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关系
这是一篇关于社会关系的思维导图,社会关系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亲密关系、利他行为、侵犯行为。
这是一篇关于发展心理学的思维导图,它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学科。内容有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设计和历史等。
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下图总结了人格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人格概述、人格理论、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人格测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
指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
特点
在人际交往过程或互动过程中建立
双方可以实际感受到其存在
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自我表露
奥尔特曼和泰勒--社会渗透理论(自我表露的深度和自我表露的广度)
自我表露的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重要标志
鲁宾--自我层次理论
第一层,自我表层水平,兴趣、爱好等
第二层,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对某事的评价
第三层,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与父母的关系
第四层,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隐私部分,不轻易表露给别人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奥尔特曼与泰勒
定向➡感情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
原则
真诚原则
交互原则
功利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情境控制原则
增减原则
测量
莫雷诺社会测量实验
参照测量法
社会距离测量
贝尔斯测量法
实验
霍桑实验
照明实验
福利实验
群体实验
理论
三维理论
舒茨-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
社会交换理论 - 霍曼斯
人与人的交往实质是一种社会交换
公平理论
公平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快乐的关系
人际沟通
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互相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包括工具性交往和满足需要的交往。
七要素 - 巴尔克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反馈、障碍、背景
广泛性、连续性、不受环境的限制、保密性、跨文化沟通、简约性
主要功能
获取信息
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
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协调群体内的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教育程度、种族差异
社会团体,团体地位,组织结构
人格因素,
改善方法
评价自己的沟通情况、制定沟通改善计划、提高沟通的准确性
‘同理心’定向
运用社会心理效应、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恰当运用自我身体语言
亲密关系
在人际吸引的基础上,当两个人的相互依赖性很大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一般性的关系发展到亲密关系 --- 亲情、友情、爱情
长时间频繁互动
不同种类的活动或事件,有很多共同的活动及兴趣
相互影响力大
斯滕伯格-爱情三元理论
亲密、激情、承诺
勒温格-五阶段
初次吸引-建立友谊-延续强化-凋萎与衰落-结束
约翰·李
情欲之爱、游戏之爱、友情之爱、现实之爱、激情之爱、奉献之爱
改善
对待不满的策略
真诚;忽视;推出;表达
建设性争吵(科尔比)
一味道歉,部分谁对谁错
对所争吵的问题沉默或置之不理
假借他人之口贬低对方
引出与争吵无关的问题
为了和谐,违心地统一他人的观点
间接批评或攻击他人重视的事情
威胁他人将会遇到意外的麻烦
t小组训练法
人际吸引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基本原则
互惠原则
得失原则
联结原则
熟悉性;接近性
相似性和互补性
个人特性
利他行为
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形式
利他主义的行为---我为人人
报答性行为--人人为我
特性
自觉自愿的行为
有意与他人为目的
不附有任何他人日后的报答的期望
利他者本身有所损失
社会生物学观点
社会进化论观点
学习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移情与利他主义
情境因素
他人的存在--旁观者效应、社会抑制作用、社会影响的结果、多数的忽略、责任的扩散
环境条件
时间压力
助人者的特点
人格因素;心情;内疚感
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
宗教信仰;性别因素
求助者特点
是否受到他人喜爱
是否值得他人帮助
性别的影响
培养
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
示范作用
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
移情能力
动机提升
助人技能的学习
价值取向的教育
侵犯行为
是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任何行为 -- 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种类
方式
言语侵犯
动作侵犯
动机
工具性侵犯
报复性侵犯
内涵与外延
广义侵犯
违法行为 -- 反社会
被鼓励的 -- 亲社会
被默认的 -- ie 家暴
狭义侵犯
组成
伤害行为
伤害意图
社会评价-负面
判断依据
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
其行为是否违反社会主流规范
个体的内在动机或意图如何
本能论
达尔文进化论 ↓
威廉·詹姆斯 -- 好斗的劣根性
弗洛伊德 -- 死本能
洛伦兹 -- 适应性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行为主义-- 模仿、强化
挫折-侵犯理论
多拉德和米勒
个人因素
A型人格
敌意归因偏差
性别
道德发展水平
高温
酒精和药物h
唤醒水平
去个性化
侵犯性线索
社会因素
文化
媒体--媒体暴力
控制
社会制约
避免去个性化
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减少
利用惩罚
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
替代性侵犯与宣泄
示范非侵犯行为
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培养同情心去对抗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