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知识总结,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 展为目的活动。
编辑于2023-12-25 21:45:37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形态及特征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
课程即学科
课程即教学计划
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生获得的学习经验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是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态
活动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建立在知识讲解或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而是需要通过直接感知、操作、体验等方式去构建自己的认识
经验
幼儿园课程不能将幼儿需要学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幼儿,而是要将这些知识技能等“还原”为经验,让幼儿通过感知,操作,探究,交往来获得
幼儿园课程的特性
基础性
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非义务性
幼儿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幼儿园课程不是强制性和普遍性的课程,幼儿园课程是灵活多样的
适宜发展性
幼儿园课程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学习特点
幼儿园课程要积极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一味迎合,迁就,甚至落后于幼儿的发展
启蒙性
幼儿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帮助幼儿在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进行启蒙
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跟幼儿的生活联系紧密,不仅幼儿学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且需要通过生活的方式来进行,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 意义及特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计划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形式教育过程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教育活动内容创设良好的环境,投放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幼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主动进行探究,大胆交往与表达,从而获得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有利于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有利于幼儿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实施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目标在具体活动中的细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目的性和计划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不是盲目的和随意的,它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清晰的计划
生活性和启蒙性
生活性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上应该贴近幼儿生活,与幼儿的生活世界趋同
幼儿园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初步的、浅显的知识经验,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启蒙知识
趣味性和游戏性
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对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形式以及活动材料投放上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来开展的,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借助具体的形象和实物来帮助幼儿思考。幼儿通过对实物的直接感知,加深自己对问题的认知,获得直接经验
广泛性和整合性
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应包括幼儿学习的多个领域及生活的诸多方面(五大领域)
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身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组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计 划与实施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意义
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向盘”,还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为活动内容的选择,组织、及活动实施等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也为活动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基本标准
确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教育目标
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儿保育与教育工作的总目标,他反映了国家对儿童这一年龄阶段人才的素质要求
幼儿自身的经验水平、兴趣和需要
教育目标的制定还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幼儿自身的经验水平,兴趣和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要素及表述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要素
一个教育活动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及行为、条件、标准
“行为”说明幼儿通过教育活动能够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到
“条件”说明这些行为在这些条件下产生
“标准”则指出了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表述形式(3种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形式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的)
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活动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教育活动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关注的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结果,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关注的是行为变化的过程,又称过程目标,展开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幼儿在参与活动后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与表述的要求
目标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才能清晰的告诉“教师”要怎样组织教育活动,有利于对照目标有针对性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以幼儿为行为主体表示目标
目标应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指出幼儿在学习之后应该知道和能够做到的行为表现
目标应体现年龄的适切性和发展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定制,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内涵
指为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教师依据一定的选择标准或要求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加以筛选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具体要求
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选择内容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教育目标为依据,为目标服务
贴近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只有面向幼儿的生活,选择有价值的生活内容,幼儿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活动中去
统筹幼儿园的环境与资源条件
环境和资源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关系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进而影响到幼儿园整个教育计划能否得到执行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内涵
即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兴趣化,结构化,有序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形式
按照结构化程度由高到底:学科领域活动/单元主题活动/方案教学/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要求
注重教育内容的逻辑联系
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是教师组织真实的情境,帮助幼儿学习经过教师预先选定并组织的教育内容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形式
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全班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最大优点是效率高,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感和纪律感
小组活动
是指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既可以是教师有计划安排的活动,也可以是教师组织指导的活动,还可以是幼儿自发的活动
个别活动
指教师针对每个幼儿的情况而展开的个别教育活动,也指幼儿利用教师创设的环境而进行的自我学习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要求
教师指导与幼儿操作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又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活动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专门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专门性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的教育主题,渗透性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是将某一领域内容学习渗透到环境、生活或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生活活动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内涵
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满足幼儿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具体包括入园,进餐,盥洗,喝水,午睡,如厕,离园等环节的活动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
满足幼儿的生理需求,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提高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促进幼儿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奠定基础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特点
重复性
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都要经历入园,进餐,盥洗,喝水,午睡,如厕,离园这几个环节
基础性
从幼儿需求的角度来看,幼儿的生活活动是维持幼儿生存最基本,最强烈的生理需求
教育隐蔽性
生活活动虽然不是专门的教学活动,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换句话说就是一日生活皆课程
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设计与组织
入园活动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开始
进餐活动
包括餐前准备,进餐过程和餐后整理
盥洗活动
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饮水活动
水是生命之源,幼儿每天的饮水量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身体是否能够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午睡活动
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午睡质量直接影响幼儿下午活动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质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厕活动
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离园活动
幼儿离园前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
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类型之一,是指在幼儿园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幼儿自愿参加的一种趣味性活动,包括自主性游戏活动和教学性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意义
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
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主要特点
象征性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假装”再现自己心目中的现实,把想象中的事情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模仿社会生活
愉悦性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由活动中,实现着个人愿望,通过操纵材料,物品,创造玩法来控制环境和影响他人,进而体会自己的力量与自信,从成功与创造中获得愉悦
非功利性
幼儿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本身,而没有任何游戏之外的目的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
创造有利的游戏环境
创设有利的物质条件主要是指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供幼儿游戏
教师还要为幼儿游戏活动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
借助观察结果,适时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平行介入式指导
交叉介入式指导
垂直介入式指导
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
教师专门组织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
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学是核心,教是条件
幼儿 有效地学习必须是主动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
帮助幼儿将零散经验系统化,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零散的,相互间没有联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将幼儿日常的零散经验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化、概括化的知识
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幼儿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的质量
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作用、动态生成的关系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不要脱离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应有明确的指向性
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的方向,教学的内容,方法等应紧紧围绕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准备
使教学活动顺利达成预期目标,教师需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基本部分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体内容,是教师指导幼儿学习知识技能,建构经验,完整学习目标的过程
活动的结束部分一般要视情况灵活处理
教学延伸活动
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将活动延伸至另外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和学习
教学活动指导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空间
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
观察幼儿,随机应变
活动要想取得最佳效果不能固守原定的计划,根据教学过程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的执行教学计划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的内涵及特点
区域活动的内涵
以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将可利用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幼儿自由选择并通过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来获得多样化学习经验的活动类型
区域活动的特点
自主性
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主进行的,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
个性化
每个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以自己的方式来展开活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经验
以间接指导为主
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一般是通过对活动材料的改变或者规则的制定来实现的
区域的设置及材料投放
区域的设置
探索性区域
生活区,益智区,发现区,图书区,种养区
表现性区域
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和美工区
运动性区域
固定器械区,可移动器材区和自然游戏区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注意事项
材料的安全性,材料的丰富性,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和可操作性,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出层次性
区域活动的指导
建立必要的区域活动规则
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带领幼儿熟悉所选区域和操作材料
观察幼儿区域活动,适时进行指导
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问题和需要,通过对比材料的调整来实现对幼儿的指导
其他活动
节日活动
纪念性的节日
传统型的节日
参观活动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幼儿园,走进具体真实的场所,获得真实体验的过程
亲子活动
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加强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共同了解,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