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 文学文体
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科目第七章文学文体知识点,考过文言文写作和古诗写作,主要内容就是…写啊…语法、典故,上下五千年…古诗平仄、意境、用典等等都算考试内容。
教资科目二考试思维导图,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准备参加考试的学生,这张脑图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写作
第七章文学文体
第一节散文
散文的界说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写法自由,个性鲜明的文学体裁
古代,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概念
五四以后,被看作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当代,在选材上丰富多样,在写法上灵活多变,能鲜明地展示作者个性的真实性文章
突出特征:具有极强的表现性,注重个体独特感受的表达,主观性灵的流露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散文的分类
按作品内容和基本表达方式可分为
记叙散文
抒情散文
议论散文
议论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一般议论文在文章形式上讲究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齐全,尤其强调事实和理论论据的运用,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方式完成的,侧重理性的说理;议论散文,主要借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结合文学语言和文学意象,将叙事描摹说理抒情熔为一炉,进行形象的侧重感情感染的说理
散文的审美特征
选材的生活化与广泛性
在所有的文学文体中,散文最容易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化为文学艺术。与诗歌相比,虽然两者都具有体现作者主观感受的表现性审美元素,但散文的意象多以写实为主。
情境的个性化与主观性
散文的“情”是指作者接触了日常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理而激发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哲理感悟
散文的“境”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理的具象
经过散文作者主观情志的选择与浸染,这种散文素材的无限可能性就变为了散文选材的必然性
表达的自由化与灵活性
在表现手法上,散文可以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象征隐喻意识流蒙太奇等表现方式和手法
在文章结构上与诗歌飞宕式联结,戏剧的分幕分场,小说的因果连贯式组合不同,散文一般采用自由散跳的结构方式
散文的写作
机智的体察散文意象
形象化的感受
情感化的孕育
哲理化的探寻
创造性地组合散文意象
串连式结构
龙应台《目送》
对比式结构
茅盾《香市》
辐射式结构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平实而有文采的描述散文意象
实写性描述
用实词实句对散文意象的特征进行描述的方法
感觉化描述
第二节诗歌
诗歌的界说与分类
诗歌的界说
在我国古代,不和乐的韵文被称为诗,合乐可唱的则称为歌,后随社会的发展,诗与歌逐步合流,称为诗歌。
诗歌的分类
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抒情诗
戴望舒《雨巷》何其芳《雨天》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叙事诗
《荷马史诗》《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哲理诗
顾城《一代人》
诗歌的表现形式
格律诗
自由诗
散文诗
诗歌的审美特征
集中概括的抒情
超常神奇的想象
诗歌意象:是客观外界的人事景物里经过作者情感的孕育而重新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作者的意中之象也是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结构单位。它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需要人们用想象进行感知,客观性,主观性,独特性,概括性的融合是基本特点。
从诗歌意象的性质考察
描述性意象
拟喻性意象
分行排列与精炼优美的语言
在语言的外观上,诗歌采用了行列的形式来展现形体。
诗歌的写作
捕捉诗歌意象和诗歌灵感
诗歌灵感:是指在艺术探索过程,由于某种触动启发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它具有短暂性,突变性和不可重复等特点。
用新奇精美的语言传达诗歌意象
精选动词
嫁接词语
一词多义
跳跃省略
超常组合
句法多变
用丰富神奇的想象组合诗歌意象
并置式组合
交错式组合
突反式组合
第三节小说
小说的界说与分类
小说的界说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位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
小说的分类
依据篇幅
微型小说
搜神记,世说新语
短篇小说
第一本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聊斋志异,三言二拍
三大小说家:俄国契诃夫,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
中篇小说
海明威《老人与海》,谌容《人到中年》
长篇小说
柳建伟《英雄时代》,徐贵祥《历史的天空》,四大名著
小说的审美特征
偏重再线的虚构性形象
散文“再现型”形象是真实的,小说“再现型”形象则是虚构的,客观现实的生活印象必须经过作者主观心灵的艺术改造,才能成为小说写作的资源
人物形象是小说形象的核心
曲折多变的情节铺叙和细致生动的细节描写
小说是由若干个或系列的核心细节组成。小说核心细节的质量高低决定小说的成功与否
小说细节的联结形式和语言呈现方式
小说的写作
提炼高质量的写人细节
设置精致的故事情节
情节模型和情节技巧
折叠与跳移
主要用于改造和重建叙事情节的时空状态
省略与延宕
从情节组合的环节“用与不用”的角度来构建的情节模型
意外与巧合
意外
欧亨利式结尾
巧合
古代短篇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运用机制的叙述策略(实际运用类,看书上案例)
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
夹叙夹义与虚实结合
象征叙述和反讽叙述
第四节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的界说与分类
戏剧文学的界说
戏剧文学指供戏剧演出用的剧本
戏剧文学的分类
审美效果
悲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喜剧,莫里哀的伪君子,果戈里的钦差大臣
正剧,白毛女,丹心谱,西安事变
形式特点
歌剧,卡门
舞剧,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话剧,茶馆
戏曲,牡丹亭
场次容量
多幕剧,高行健的雷雨
独幕剧,丁西林的一只马蜂
戏剧小品,赵本山表演的系列
题材内容
情节剧,克里斯蒂的捕鼠器
社会问题剧,易卜生的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心理剧,莫雷诺
纪实剧,马拉被杀记
历史剧,郭沫若的屈原
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
以人物自身的言行创造人物形象
以组织戏剧冲突为中心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抵触矛盾斗争三种表现形态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直接冲突
人物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冲突
外部冲突与内部冲突相互纠结,哈姆雷特
高度浓缩的戏剧场面和串珠式的场面组合
戏剧场面是戏剧文学的最小结构单位
戏剧文学的写作
创造特定的戏剧场面与冲突
设置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
情节的精炼与突转
情节的设悬与释悬
提炼动作化,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戏剧文学的人物语言审美要求
充分的个性化
富有动作性
可听性含蓄性相融合
第五节影视文学
影视文学的界说
影视文学是作者创作的供拍摄用的文学剧本
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以演员表演和拍摄景物创造形象
以运动的画面构成影视镜头
影视作品最小的结构单位是影视镜头
以蒙太奇方式组合镜头(了解蒙太奇)
影视文学的写作
依据影视艺术的规律设计镜头内容
人物性格动作化
人物心理视像化
在影视文学的写作中,应用直观可视的方式,表现人物微妙隐秘的心理视像化
用物品道具连接情节
采用特定的结构模型设计故事
戏剧冲突型故事
魂断蓝桥
小说铺展型故事
暗算
散文串联型故事
城南旧事
时空交错型故事
广岛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