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通过对高净值人员的风险偏好、客群结构、个人需求、家庭需求、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几个方面进行调研,洞察细分客户领域特别40岁以下年轻一代的需求,来探讨如何更好的服务高净值客户。
编辑于2023-12-17 16:19:17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宏观经济步入复苏,财富市场有望转暖
宏观环境:面临挑战,波动前行
2022年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增速显著放缓至3%。由于消费及投资信心减弱,居民超额储蓄推动2020-2022年现金及存款年复合增速达11%;资本市场波动导致个人资产规模缩水;投资不动产政策持续收紧,居民购房信心进一步削弱,年复合增速降至3%。
展望未来两年,可投总资产有望于2024年突破300万亿规模。随着居民投资信心回升,资本市场产品和保险将分别实现12%和10%的复合增速,推动总资产增长。而现金和存款预计在未来两年增速放缓,投资性不动产维持约3%的低位增长,境外投资增速较往年亦将有所放缓。
财富市场:增速放缓,稳中有进
过去两年,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增速也有所下滑。2022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万,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约54万,年均复合增速由2018-2020年的15%降至2020-2022年的10%。从财富规模看,202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101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2020-2022年均复合增速为9%
各类别资产表现回顾及未来展望
现金及存款
2021-2022年回顾
2021年,央行综合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跨周期设计,实现了流动性总量的合理充裕、长中短期的 供求平衡。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0万亿,同比增长3,150亿,M2和社融增速分别保持在9.0%和10.3%。2022 年央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1.3万亿,同比增长11.1%,M2和 社融增速分别为11.8%和9.6%。本次调研发现,客户整体风险偏好更趋稳健,避险心态较为浓厚,选择持有现金或大额存单。2020-2022年个人可投资资产中,个人持有现金及存款年复合增速为11%,为近五年高位, 居民部门积累了庞 大的“超额储蓄”。
未来展望
在国内经济稳健复苏的宏观背景下,预计央行将维持精准有力、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M2和社融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的基本匹配。同时,伴随经济复苏和消费者信心修复,消费和投资回升,居民储蓄率有望下探,预计总体现金及存款增速略有回落至9%-11%。
房地产市场
2021-2022年回顾
2021年在“房住不炒”定位下,各地出台限购、限贷、限价等调控政策,多个热点城市持续加码 调控力度。叠加下半年部分房企债务违约,市场降温,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较2020年降低2.6个百分点至4.4%。2022 年,在疫情反复、项目停工等多重因素下,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下降超20%,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市场持续收缩。2020-2022年投资性不动产年均复合增速由2018-2020年的14%下降至3%。本次调研发现,客户大多对于房地产投资持谨慎态度,购置房产主要目的为置业升级和财富保值,而非财富增值。
未来展望
在坚持“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调控政策“托而不举”趋势明显,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将得到更有力的支 持。同时,面对房企违约风险加剧的市场环境,“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将成为来年房地产工作关键。在有关政策 的支持下,需求有望得以提振,带动房地产开发活动温和改善,预计未来两年房市整体企稳,投资性不动产增速将维持 在3%左右。
股票市场
2021-2022年回顾
2021年,北交所的正式开市交易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市场体量及活跃度 再创新高。上证指数全年累计上涨4.8%,深证成指全年累计上涨2.7%,创业板指年涨12%。北向资金增持A股4,322 亿,创沪股通开通以来新高。2022年,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A股市场出现明显调整,上证指数全年下跌 15.1%,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下跌25.9%和29.4%。
未来展望
