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一编前五章总结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一编前五章总结,包含上古神话、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诗经》、《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等内容。
编辑于2021-07-06 13:20:00中心主题
总绪论
第一节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第二节
“先秦”的含义
绪论
第一节 生生不息:文学的起源
第二节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旧石器后期至新时期前中期
母系氏族
新石器晚期
父系氏族
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
原始向文明的过渡
17世纪殷商建立 甲骨文的形成是一个标志
周代礼乐与诗经
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荆楚文化与楚辞赋
第三节 开源奠基
总特点:尚未与其他学科混杂,活动和载体都还没有独立
开源与奠基:
文学特征的影响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流传与保存
神话的含义
时代与创作主体
内容特征
文体特征
创作方式
产生思维
第二节 神话形象和故事
英雄神话的意义
自然力被人格化的意义
女娲神话的意义
战争神话的意义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精神,艺术与影响
上古神话的主导精神
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
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
第二章 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
第一节 甲骨文和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包括
西周的铜器铭文
第二节 周易中的卦爻辞
卦爻辞的作用
卦爻辞的写作
第三节 《尚书》中的殷周之文
原称书 《虞书
认识价值
从中可直接或间接看到上古时代一些重大事件的历史情况 ②文章直接呈现了殷周之际,特别是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和观念意识。
《尚书》的记言叙事
① 文章所记人物说词语气逼真,富于现场感 ② 开始讲究说理艺术 ③ 故事曲折,生动逼真
第三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诗经》的基本知识
《风》《雅》《颂》
歌《诗》 赋《诗》 引《诗》
传授《诗经》的四家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和情感
《大雅》中的周族史诗
周族史诗的独特面貌
农事牧猎诗
典礼宴饮诗
怨刺诗和讽刺诗
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
《国风》中的婚恋诗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征
赋比兴
《诗经》的语言韵律和形式之美
第四节 《诗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第一节《老子》《孙子》《论语》《墨子》
《老子》
老子,老聃,春秋后期楚国苦县人,道家学派鼻祖
《老子》的哲学思想
在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中提出“道”,阐述了“道”所支配的具体事物二元对立又相互转化的普遍规律,以静制动、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无为为有为的治世方略和处世哲学。
《老子》的文体技巧
①多为箴言体,含韵深厚的哲理凝炼于简洁,规整而富于韵律的语句中,既耐人寻味,又便于吟咏
②用喻更组合为由具体上升到一般的结构,显示出归纳,概括,深化的思理过程。
《孙子》
孙武,春秋末年齐国人,《孙子兵法》,是一部专门探讨军事问题的兵书,涉及作者的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具体作战指导原则,以及治军理论
《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
①谨争慎战 ②崇谋尚智 ③将善兵能
《孙子》的行文特点
①既追求整齐划一,又追求多变 ②思维严谨,用词准确偶用比喻夸张 ③援事援状说事,有寓言意味
孔子《论语》
《论语》特点
①记言为主,常以子曰形式记录 ②言简意深,话语不多,用词平易,含韵深厚 ③时用比方,使对话形象,风趣 ④人物语言口语化,但有些自然形成排比对仗,凝炼规整
墨子与《墨子》
议论文特点是语言质朴,反复申说,直白明晰
特点
①随口比方,多用比喻 ②开始具有论辩色彩
第二节 《孟子》
仿《论语》采用语录体,但首尾一贯,笔势一气
《孟子》的对话论辩艺术
文章不似《论语》简洁凝炼,也不以严谨见长,但锋利流畅,富于激情,具有明快奔放,滔滔雄辩的风格特点
对话论辩特点
①先声夺人,辞以气盛,开篇以气势占据主动 ②十分讲究论辩手段和技巧 ③随口设喻,论述深入浅出
《孟子》的描摹
①语气逼真,人物语言富于情感和个性②描写生动,人物举止惟妙惟肖
第三节 《庄子》
精神层面,心理层面上齐万物,一死生,忘却大千世界贫富,贵贱,成败,荣辱等种种差异和不平,以获得心灵的解脱和自由。
《庄子》的寓言艺术
“寓言”是《庄子》全书有意使用的一种基本话语形式,《庄子》也成为先秦诸子中最富有形象性和艺术创造性的一部著作
“寄寓型”寓言,借他人之口直接阐述观点 “象征型”寓言,哲理蕴含在形象和具体事物中,形象与意义构成完整比喻关系 “故事型”寓言,通过讲述故事隐喻哲理
《庄子》的怪异浪漫
①物我合一 ②用尽夸张
第四节 《荀子》《韩非子》
《荀子》的思想
《荀子》的文风特点
1 主题明晰直露 2.对论题展开周密论证 3.结构严谨 4.援用故事和比喻
韩非子的思想
法术势结合
《韩非子》的文章特点
1.全方位捕捉问题2.说理持之有故3.善于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
《赋篇》《成相篇》
《荀子》中用韵文写成的文学作品
《说林》《储说》
《韩非子》中集中大量寓言故事的作品,是韩非阐发学说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 《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
第一节 《左传》
《左传》基本知识
左丘明
以鲁《春秋》为纲
编年体历史著作
以叙事见长
《春秋》基本知识
鲁国编年史 孔子编纂
记事简略 以一字寓褒贬
《左传》的内容、认识价值
《左传》的叙事艺术
① 结构多样,打破限制,保证完整 ② 过程充分,刻画形象,
《左传》的语言
行人辞令有礼有力;语言精准,刻画入木三分;多种叙事手段
第二节 《国语》《琐语》《穆天子传》《晏子春秋》
《国语》
《国语》记录了8国人物 左丘明汇集
《国语》的出彩
① 人物语言 ② 描摹逼真 ③ 情节跌宕
《琐语》
《穆天子传》
《晏子春秋》
叙事体、仿语体
平板说理,书面语色彩较浓
第三节 《战国策》
记录内容
刘向 国别体
内容及倾向
《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说辞的语言艺术
有些篇章记述完整,情节曲折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