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有关马原框架的思维导图,包含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等内容。
编辑于2021-07-10 15:25:33马原框架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含义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从阶级属性讲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基本组成和主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本立场
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条件
形成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
正确反映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践性
实践精神
实践观点的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人民性
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革命性
批判精神
无产阶级革命立场
发展性
不断发展的学说,
当代价值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学习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论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世界观及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及物质观
1、旧唯物主义物质观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行成、内容、意义
物质的存在形态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及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从意识的起源、本质、能动作用来看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三个前提和条件
在社会历史领域,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为社会历史趋向与主题选择之间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意义
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
普遍联系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征
联系的特点
方法论意义
永恒发展
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新旧事物的关系
过程的观点
方法论意义
五对范畴(环节上的l 逻辑问题)
内容与形式
本质与现象
原因与结果
必然与偶然
现实与可能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含义与关系
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含义及关系
主次矛盾
质量互变规律
质变与量变的含义
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含义
基本内容
辩证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的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
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增强思维能力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实践的本质和特征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特征
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客体、中介
实践主体客体的关系
实践基本结构的变化(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虚拟实践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认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回答
以感性直观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对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批判继承
认识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反复性
无限性
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一元性
真理的客观性
含义
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含义
辩证统一关系
根源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矛盾。
真理与谬误
含义
辩证统一关系
真理的检验标准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
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实践的特点
直接现实性
逻辑证明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发挥补充作用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子主题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价值
价值的特性
主体性
客观性
多维性
社会历史性
价值的评价及其特点
含义
特点
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
价值评价的功能
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两种尺度的内涵
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唯物史观(三大规律、五大动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含义
基本类型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
含义
结构
按主体分
个体
群体
层次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态
子主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存在决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辩证关系的意义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三大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含义
辩证关系
矛盾运动以及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定义和特点
关系
矛盾运动
规律
社会意识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内涵
统一性和多样性
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
前进性和曲折性
五大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含义
内容
作用
阶级斗争
含义
直接动力
阶级分析法
改革
含义
关系
作用
革命
含义
原因
作用
科学技术
含义
作用
强大杠杆
正确把握的社会作用
人民群众
两个历史观的对立
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含义
根源
唯物史观(群众史观)
含义
人民群众
含义
作用
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以人民为中心
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个人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辩证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评价个人历史作用
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袖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二因素
价值
使用价值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商品价值量
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内容
表现形式
作用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劳动二重性
基本矛盾
科学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