随着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及经济复苏动力提升,A股企业营收和盈利有望开启上行周期。同时,股票发行注册 制改革全面落地,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于2023年成功上市,市场深化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活力有望得以 进一步释放,加之投资者信心回升,将共同推动估值修复。
公募基金
2021-2022年回顾
2021年公募基金突破9000只、资产管理规模逾25万亿,基金净值规模实现28%的高速增长。 伴随着行业规模扩张,公募REITs产品的推陈出新,公募基金行业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然而受资本市场环境和净 值波动影响,2022年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较前两年大幅放缓,总规模勉强维持个位数增长。受宏观经济触底以及市场宽幅 震荡的影响,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和市值占比相较 2021 年末稍有下降。
未来展望
随着经济回暖和各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消费者投资信心有望回升,预期居民将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力 度,资本市场整体升温也将促进权益类基金产品的净值修复,共同推动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银行理财产品
2021-2022年回顾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之年,银行理财业整体平稳增长,在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方面 取得良好改革成效。该年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同比增长12%,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万亿。2022年9月银 行理财规模突破30万亿高点,然而受权益、债券资产价格回撤影响,2022年底,理财规模回缩至27.7万亿,其中净值 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进一步提高至95.5%,预期收益型产品基本压降完毕。值得一提的是,自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启动以 来,市场反应积极,截至2022年底,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已突破千亿。
未来展望
伴随资管新规全面落地,理财子公司标准化产品持续涌现,权益市场回暖,预计非保本理财规模重回增长; 结构性存款规范发展,维持规模稳定;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扩大,加速增长。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银行理财市场变 革尚未被投资者充分接受,净值化后的银行理财产品仍需面对平衡稳健性和收益性的挑战。站在新阶段的起点,预计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整体增速将有所放缓到3%-5%的水平。
保险
2021-2022年回顾
2021年保险业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3.3万亿,同比略降0.3%,行业增长承压。2022年人身险实现 保费收入3.4万亿,同比增长3.1%,行业回暖迹象初现。
渠道端
代理人队伍规模收缩、市场线下营销拓展难度加大,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增长,保险公司通过发力银保渠道纾解代理人渠道压力;
产品端看
保险业回归本源成 效进一步显现,保户投资款以及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均有明显下降,低风险偏好下,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新单保费 有所提升。2020-2022年个人可投资资产中,保险规模的两年复合增速由2018-2020年的11%下滑至6%。
未来展望
2023年以来,保险行业持续回暖,1 -5月人身险保费收入2.1万亿,同比增长达11%。
渠道端
线下社 交活动全面恢复正常,代理人渠道贡献有望迎来反弹;伴随险企持续投入,银保渠道贡献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产品端
随着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客户对于增额终身寿险等具备“长期锁息”特性险种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从而驱动保费规模增长。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半年,在带动消费者对保险认知逐步加深的同时,产品也 逐渐丰富,为行业带来进一步发展机遇。预计未来两年人身险规模增速将回升至9%-11%。
其他境内投资
信托
