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经济师金融7章.2节金融风险及其管理笔记
中级经济师金融7章.2节金融风险及其管理笔记,从金融风险管理流程、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记录,内容十分详细,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06-26 12:07:257.2 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金融风险概述
金融风险的 理论解释
金融风险指有关主体在从事金融活动中因某些因素发生意外的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
从事金融活动承受金融风险的主体包括:政府、法人和自然人
金融不稳定理论
以商行为代表的信用创造机构和借款人相关的特征使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不稳定性是现代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征
信息不对称理论
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市场中的人因获得信息渠道不同、信息量的多寡而承担不同的风险和收益
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交易之前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是交易之后的信息不对称
借贷市场上通常表现为下列三种情况:①违反借款协议,私自改变资金用途;②借款人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③借款人对借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致使介入资金发生损失
道德风险
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理论
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是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
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①过度投机的存在;②大量信用和杠杆交易;③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④市场操纵机制的作用
金融风险的国际传播理论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资本能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金融交易电子化、网络化使国际巨额投机资本能够迅速转移他国。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发展使国际投机资本可利用的工具更多,以杠杆作用利用其他金融资本进行投机活动,放大了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效应
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溢入溢出效应”,国外的货币政策会影响国内,或国内货币政策没有或只有一小部分作用于国内经济变量,对本国的金融风险的作用弱化,一国的金融风险会影响到另一国的经济变量和金融市场环境,从而引致国际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 的类型
按金融风险 的成因分类
信用风险
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约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改变而影响其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商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狭义:指因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约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违约风险
广义:指由于信用因素,金融机构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
市场风险
广义
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的交易头寸,由于市场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可能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充分考虑了市场价格可能向有利于自己和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可能带来潜在的收益或损失
狭义
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的交易头寸,由于市场价格因素的不利变动,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类型★
汇率风险
指有关主体在不同币别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交易风险
有关主体在因实质性经济交易而引致的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实际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折算风险
有时称为会计风险,指为了合并母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在用外币记账的外国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转变为用母公司所在国货币重新做账时,账户上股东权益项目的潜在变化所造成的风险
经济风险
由于未来现金收入流和现金支出流在货币上的不匹配,因汇率的意外变化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利率风险
有关主体在货币资金借贷中,因利率在借贷有效期中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投资风险
有关主体在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投资时,因股票价格、金融衍生品价格发生意外波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表现为流动性短缺。主要现象是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现金资产不足、其他资产不能在不蒙受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不能以合理成本迅速介入资金等
操作风险
狭义
金融机构的运营部门在运营过程中,因内部控制的缺失或疏忽、系统的错误等,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广义
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
分类
操作性杠杆风险
由金融机构外部因素变化所导致的操作风险
外部冲击导致金融机构的收入减少,包括税制和政治方面的变动,法律和监管环境的调整,竞争者的行为和特性的变化等
操作性失误风险
由金融机构内部因素变化所导致的操作风险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处理流程,信息系统,人事等方面的失误
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
法律风险
金融机构与雇员或客户签署的合同等文件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有关条款在法律上不具备可实施性,或其未能适当的对客户履行法律或法规上的职责,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合规风险
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国家风险
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交易对手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特征
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
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经济中的每一个主体都有可能遭受国家风险带来的损失
呈现形态
主权风险
与一国居民发生经济金融交易的他国居民为政府或货币当局,政府或货币当局为债务人,不能如期作清偿债务,而使该国居民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转移风险
与一国居民发生经济金融交易的他国居民为民间主体,国家通过外汇管制、罚没或国有化等政策法规限制民间主体的资本转移,使之不能正常履行其商业职能,从而使该国居民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经济风险
他国因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国际储备状况、外债状况等经济因素恶化,出现外汇短缺,而实行外汇管制、限制对外支付等
政治风险
他国因政权更迭、政局动荡、战争等政治因素恶化,而拒绝或无力对外支付等
社会风险
他国因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教矛盾等社会环境恶化,而不能正常实施经济政策,导致无力或拒绝对外支付等
声誉风险
金融机构因受到公众的负面评价,而出现的客户流失、股东流失、业务机遇丧失、业务成本提高等情况,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按市场主体对风险的认知分类
主观风险
客观风险
按金融风险 能否分散分类
系统性风险
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或交易所在的整个系统(机构系统/市场系统)发生剧烈波动、危机或瘫痪,使单个金融机构不能幸免,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表现为本国政府政策、法律和法规发生变化,本国出现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本国个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违约或破产产生连锁反应,外国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向本国传递等
非系统性风险
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
主要举措
制度层面
在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有机融入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在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2017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
技术层面
信用风险管理
①推出了贷款的五级分类和相应的不良资产管理机制;②建立了综合授信制度;③建立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信用风险管理流程;④建立了审贷分离的内部控制机制;⑤进行了国有商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和集中处置
市场风险管理
①对突出的汇率风险和投资风险加强了管理; ②推出了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和互换交易以及股指期货交易; ③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敞口提出了若干指标、比例要求
操作风险管理
集中推出了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
其他风险管理
推出了对合规风险的管理要求,更加关注国家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量化管理
①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风险量化模型,并于以本土化; ②积极研究和推进有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量化模型在我国的应用
