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现代文学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思维导图,详细记录了三次文学思潮的时间、代表人物和作品等内容,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绪论
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新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发刊词《敬告青年》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写作的“八事”
1917年2月陈独秀《革命论》
革命论三大主义
周作人
提倡“人的文学”
1918年底发表《人的文学》
1919年初发表《平民文学》
文学思潮与论争
与旧文学的论争——复古派
与学衡派论争
刊物《学衡》
代表人物: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与甲寅牌论争
代表人物:章士钊
新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派”):我国第一个大型文学社团
1921年1月北京成立
代表人物: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周作人
宗旨
研究世界文学
整理中国文学
创造新文学
以《小说月报》为会刊
创造社("为艺术派")
1921年日本东京成立
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
刊物:《创造周报》、《创造月报》、《创造》季刊、《洪水》等
新月派(诗歌方面)
1923年北京发起,1924年成立
代表人物: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语丝社(散文社团)
1924年10月成立于北京
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刘半农
刊物:《语丝》周刊
“语丝体”“语丝派"
浅草—沉钟社
南国社(戏剧社团)
田汉成立
代表人物:田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
刊物:《南国月刊》、《南国周刊》
湖畔诗社(诗歌社团)
1922年3月杭州成立。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代表人物: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
小说
鲁迅
《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
叶绍钧
《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郁达夫
《沉沦》(第一部小说集)
冰心
《超人》
散文
《乌篷船》
林语堂
朱自清
《荷塘月色》
诗歌
胡适
郭沫若
《女神》
闻一多
《死水》
“三美理论”
徐志摩
第二个十年(1928-1937)
左翼文学革命思潮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成立
鲁迅、柔石、蒋光慈、田汉等
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
主要文学活动
创办刊物
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全民族救亡运动时期的两个口号
"国民文学"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几次文学论争
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
京派
北京活动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废名(京派小说的鼻祖)、沈从文、林徽因、芦焚
新感觉派
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
左翼作家
柔石
丁玲
张天翼——《华威先生》
萧红
茅盾
《子夜》
艺术结构
巴金
《家》
人物形象
老舍
《骆驼祥子》
沈从文
《边城》
新诗
新诗歌运动
中国诗歌会
戴望舒
《雨巷》
雨巷诗人
”汉园三诗人“
李广田
何其芳
卞之琳
戏剧
曹禺《雷雨》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文学思潮
国统区文学思潮
文学审美多样化
文协成立
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几次论争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批判“战国策派”
关于文艺与政治、时代关系的论争
关于胡风文艺理论的论争
解放区文学思潮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四世同堂》
张爱玲
《金锁记》
钱钟书
《围城》
解放区文学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艾青
九月诗派
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流派
辛笛、陈敬容、袁可嘉、穆旦
《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