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诊断学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医学诊断学思维导图,包含卵巢囊肿、 月经、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2-17 15:09:26被发福困扰的马女士
卵巢囊肿
是卵巢内或其表面形成的囊状结构,囊内可含有液体或固态物质,在妇科比较常见
病因:环境与饮食——环境污染、环境恶变、吸烟和电离辐射 ——饮食结构的失衡与过量摄入胆固醇 激素 感染——反复发作的盆腔感染
症状和并发症 大部分功能性卵巢囊肿患者不会有明显不舒服的症状 体积较大/时间较长——侧下腹部隐隐作痛或疼痛比较严重 腹部胀满感或下坠感 腰骶部酸痛、性交时疼痛 下腹部有压迫感 囊肿破裂、蒂扭转——急性症状 下腹部突然出现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严重者出现皮肤湿冷、呼吸急促、头晕等休克症状
诊断:1.症状体征: 下腹部坠胀疼痛、腹部包块、阴道不规则流血、排便排尿困难。 子宫一侧或双侧是否能触及表面光滑的球形肿块,肿块与子宫无粘连。 2.超声检查: 显示卵巢囊肿的部位、大小及是否存在腹水,对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3.CT检查: CT检查可以明确卵巢囊肿异常情况 4.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可以直接看到患者卵巢囊肿的情况及腹腔内的损害情况,还可取出卵巢囊肿组织进行活体组织检查 5.肿瘤标志物检查: 卵巢囊肿生长速度比较快,而且出现局部压迫等症状,可化验肿瘤标志物的含量进行确诊。
治疗
①绝经前无症状卵巢囊肿 直径<10cm者可观察,排除生理性囊肿后,可酌情手术; 直径≥10cm的卵巢囊肿推荐手术治疗 ②月经初潮前的卵巢囊肿应该予以重视 ③无症状绝经后卵巢囊肿经过综合评估恶性可能性较低者,可选择随访观察 ④直径<5cm的单侧单房囊肿推荐随访间隔为8~12周,并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做出灵活调整
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
药物治疗:1、米非司酮 2、孕三烯酮 3、三苯氧胺
月经
正常生理
月经周期 经期 经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初潮和绝经
成分 血液(3/4动脉血,1/4静脉血),子宫内膜组织碎片和各种活性酶及生物因子
生理变化
异常情况
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
不规则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 绝经后阴道出血 闭经
其他
痛经 经前期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
病因
着凉 饮食不规律 过度运动 情绪波动 作息长时间不规律 服用避孕药物
其他
腹部膨隆
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和耻骨联合的平面,外观呈突起状。
午后低热
每日口温在37.5℃~38.3℃、腋温在37.4℃~38.3℃之间波动,且持续3周以上不退
病因:慢性炎症 免疫系统疾病 内分泌原因 肿瘤
消化道肿瘤指标六项
AFP——甲胚蛋白 ≥25µg/L,肝炎、肝硬化、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如畸胎瘤等。 CEA——癌胚抗原 广谱肿瘤标志物 CA199——糖类抗原199 正常值<37.00u/ml,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 CA242——糖类抗原242 0-20 U/ml,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胰腺癌、结直肠癌的诊断 CA724——糖类抗原724 超过三倍以上,需要考虑肿瘤性病变 CA125——糖类抗原125 0~35 kU/L,作为结核性腹膜炎治疗疗效的观察指标 结核性腹膜炎→间皮细胞→产生大量CA125→腹水→血液
白蛋白 35-50g/L(3.5-5.0g/dl) 升高——婴幼儿稍低、健康成年人升高 ——过量摄入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剧烈运动、溶血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包括腹泻、呕吐、高热等) 降低——合成障碍 ——白蛋白丢失过多 ——摄入蛋白过少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凝血酶原时间比值(0.86~1.15s)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升高原因 遗传因素 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或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外源性凝血机制受影响) 继发性因素 常见于维生素K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原发性纤溶症等疾病 药物因素 使用抗凝剂如华法林等药物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降低 遗传因素 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症 继发性因素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药物因素 使用避孕药、青霉素等药物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坠积性效应
长期卧床患者,双肺分泌物、痰液不能有效排出,长期坠落于双肺下部、底侧、外侧
两肺下叶胸膜下絮状模糊影
既往肺部患有肺炎或结核(最常见)