监管层面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
MPA将单一指标拓展为: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情况,定价行为,资产质量情况,跨境融资风险情况,信贷政策执行情况
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规则
巴塞尔协议二
核心在于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准确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
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8%,核心资本充足率4%)2、监管部门监督检查(金融监管机构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体系,加快制度化进程)3、市场约束
巴塞尔协议三
重新界定监管资本
将原来的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重新界定,并区分为核心一级资本(主要包括普通股及留存收益)、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限定一级资本只包括普通股和永久优先股
强调对资本的计量
计量资本充足率中,分子是资本,分母是风险资产
提高资本充足率
全球各商业银行五年内必须将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提高到6%,维持资本充足率8%不变
设立“资本防护缓冲金”
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和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
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
流动性要求
充裕的过渡期
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
突出体现了风险敏感性的资本要求与非风险敏感性的杠杆率要求相结合,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监管相结合,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
金融风险的管理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由一个企业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实施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提高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使与可适用的法律相符合提供一种合理的保证
内部控制的要素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商行内部控制要素
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职责划分、信息与沟通、监管活动与错误纠正
全面风险管理
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一个过程。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金融机构的管理原则
匹配性原则、全复盖原则、独立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架构
企业目标
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
风险管理要素
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企业层级
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公司
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
风险识别
方法主要是筛选—检测—诊断法和风险树搜寻法
风险评估
采用有关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度量和评价所面临的风险在量上的大小
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估计经济损失发生的频率、测算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分类
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按照所面临的每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将其分别归入不同的“风险级别”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分类的结果、风险策略和对收益与成本的权衡,针对确需管理的风险,在诸多的风险管理和政策措施中做出选择,并具体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法
风险监控
按照风险政策和程序,对风险控制的运作进行监督和控制
风险报告
定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将风险及其管理情况报告给董事会、股东和监管机构
信用风险的管理
机制管理
建立起针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
包括:审贷分离机制、授权管理机制、额度管理机制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针对信用由提供到收回的全过程
事前管理
商行在贷款的审查与决策阶段的管理。审查核心是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可直接利用社会上独立评级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结果,也可自己单独对借款人进行信用的“5C”、“3C”分析
5C
偿还能力、资本、品格、担保品、经营环境
3C
现金流、管理、事业的连续性
事中管理
商行在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阶段的管理。关注重点是贷款不要被挪用、贷款是否被有效使用、跟踪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该阶段商业银行要进行贷款风险分类。五级分类方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等级
事后管理
商行在贷款完全回收后的管理。反思经验教训,形成长效机制,吸取教训,填补空白点和薄弱环节
风险控制方法
信用风险缓释
商业银行运用合格的抵压抵质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
风险缓释工具:抵质押交易、表内净额结算、保证与担保、信用衍生工具
信用风险转移
金融机构通过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把信用风险转移到其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市场风险的管理 (基本方法)
限额管理
交易限额
对总交易头寸或净交易头寸设定的限额
风险限额
对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所计算的市场风险设定的限额
止损限额
允许的最大损失额
敏感度限额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单个市场风险要素(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的微小变化对金融工具和资产组合收益或经济价值影响程度所设定限额
市场风险对冲
表内对冲——配对管理
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搭配,使金融机构处于风险免疫状态(表内套期保值)
表外对冲——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
市场对冲
使用相关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冲市场风险,即当原风险敞口出现亏损时,新风险敞口能够盈利,并尽量使盈利能够弥补全部亏损,使金融机构处于一种免疫状态
经济资本配置
通常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法,前者用于制定市场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后者用于当前绩效考核
利率风险管理
管理方法
①选择有利的利率、②调整借贷期限、③缺口管理(利率敏感性资产减利率敏感性负债后的缺口)、④久期管理、⑤利用利率衍生品交易
汇率风险管理
管理方法
①选择有利的货币、②提前或推迟收付外币、③进行结构性套期保值、④做远期外汇交易,⑤做货币衍生品交易
投资风险管理
股票投资风险的管理方法
1、根据对股票价格未来走势的预测,买入即将上涨或卖出即将下跌的股票;2、根据风险分散原理,按照行业/地区/市场/币种分散等因素,进行股票的分散投资,建立相应的投资组合;3在存在知识与经验、实践或资金等投资平静的情况下,不进行个股投资,而是购买股票型投资基金;4、做股指期货交易或股指期权交易,作为个股投资的替代,以规避个股投资相对集中的风险
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的管理方法
①限额管理、②风险敞口对冲、③套期保值
操作风险的管理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包括
董事会的监督控制,高级管理层的职责,适当的组织架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
其他风险的管理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管理要点
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建立现金资产的一级准备和短期证券的二级准备;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将抵押贷款、应收信用卡账款等资产证券化,出售固定资产再回租等
保持负债流动性
增加大额存单、债券、拆借,回购、转贴现、再贴现等主动性负债,创新存款品种,通过开展其它业务带动存款等
进行资产和负债流动性的综合管理
实现资产与负债在期限或流动性上的匹配
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的管理
管理办法包括
政策层面确立合规基调,建立合规文化,识别、评估、报告合规风险,建立合规风险预警与整改机制,将合规纳入考核范畴并实行问责机制,持续改进等
国家风险的管理
国家层面的管理方法
运用经济、政治、外交等多种手段,为本国居民管理其所承受的国家风险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企业层面的管理方法
①将国家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②建立国家风险评级与报告制度;③设定科学的国际贷款审贷程序;④对国际贷款实行国别限额管理;⑤实行经济金融交易的国别多样化;⑥投保国家风险等
声誉风险的管理
包括
①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②强化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增强对外的透明度,减少操作失误及违规违纪行为;③制定危机管理规划,与媒体良好接触,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④尽量保持大多数利益持有者的期望与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将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感和经营目标结合起来
2020年考试大纲:理解金融工程及其内容、产生与发展,应用基础知识、管理风险的方式及优势、应用领域、分析方法,理解和应用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互换和金融期权,理解金融风险理论、类型、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应用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分析各类风险管理,理解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和完善,分析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