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年纪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思维导图
运动的世界
动与静
机械运动:一个物理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参照物: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成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运动和精致的相对性: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单位
长度单位:km/m/dm/cm/mm/um/nm
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
时间单位:h/min/s/ms/us
1h=60min=3600s
1s=1000ms
1ms=1000us
天文单位:l.y.
长度的测量:刻度尺
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选:量程、分度值
放: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侧,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保持平行
看:读数时视线与纸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单位
时间的测量:机械停表
小圈每圈15min
大圈每圈30s
度数:小圈内是分,大圈内是秒
误差:一般来说,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移动的偏差,这种偏差成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
测量误差
原因
仪器精度不够
实验方法不完善
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观察者估读时的误差
不可避免
特点:一般比较接近真实值
控制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采用精准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
测量错误
原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者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
可以避免
特点:一般偏离真实值
控制方法: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记录数据是要细心
快与慢
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时间的比成为速度。计算公式为V=s/t
意义:表示物体的快慢
表示速度的方法
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通过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测量工具:速度仪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比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速度的变化
速度的变化实验
原理:V=s/t
器材: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木块等
装置:斜面的一段用木块垫起,是他保持很小的坡度,在斜面底端固定金属片
步骤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经过的路程s1
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根据测量到的s1、t1,利用公式V=s/t算出V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和小车到金属片的时间t2,利用公式选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速度V2
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不同
注意事项
准确测量时间
斜面不要垫起太高或太低
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释放小车
测量计时开始的车头位置和计时结束时的车头位置间的距离,不是斜面长度
MMUkl7G5
真的是,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