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脑图导图社区 心理健康思维导图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重点来啦!本图详细的归纳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压力测试、人际沟通等重点知识内容,需要的朋友收藏下图吧!
编辑于2021-07-05 00:24:06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概念
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状态保持正常良好水平,且自我与环境之间和谐一致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对客观环境良好适应的心理状态
误区
标准
主要围绕认知、情绪、意识、行为、人际关系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
自我意识合理
情绪积极稳定
意志品质健全
人际关系和谐
异常心理
心理学标准
主客观世界不统一
心理活动的知情意不协调
人格发生改变
焦虑障碍
运动性紧张(坐立不安、发抖、无法放松)、过度活跃(头晕、心跳加速、出汗)、忧虑的期待和想法
焦虑区分
焦虑反应
即将发生或眼前 时间短、强度小、危害少
交流情绪
特定对象或事件(考试、演讲)
焦虑障碍
持续性、无明显对象、过分担忧
广泛性焦虑障碍
症状:多焦点、低估应对能力、微小事情、无法停止
DAM-5标准:很多事情 主题 任务、至少6个月、难以控制
应对:分析可能性区域技术
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最好的情况是什么?最可能的情况是什么?
惊恐障碍
症状:惊恐发作、像心脏病发作
DSM-5标准:没有预警的复发一次以上、发作后至少1个月担心再次发作或避免再次发作
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特定恐惧症
2%-4%的儿童 高峰在10-13岁
应对:退避、转移注意力、深呼吸、自我对话、暴露与反应阻止
强迫症
症状: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的神经症,强迫记忆、意向、洗涤等
DSM-5标准:强迫思维和行为、是耗时的、导致严重痛苦
应对
森田疗法:顺其自然
暴露与反应阻止:中性事物和危险、负面情绪缓解和强迫行为
心境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明显持久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抑郁症
症状:心情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
DSM-5标准:几乎每天,至少两周
双相障碍
I型:狂躁和抑郁
II型:重抑郁和轻狂躁
III:快速循环
应对:注意识别和就诊、综合治疗、长期治疗
精神分裂症
症状:自知力、幻觉、妄想、定向力
应对
早发现早治疗
药物首选
长期治疗
心理社会干预
社会支持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概念
生理自我:身高体重外貌、病痛温饱
心理自我:知识、能力、兴趣、性格
社会自我:在群体中地位作用、与他人相互关系
自我意识结构
自我认知
我是什么样的人
自我体验
我对我感觉怎么样
自我调控(调节)
我如何改变自己
现实自我
对实际情况的看法
理想自我
个人追求的目标
投射自我
想象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由此产生的自我感
自我意识发展
婴儿(0-1.5):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儿童(1.5-3):自主对害羞和怀疑
学龄初期(3-5):主动对内疚
学龄期(6-12):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12-18):自我同一性混乱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中获得所期待认可的内在自信
同一性散乱:没有承诺没有有意义的选择
同一性障碍:有承诺无选择
同一性延期偿付:有选择无承诺
同一性达成:有选择有承诺
成年早期(18-25):亲密对孤独
成年期(26-65):繁衍对停滞
老年期(65以上):自我完善对失望
自我意识调适
自我意识与自尊
自我意识: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认识、体验、评价
自尊: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
自尊评估
高自尊弊端:容易从自信变成自满,从执着变成固执
低自尊好处:被其他人接受、考虑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自尊偏差—自卑:丧失自信、自怨自艾
自尊偏差—自恋:自恋者真实是根源是自尊过低
如何调整自尊
认识自己
接受自己
改变与行为
不要自我攻击
接受失败
看待问题非黑即白(二分思维)
记住每个人都曾经失败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依靠社会支持
尊重支持
工具
情感
信息
换位思考
情绪管理
情绪的概述
情绪概念
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变化