2021-2022年,历经多年业务调整,信托公司转型已初现成效。信托资产规模趋向平稳,“两压一降”成效显 著。2023年,在回归本源监管理念的引导推动下,信托行业进一步回归受托人定位。3月发布的信托业务新规明确将信 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资产服务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区别于其他资产管理公 司的核心差异化牌照业务,其中财富管理服务信托最受瞩目,其有望依托信托资产独立性更强、他益功能等优势,服务 好专属人群,实现增长。例如,信托新规首次提出的“家庭服务信托”将有望通过客群下沉,推动行业进一步增长。另 一方面,公益慈善信托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也呈现出独特机会。然而信托行业仍面临构建和提升服务能力的挑战, 预期未来两年信托整体规模维持平稳。
私募股权投资
2021年,全国投资交易额创10年新高,交易估值倍数连年上升。专注大中华区基金的募资额相较2020 年有约10%增长, 半导体、软件/SaaS和人工智能以及医药和生物科技是最活跃的投资领域。2022年私募投资交易数 量和平均交易规模同时下降,私募基金与战略买家间交易停滞,聚焦大中华区的私募股权基金募资额在2022年跌至新 低。半导体、汽车与出行,以及医药与生物科技成为最抢手赛道。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回暖,私募股权市场有望回 暖,但面对依旧不确定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投资者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
黄金投资
2021年交易主线围绕宽松货币政策和通胀预期展开,然而黄金受到美元走强、全球资金回流美元资产和美联 储缩减量化宽松的预期影响,震荡明显。俄乌冲突导致市场避险情绪陡升,2022年全球黄金市场开篇冲高,后因美联储 鹰派超预期加息有所回落。国内黄金市场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金价全年实现增长。展望未来,在全球滞胀周期和美 元走弱的背景下,黄金有望进一步发挥信用标尺作用,在资产配置中比重上升,推动规模上涨。
地域分布:三大经济圈保持增势,成渝等西部省市提升明显
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26个省市的高净值人数超过2万,相较2020年,吉林和海南省高净值人数首次超过2万人。
2020-2022年高净值人群人口及财富的分布集中度与过往持平。2022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五个省市的高净值 人群人数占全国总数比例约为44%;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占全国高净值人群财富比重约为60%。过去两年,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行业迎来加速发展,上述产业集群和上下游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 角集中度较高,相应财富人群继续显现出辐射延伸效应。诸如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 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以及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工艺等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依托股权和资本市场 的新财富人群不断涌现。未来,区域核心城市高净值人数及拥有财富比重有望进一步攀升。
财富目标稳中求进,“人-家-企-社”需求演变
风险偏好:当下求稳,未来回升
2023年,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中,“保证财富安全”“个人事业/企业发展”“慈善及社会责任”提及率明显提升;“创造更多财富”有所下滑。当下风险偏好稳健,近九成客户保持适中和较低的风险偏好。未来两年,高净值人群倾向稳中求进,更愿意尝试高收益、高风险投资的人群比例显著提升,风险偏好有望逐渐修复。
资产配置方面,当下, 境内资产配置相对稳健,近六成资产配置在现金及固收类;未来两年,更多人倾向在增加保险配置的同时,布局其他另类投资(如黄金),加大私募证券投资并减持投资性房地产。
客群结构:持续演变,愈发多元
2023年,受访者中新经济群体占比因互联网等行业市值波动而较2021年缩减,专业人士占比则有所提升;年轻一代群体占比持续提升。未来,客群结构预计持续演变,专精特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望驱动新经济群体重回增长通道。
个人需求:稳字当头,回归本源
高净值人群在金融需求上突出稳字当头,对安全、稳健产品需求的提及率超过以往各项个人需求,同时也期待定制化、多元化的产品选择;在非金融需求上关注健康和圈层资源对接。
家庭需求:聚焦配置,重视传承
2021年调研显示家庭需求有“资产配置”与“传承”两大主题,本次调研发现已有超过七成高净值人群在着手准备财富传承,同时,传承需求的外延扩展至企业交接班的需求及子女能力培养。
企业需求:贷款优先,专业支持
在经济波动背景下,高净值人群的企业需求更聚焦于企业贷款等金融需求
社会需求:财富向善,三次分配
高净值人群的需求继续向社会方向延伸,期待有更好的慈善/公益平台/项目和慈善基金会、慈善信托等慈善架构设计服务。
细分客群需求差异显著,精准分群和深刻洞察愈发重要
客户分群:精准识别,明晰洞察
细分客户风险偏好
中国高净值人群目前整体风险偏好稳健,但不同细分客群的风险偏好仍存在明显差异
