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与生活》第十二章:情绪、压力和健康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本思维导图是对其第十二章 情绪、压力和健康知识的整理,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传统心理物理学、信号检测论和反应时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是什么?这份思维导图梳理了《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心主要知识点,从遗传与行为、生物学与行为等三方面带你带你初步了解心理学与生活。快来学习吧!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让我们跟随《心理学与生活》第十三章一起来理解人类人格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12章 情绪、压力和健康
第一节 情绪
一、什么是情绪
(一)概念和成分
生理唤醒
外部表现(面部、姿态、语调)
变化的心理特征
主观体验/认知成分
(二)三种情绪状态
心境
倾向性、平静、持久
激情
强烈的、爆发性的、短促的
应激
超应对能力的环境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三)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共有、先天
复合情绪:组合派生
1、普拉切克
基本:喜怒哀惧、厌恶、期待。。。
复合:二轴、三轴
2、通常:
喜怒哀惧
(四)
积极情绪
接近
消极情绪
二、其功能
(一)适应
(二)动机
(三)社会/信号
(四)认知
(五)组织
三、其表达
(一)表情先天性
1、达尔文:人与动物
2、当代心理学、人类学:盲婴
(二)表情普遍性:跨文化
(三)表情文化特性
四、其理论
1、詹姆士-兰芝的躯体反应理论
刺激情境-生理唤醒水平-情绪
evidence:面部反馈假设
局限:only植物性神经系统,忽视中枢神经系统
2、坎农-巴德的中枢神经过程理论
反上:无差异、慢、药物不一定情绪、切内脏
刺激-感官-丘脑
交感神经,生理唤醒
大脑皮层,主观体验
局限
忽视大脑、外周神经系统对情绪
不同时
3、沙赫特和辛格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产生:环境事件、生理状态、认知过程三方面影响
情绪是个体的认知
对刺激环境
对身体生理变化
evidence:肾上腺素、告知否、不同情境反应
局限性
不同情绪-不同生理状态,不需认知;强烈、无原因的生理唤醒不带来中性、无差异主观认知
有情绪、无认知原因
轻微曝光效应
m:刺激-生理/认知交互作用-情绪
五、测谎仪
多导生理记录仪
基线阶段生理指标
第二节 生活压力
一、什么是生活压力
压力/应激
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 由于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而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
压力源/应激源
二、生理应激反应
即兴应激:短、终结时间明确
慢性应激:长、不明确
(一)紧急反应
下丘脑
控制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控制垂体腺: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应激激素)
(二)一般适应症候群和慢性应激
1、警戒反应
2、抵抗阶段
3、衰竭阶段
三、生活压力来源
(一)重大生活事件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社会变化单位LCU
(二)灾难性和创伤性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性再体验
回避和麻木
警觉性提高
(三)慢性应激源
生病;社会/环境
(四)日常困扰
(五)心理因素
1、挫折
2、冲突
3、非理性信念
4、拖延
5、A型行为模式
第三节 生活压力的应对
一、什么是应对
(一)概念:紧张、超过资源
对付那些被知觉为紧张或超过了个体资源所及的内在或外在要求的过程。
(二)策略分类
问题指向
情绪指向
二、压力的调节变量
调节变量-第三者:影响两者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一)对压力情境的认知评估
(二)自我效能预期
(三)心理刚毅和控制感
(四)幽默感
(五)社会支持
三、应对压力的主要心理学方法
(一)压力思想灌输训练
(二)控制非理性信念
(三)降低唤醒水平
1、渐进式放松法
2、生物反馈训练法
3、静修法
(四)坚持身体锻炼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