定义:情绪是伴随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的主观体验
情绪类别
基本情绪
喜、怒、哀、惧
复合情绪
正性情绪
负性情绪
情绪功能
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组织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理论
身体知觉理论
詹姆斯_兰格理论
坎农-巴德学说
认知评价理论
评定-兴奋学说
情绪三因素理论
机体体验高度生理唤醒
机体对生理状态变化进行认知性唤醒
环境因素
三个亚系统核心:现实情境与过去认知的认知比较器
情绪的困扰
愤怒
抑郁
焦虑与恐惧
内疚
对行为负有责任的一种负性体验
羞耻
指向自我的痛苦、难堪、耻辱的负性体验
情绪的调节
转变观念:对抗走向接纳
识别和评估情绪
识别和评估自动化思维(最关键)
真实性有用性
寻求证据
替代或平衡思维
情绪再评估
压力调试
压力概念
压力是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压力源简介
分类
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
正性/负性
外因性/内因性
生活事件
最重要的应激源
LCU:生活变化单位,每项生活事件引起生活变化程度达到社会再适应所需努力的大小
大学生常见压力源
学习
生活
发展
环境
社交
婚恋
压力影响
压力适当论
压力与心身疾病
警戒期
对抗期
衰竭期
评估压力
识别压力信号
生理信号
情绪信号
认知信号
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
行为信号
科学评估压力
应对压力
调整认知偏差
平衡工作生活
必备的休息时间
适当的体育锻炼
高沉浸感的爱好
优化时间管理
合理确定目标
S:具体(specific)
M:可度量(measurable)
A:可实现(attainable)
R:实际(realistic)
T:有时限(time-bound)
SMART
找出被浪费的时间
合理制定计划
学会自我放松
渐进式肌肉放松法
想象放松法
寻求社会支持
提升个人能力
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概述
概念
个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知识等信息的过程
要素
发送者
接受者
信息
渠道
背景
噪音
编码和解码
人际言语沟通
主动倾听
少说多听
高度关注
S:坐或站要面对别人
O:姿势自然开放
L:身体前倾
E:目光接触
R:放松
SOLER
鼓励重复
学会共情
对方角度
地位平等
保持中立
认知和情绪
言语和非言语
恰当反馈
理性反馈
及时反馈
描述性负面反馈
可控性负面反馈
学会表达
考虑听众
直接表达
理性表述
多用“我”
邀约解决问题
及时表达
支持性表达
自我暴露
循序渐进
以事实开头
过渡到情感
此时此地
处理冲突
深入了解
换位思考
着眼双赢
人际非言语沟通
肢体沟通
身体姿势
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
空间沟通
超语言
沉默
思考性
茫然型
情绪型
谈情说爱
爱是什么
爱和喜欢的区别
排他性
隐私好奇性
性吸引
爱情三元论
亲密
激情
承诺
爱情激素
苯基乙胺(PEA)
来的快去的快
安多芬(内啡肽)
长期
爱的维持
人格因素
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
依恋类型
分类
安全型
回避型
焦虑型
优化
寻找安全型伴侣,建立长期恋爱关系
了解两人依恋类型,坦诚不隐瞒
独处时反思自我,做出改变
焦虑型要对自己负责,回避型要对伴侣负责
应对冲突
评估应对冲突的类型
化冲突为机遇
察觉并优化相处模式
爱的语言
了解爱的语言
肯定的言词
精心的时刻
接受礼物
服务的行动
身体的接触
发现你的主要爱语
案例辨析
爱的结束
分手的过程
分手的体验
承受者>共谋者>终结者
分手的应对
与痛苦共存
不要过分渲染失恋情绪
少问凭什么,多问为什么
恋爱中的性
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性是爱的表达
性要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之上
安全的性
如何看待性少数群体
性的困惑
珍爱生命
认识生与死
生命概念
生物性生命
精神性生命
价值性生命
死亡概念
生与死关系
死亡是生命周期的一个环节
死亡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
寻找生命意义
创造和工作
体验当下
经历苦难
懂得感恩
学会面对死亡
死亡阶段理论
否认和隔离阶段
愤怒阶段
讨价还价阶段
沮丧阶段
接受阶段
学会面对自己的死亡
合理安排时间
坦然接受死亡事实
找寻生命的意义
自己决定死亡的方式
学会面对他人的死亡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心里危机概述
个人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事件和遭遇
心理危机自主与求助
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危机助人与转介
发现心理危机:识别自杀信号
无望感为信号
语言线索
情感线索
行为线索
情景线索:压力事件
生理线索
危机进行时:心理危机应对
如何面对发生过心理危机的人
及时转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