专业人士及职业经理人群体风险偏好相对更高,16%的专业人士倾向于开展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七成职业经理人选择高收益高风险或适度控制风险并通过配置部分高收益投资品种获取中等收益水平。
家庭经营者,超四成认为财富管理收益高于储蓄收益即可,且希望尽可能把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细分客户风险结构
客户细分案例
以某国际领先私行为例,该私行识别“企业家”“女性”“年轻一代”“运动员/明星”和“多元文化投资者”五大战略客群, 并针对不同客群的需求打造了差异化的综合服务方案。
年轻一代:追求财富增长,拥抱新兴资产及数字化渠道
“年轻一代”是指40岁以下的高净值客群,该群体近年来增势较快,将成为未来财富管理的生力军。年轻一代与40岁以上群体呈现显著差异:表现在高学历、多从事新经济行业、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且金融基础知识储备较好等。年轻一代客群整体风险偏好更高,看重创造更多财富。
客户重视旅程体验,要求全生命周期专业陪伴
高效获客:提升潜力客户精准触达及转化效率
私人财富管理客户旅程环节
获客
开户
客户在私人财富管理机构开立账户的过程,关键步骤包括提交个人资料、机构审核、完成开立账户并办理业务等
了解私行产品与服务
客户获取信息,了解私人财富管理的过程。主要的包括私行的产品与服务信息及收费模式、业务经验、品牌知名度等
综合需求沟通
客户与私人财富管理机构沟通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公益等方面的金融和非金融综合需求的过程
获取资产配置和投资建议
根据客户的财富目标、综合需求、资产状况等因素,私人财富管理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资产配置、投资建议的过程
投资交易
为客户线上、线下执行投资交易的过程,应严格遵循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充分保障客户权益
资产表现跟踪及调整
由客户经理或数字化工具进行收益追踪、组合评估、定期报告、调仓建议等操作的过程
问题解决
私人财富管理客户经理、客服人员等快速反馈,及时响应客户的咨询及投诉的过程
专业陪伴:强化客户旅程七大关键环节专业性
七大环节场景分类
贬损者创造场景
惹怒客户的可能性高,但取悦客户的可能性低;
开户、了解私行产品与服务和资产表现跟踪及调整三大环节属于贬损者创造场景。该场景容易惹怒客户,不易取悦客户。
推荐者创造场景
与贬损者创造场景相反;
推荐者创造场景包括综合需求沟通、获取资产配置和投资建议、问题解决三大环节。这些场景容易取悦客户,更能创造推荐者,同时较低概率惹怒客户及引发客诉,这也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键
真情时刻场景
如果表现好则创造推荐者,反之则创造贬损者;
常规场景
较低可能创造贬损者和推荐者。
结合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市场上各类私人财富管理机构在综合需求沟通环节的表现大都不尽人意。
案例
数智支撑:加强数字化建设,赋能全周期陪伴
“人为轴心,数字化支撑”是针对高净值人群的重要服务模式。
过去两年,因疫情推动和年轻一代崛起,数字化赋能日益成为一个关键议题。善用数字化,不仅可以帮助私人财富管理机构重塑客户旅程,提升客户交互效率,还能赋能客户经理,在客户分析、洞察、沟通、建议、问题解决等各个环节上提升其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客户端
在开户及了解私行产品与服务环节
应充分结合KYC客户信息、投研团队及市场观点,由系统基于客群特征,定制化提供产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在获取资产配置及投资建议时
根据客户投资偏好,自动生成投资策略建议,并持续基于市场动态和投研团队最新观点,及时向客户推送调整方案和行动建议。
客户经理端
基于客户信息及其所属客群的特征,系统自动构建客户画像、筛选潜客列表并在与客户沟通前为客户经理生成定制化沟通方案,包括资产配置建议、个性化产品及服务、权益、沟通话题及相关市场洞见。
在后续跟进过程中,系统能自动分析客户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并为客户经理生成符合客户需求的调整方案及沟通建议。
客户关注专业度与产品,机构依托自身特长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双重考量:机构专业度与产品能力并重
高净值客户在私人财富管理机构选择时更加成熟,专业化的综合服务和差异化的产品并重。
专业度
投顾人员的专业度、市场变化响应敏捷度;
产品包括收益稳健性、类别/范围丰富性、专属/创新性。
随着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更加成熟。
同时伴随着客户需求分化,市场竞争加剧。中国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纷纷拥抱变化,进一步深化差异化定位。
各私人财富管理机构依托自身专业特长,形成差异化的价值主张。
中资银行
运行稳健,客户关系基础好,拥有良好的品牌与口碑;
券商
依靠强大的投研能力,在证券、基金等权益类资产配置、承接资本市场相关一体化需求方面构建差异化优势;
保险
立足长期配置价值主张,定位高净值人群的养老、传承需求。
各擅胜场:财富管理机构深化差异化定位,银行系仍为高净值人群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