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管
这是一篇关于消化管的思维导图,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编辑于2021-07-01 02:09:59消化管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黏膜: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
上皮: 与管壁内的腺体相连。
固有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细胞和纤维较多,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胃肠固有层内还富含腺体或淋巴组织。
黏膜肌层: 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使黏膜活动,促进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与淋巴管。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腺。黏膜下层中还有黏膜下神经丛,由多极神经元与无髓神经纤维构成,可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皱襞。
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均为平滑肌。肌层一般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结构与粘膜下神经丛相似,可调节肌层的运动。
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称纤维膜,主要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者称浆膜,见于腹膜内位的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其表面光滑,利于胃肠活动。
口腔与咽
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口腔黏膜只有上皮和固有层,无黏膜肌层。上皮为复层扁平,仅在硬腭部出现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突向上皮形成乳头,其内富有毛细血管,故黏膜呈红色。
舌: 舌由表面的黏膜和深部的肌层组成。肌层由纵行、横行及垂直三种不同行走方向的骨骼肌交织构成。
牙: 牙露在外面的为牙冠,理在牙槽骨内的为牙根,两者交界部为牙颈。牙中央有牙髓腔,开口于牙根底部的于根孔。牙由牙本质,釉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软组织构成。牙根周围的牙周膜,牙槽骨骨膜及牙龈则统称牙周组织。
咽
消化管和呼吸道的交叉部位,分为口咽、鼻咽和喉咽三部分。
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口咽表面覆以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鼻咽和喉咽主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及黏液性腺或混合性腺,深部有一层弹性纤维。
肌层:由内纵行与外斜或环行的骨骼肌组成,其间可有黏液性腺。
外膜:为富有血管及神经纤维的结缔组织(纤维膜)。
食管
黏膜:包括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上皮为较厚的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耐摩擦,有保护作用。在食管与胃贲门交界处,复层扁平上皮突然变成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内有食管腺导管;黏膜肌层由纵行肌组成。
黏膜下层:为厚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食管腺,可分泌黏液经导管排入食管腔。黏膜和黏膜下层形成7~10条纵行皱襞,横切面呈星形。食物通过食管时,皱襞消失。
肌层: 上1/3段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段为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其肌纤维的排列为内环形和外纵形两层。
外膜:由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它与食管周围的器官相连。
大肠
盲肠,结肠与直肠
黏膜 : 表面光滑无绒毛。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固有层内有密集排列的单管状大肠腺,由柱状细胞、大量杯状细胞以及少量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无帕内特细胞。
固有层: 内可见孤立淋巴小结
黏膜肌: 由薄层内环行和外纵行平滑肌组成。
阑尾: 阑尾管腔细小,不规则,大肠腺短而少。固有层内淋巴组织丰富,含大量连续的淋巴小结,并伸入黏膜下层,致使黏膜肌层不完整;肌层薄,分为内环和外纵两层;外膜为浆膜。
肛管: 肛管黏膜在齿状线以上的结构与直肠相似,上段黏膜出现了由纵行皱襞形成的肛柱。在齿状线处黏膜表面光滑,单层柱状上皮转变为复层扁平上皮,无大肠腺与黏膜肌层。肛管的黏膜下层和皮下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静脉丛,如静脉淤血扩张则形成痔。肌层由内环行和外纵行的两层平滑肌构成,内环行肌增厚形成肛门内括约肌。近肛门处,外环行肌周围有骨骼肌形成的肛门外括约肌。
小肠
黏膜
上皮 : 为单层柱状上皮。绒毛部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小肠腺上皮除上述细胞外,还有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
固有层: 中除有大量分散的淋巴细胞外,尚有淋巴小结。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在回肠多为若干淋巴小结聚集形成的集合淋巴小结,它们可穿过黏膜肌抵达黏膜下层。
黏膜肌层: 由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
黏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血管和淋巴管。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内有十二指肠腺,为复管泡状的粘液腺,其导管穿过粘膜肌开口于小肠腺底部。此腺分泌碱性黏液(pH8.2~9.3),可保护十二指肠黏膜免受酸性胃液的侵蚀
肌层: 由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
外膜:除十二指肠后壁为纤维膜外,小肠其余部分均为浆膜
胃
黏膜
上皮: 全部胃黏膜表面(包括胃小凹表面)均覆以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能分泌黏液,可在黏膜表面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固有层: 以富含网状纤维的细密的结缔组织为基础,内含血管、平滑肌纤维以及成纤维细胞,还有较多的淋巴细 胞,一些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偶见淋巴小结,它们夹在上皮下陷到固有层的大量胃腺之间。
黏膜肌层: 一般由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内环肌的部分纤维可伸到固有层的腺体之间。在有的部分还可 有外环行的平滑肌。黏膜肌有助于紧缩粘膜和排出腺体的分泌物。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大的血管及淋巴管。黏膜下层还有粘膜下神经丛,主要由一些多级的副交感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以及无髓神经纤维等组成,可调节黏膜肌层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肌层 :一般由内斜行、中环行及外纵行三层平滑肌组成。在环行肌与纵行肌层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肌间神经丛,与黏膜下神经丛结构相同,可调节肌层的收缩。
外膜:为浆膜。浆膜赋予胃以光滑的外表面,可以减少胃、肠蠕动时的磨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