γ-干扰素 属于Ⅱ型干扰素 由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 高效的抗病毒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广泛免疫调节作用的淋巴因子
正常值——0-14pg/ml
PCNA
抗PCNA抗体阳性多提示肿瘤、SLE,也可能由炎症引起
腹水
正常
人体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少于200ml),对肠道蠕动起润滑作用
异常
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
分级:轻度:B超下腹水深度<3cm,无明显临床表现 中度:深度为3-10 cm,患者常有中度腹胀和对称性腹部隆起,移动性浊音阳性 重度:深度>10 cm,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腹胀,移动性浊音阳性,出现实音,腹部明显膨隆,甚至形成脐疝。
临床表现:腹胀和腹胀感 腹痛 呼吸困难 食欲丧失 恶心和呕吐 腹肌紧张
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减少:压迫膈肌心脏(可能) 心脏前负荷增加: 腹腔内压力增大,静脉回流受阻 心脏受压(极端情况)
并发症
心脏疾病
肝脏疾病
肾脏疾病
结核性腹膜炎
恶性肿瘤
产生原因
全身性因素 (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2)内分泌障碍 (3) 钠水潴留(腹水持续因素)
局部性因素 (1)液体静水压增高 (2)淋巴流量增多、回流受阻 (3)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 (4)腹腔内脏破裂
肝硬化性腹水 非肝硬化性腹水 恶性肿瘤 心血管系统疾病 肾脏疾病 感染 卵巢癌 盆腔腹膜结核 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限制水、钠的摄入 补充白蛋白或加速白蛋白的合成 利尿药的应用——保钾和排钾利尿药 放腹水治疗——注射多巴胺20mg,可增强利尿效果 应用血管扩张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结核性腹膜炎
临床症状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以儿童、青壮年多见。女略多于男。 常见分型有黏连、渗出、干酪以及混合 4 种,以渗出型多见
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消瘦乏力 腹痛、腹泻 经典体征——腹壁柔韧感
诊断
腹水常规检查
理学检查
颜色 ①黄色:淡黄色、黄色、深黄色。一般漏出液颜色较淡,渗出液较深 ②红色:多为血性。结核菌急性期、恶性肿瘤等 ③黄色:黄疸 ④乳白色:化脓性感染 ⑤绿色:铜绿假单胞菌
透明度 漏出液为清晰透明液体。 渗出液常因含大量细胞、细菌而呈现不同程度混浊。
凝固性 漏出液一般不易凝固。 渗出液往往自行凝固或有凝块出现
比重 漏出液的比密一般低于1.015 渗出液一般高于1.018
PH——临床意义: ①腹膜腔积液并发感染时,细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增多,使pH减低 ②pH<7.3,见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漏出液pH 7.4~7.55; 渗出液一般偏低,化脓性感染时积液pH<6.8
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当淋巴细胞占比>50%时,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和结核所致 ——中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蛋白质定性 黏蛋白试验(Rivalta test) 漏出液为阴性 渗出液为阳性
定量
腹水生化
SAAG(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SAAG≥11 g/L有97%的概率为门静脉高压性腹水。 SAAG<11 g/L的腹水多为非门静脉高压性。 葡萄糖 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3.6~5.5mmol/L 漏出液葡萄糖含量与血清相似或稍低;渗出液葡萄糖较血糖明显减低 浆膜腔积液葡萄糖减低或与血清含量的比值小于0.5——结核性积液 脂类 积液胆固醇大于1.6 mmol/L多为恶性积液 胆固醇小于1.6 mmol/L时多为肝硬化性积液
乳酸脱氢酶(LD) 漏出液:LD < 200U/L,积液LD/血清LD <0.6 渗出液:LD > 200U/L,积液LD/血清LD > 0.6 LD检测主要用于鉴别积液性质。 LD活性: 化脓性渗出液 > 癌性积液 > 结核性积液 > 正常 腺苷脱氨酶(ADA) 0~45U/L 主要用于鉴别结核性与恶性积液 ADA活性:结核性>癌性>非炎性积液 淀粉酶(AMY) 0~300U/L 用于判断胰源性腹膜腔积液,以协助诊断胰源性疾病等 溶菌酶(LZM) 0~5mg/L 感染性积液LZM增高: 结核性积液LZM与血清LZM比值> 1.0 恶性积液LZM与血清LZM比值<1.0 碱性磷酸酶(ALP)40~150U/L 大多数小肠扭转穿孔患者发病后2~3h,腹膜腔积液ALP增高,并随着病情进展而变化,约为血清ALP的2倍 浆膜表面癌的癌细胞可释放 ALP.故胸膜腔积液ALP 与血清ALP比值>1.0.而其他癌性胸膜腔积液比值则<1.0
腹腔镜腹部活检
并发症:脓肿 肠梗阻 肠穿孔 肠瘘
治疗
药物治疗
一线:疗效高、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较易耐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等。 二线:毒性较大、疗效较差。 新一代:疗效较好、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如利福喷丁、利福定、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新大环内酯类等。
治疗原则:1.早期用药 2.联合用药 3.适量 4.坚持全程规律用药
手术治疗
病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