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细菌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抗原性、毒力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翥是由细菌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编辑于2021-07-02 16:27:25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细菌基因组
染色体/类核
1.单倍体
2.不含组蛋白,无核膜
3.具有操纵子(operon)结构
原核生物共同的特点。功能相关的基因共同表达一个性状
4.结构基因不含内含子(intron),转录后不需剪接加工
原核生物边转录边翻译
5.基因组DNA大部分用来编码蛋白质
6.结构基因绝大多数无重叠现象
7.细菌的种内和种间存在广泛的基因水平转移
致病岛PAI
致病菌染色体上存在编码与毒力相关的外源DNA片段
非致病菌没有该结构
耐药基因
与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密切相关
质粒plasmid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为双股环状DNA分子。
质粒可游离于胞浆中或整合于染色体上
分类
毒力质粒/Vi (virulence plasmid )
细菌素质粒/Col (colicinogenic plasmid )
代谢质粒(metabolize plasmid)
致育质粒/F (fertility plasmid )
作用
编码性菌毛
介导细菌之间的接合
在细菌中的存在形式
F+
游离存在于细胞质
F'
含带宿主菌基因的F质粒
Hfr
高频重组株
F质粒完全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上,导致宿主菌染色体所含基因的高频转移
有性菌毛
耐药性质粒 (resistance plasmid)
又名R质粒,在G-中多见
结构
RTF
耐药传递因子
编码性菌毛和介导细菌之间的接合
R决定子
耐药决定子
编码对抗菌药物和重金属盐的耐药性
质粒的共同特征
能自主复制
决定宿主菌的某些生物学性状,但不是生命所必需
转移性----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
接合性质粒(F质粒;R质粒)
非接合性质粒
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高温、UV)消除
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转座因子
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为移动基因
通过自身编码产生的特殊重组酶导致转移或移位
① 染色体内移位(A—B)
② 染色体与质粒间
③ 不同质粒之间
分类
插入序列
转座子
基因型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
表型变异
转座噬菌体(如Mu噬菌体)
整合子integron
定位于细菌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上
基本结构:两端为保守末端,中间为可变区,含一个或多个基因盒
通过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使多种耐药基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
3个功能元件
重组位点;整合酶基因;启动子
变异
1.形态结构变异
2.毒力变异: (Virulence) BCG(卡介苗) P140
3.耐药性变异: (Drug-resistance)
4.菌落变异: (Colony)
5.抗原性变异:(Antigenicity)
菌体抗原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遗传物质由供体菌(Donor)转移给受体菌(Recipient )--基因转移,并与受体菌的基因进行整合--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特性的过程
分类
转化 transformation
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与本身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
条件
供体菌
受体菌
感受态
转导 transduction
是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
类型
普遍性转导
转导性(假)噬菌体介导
发生在温和或毒性噬菌体的裂解期
噬菌体在组装成熟时误装了供菌DNA片段,成为转导(假)噬菌体
转移的DNA:随机的供菌染色体或质粒片段
结果
完全转导
流产转导abortive transduction(多见)
供体菌的DNA与受体菌染色体不能进行重组,转导的片段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传代,转导的片段只能沿单个细胞传递下去
局限性转导
温和性噬菌体介导
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期--- 前噬菌体从宿主菌染色体上脱落时发生偏差,将前噬菌体两侧的宿主染色体基因转移到受体菌,使受体菌遗传发生改变的过程
转移DNA: 供菌染色体特定片段
溶原性转换 conversion
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作为供体,宿主菌染色体中整合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接合 conjugation
供体菌与受体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R质粒的接合
F质粒的接合
F+ x F-
F+通过性菌毛与F-菌的表面受体结合,F-菌获得F质粒,两个质粒共环复制,F-变为F+菌
Hfr x F-
F-菌可获得不同长度染色体基因,但F-菌仍为F-菌
F’ x F-
F-菌获得F’质粒,F-菌变成F’ 菌
原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
1、不限于个别基因的转移而是整个染色体基因的转移
2、同种、异种间都可发生
3、可获得多种不同表型的重组融合体,但随机性大,寿命短
原生质体:细菌经过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
染色体/类核
1.单倍体
2.不含组蛋白,无核膜
3.具有操纵子(operon)结构
原核生物共同的特点。功能相关的基因共同表达一个性状
4.结构基因不含内含子(intron),转录后不需剪接加工
原核生物边转录边翻译
5.基因组DNA大部分用来编码蛋白质
6.结构基因绝大多数无重叠现象
7.细菌的种内和种间存在广泛的基因水平转移
致病岛PAI
致病菌染色体上存在编码与毒力相关的外源DNA片段
非致病菌没有该结构
耐药基因
与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密切相关
