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超全!最细节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梳理图,自己备考时候整理,已上岸,希望能帮助到备考的小伙伴们~
编辑于2021-06-26 19:57:48毛中特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5-1927)
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7)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至抗日战争结束 (1935-194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A、实事求是——基本思想方法
B、群众路线——根本工作路线
C、独立自主——根本政治原则
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B、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是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840——1949
近代中国国情
A、认清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认清国情
B、近代中国国情(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近代中国的革命对象和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宫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E、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1948年,毛主席《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革命的领导者——无产阶级
B、革命的动力——人民大众
C、革命的对象——旧中国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两没收,一保护”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
1928年到1948年,我们党在农村搞土地革命一共进行了四次调整
第一个阶段1928年到1931年: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第二个阶段1931年到1935年:“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第三个阶段1937年到1945年:“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第四个阶段1946年到1948年: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一方面——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一方面——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方面——中国落后的生产力
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A、1925年——1927年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1927年——1937年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1937年——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1945年——1949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八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九章第一节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命题”
C、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比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D、1992年“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
E、1992年十四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F、1997年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把邓小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八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
A、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走什么道路
B、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C、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D、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什么目标
E、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做什么贡献
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的重大意义
第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八个明确】
理论上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
实践上
第三节***新时代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第二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
A、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不平衡
南北
城乡
物质和精神
经济和国防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三、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第二,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
第三,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激励平衡机制
第四,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空间布局的体系
第五,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态环境基础
第六,要建设多无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机制
第七,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基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A、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B、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益性)和文化产业(商业性)
D、必须提高国家文化实力
第四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的核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
文明理念——(态度)尊重自然、(基本原则)顺应自然、(责任)保护自然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领导地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A、经济高质量发展
B、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C、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D、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E、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F、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G、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A、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第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第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第四,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第五,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战略举措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政当代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