
历史:唯心
马哲坚持实践的观点, 旧唯物没有实践的观点
独有
例题
马哲与唯心、旧唯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 实践 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人类社会依赖于 自然界 是整个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 实践 活动,虽然有意识的指导,仍然是 物质 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