质粒plasmid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为双股环状DNA分子。
质粒可游离于胞浆中或整合于染色体上
分类
毒力质粒/Vi (virulence plasmid )
细菌素质粒/Col (colicinogenic plasmid )
大肠埃希菌Col质粒编码的大肠菌素
代谢质粒(metabolize plasmid)
致育质粒/F (fertility plasmid )
作用
编码性菌毛
介导细菌之间的接合
在细菌中的存在形式
F+
游离存在于细胞质
F'
含带宿主菌基因的F质粒
Hfr
高频重组株
F质粒完全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上,导致宿主菌染色体所含基因的高频转移
有性菌毛
耐药性质粒 (resistance plasmid)
又名R质粒,在G-中多见
结构
RTF
耐药传递因子
编码性菌毛和介导细菌之间的接合
不携带耐药基因
R决定子
耐药决定子
编码对抗菌药物和重金属盐的耐药性
质粒的共同特征
能自主复制
决定宿主菌的某些生物学性状,但不是生命所必需
转移性----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
接合性质粒(F质粒;R质粒)
非接合性质粒
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高温、UV)消除
细菌基因组
染色体/类核
1.单倍体
2.不含组蛋白,无核膜
3.具有操纵子(operon)结构
原核生物共同的特点。功能相关的基因共同表达一个性状
4.结构基因不含内含子(intron),转录后不需剪接加工
原核生物边转录边翻译
5.基因组DNA大部分用来编码蛋白质
6.结构基因绝大多数无重叠现象
7.细菌的种内和种间存在广泛的基因水平转移
致病岛PAI
致病菌染色体上存在编码与毒力相关的外源DNA片段
非致病菌没有该结构
耐药基因
与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密切相关
质粒plasmid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为双股环状DNA分子。
质粒可游离于胞浆中或整合于染色体上
分类
毒力质粒/Vi (virulence plasmid )
细菌素质粒/Col (colicinogenic plasmid )
代谢质粒(metabolize plasmid)
致育质粒/F (fertility plasmid )
作用
编码性菌毛
介导细菌之间的接合
在细菌中的存在形式
F+
游离存在于细胞质
F'
含带宿主菌基因的F质粒
Hfr
高频重组株
F质粒完全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上,导致宿主菌染色体所含基因的高频转移
有性菌毛
耐药性质粒 (resistance plasmid)
又名R质粒,在G-中多见
结构
RTF
耐药传递因子
编码性菌毛和介导细菌之间的接合
R决定子
耐药决定子
编码对抗菌药物和重金属盐的耐药性
质粒的共同特征
能自主复制
决定宿主菌的某些生物学性状,但不是生命所必需
转移性----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
接合性质粒(F质粒;R质粒)
非接合性质粒
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高温、UV)消除
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转座因子
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为移动基因
通过自身编码产生的特殊重组酶导致转移或移位
① 染色体内移位(A—B)
② 染色体与质粒间
③ 不同质粒之间
分类
插入序列
转座子
基因型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
表型变异
转座噬菌体(如Mu噬菌体)
整合子integron
定位于细菌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上
基本结构:两端为保守末端,中间为可变区,含一个或多个基因盒
通过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使多种耐药基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
3个功能元件
重组位点;整合酶基因;启动子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遗传物质由供体菌(Donor)转移给受体菌(Recipient )--基因转移,并与受体菌的基因进行整合--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特性的过程
分类
转化 transformation
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与本身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
条件
供体菌
受体菌
感受态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转导 transduction
是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
类型
普遍性转导
转导性(假)噬菌体介导
发生在温和或毒性噬菌体的裂解期
噬菌体在组装成熟时误装了供菌DNA片段,成为转导(假)噬菌体
转移的DNA:随机的供菌染色体或质粒片段
结果
完全转导
流产转导abortive transduction(多见)
供体菌的DNA与受体菌染色体不能进行重组,转导的片段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传代,转导的片段只能沿单个细胞传递下去
局限性转导
温和性噬菌体介导
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期--- 前噬菌体从宿主菌染色体上脱落时发生偏差,将前噬菌体两侧的宿主染色体基因转移到受体菌,使受体菌遗传发生改变的过程
转移DNA: 供菌染色体特定片段
溶原性转换 conversion
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作为供体,宿主菌染色体中整合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接合 conjugation
供体菌与受体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R质粒的接合
F质粒的接合
F+ x F-
F+通过性菌毛与F-菌的表面受体结合,F-菌获得F质粒,两个质粒共环复制,F-变为F+菌
Hfr x F-
F-菌可获得不同长度染色体基因,但F-菌仍为F-菌
F’ x F-
F-菌获得F’质粒,F-菌变成F’ 菌
原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
1、不限于个别基因的转移而是整个染色体基因的转移
2、同种、异种间都可发生
3、可获得多种不同表型的重组融合体,但随机性大,寿命短
原生质体:细菌经过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