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六大学习任务群)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
编辑于2023-12-26 19:36:37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六大学习任务群)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第一学段(1~2年级)
学习内容
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认识声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在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
教材设计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天地人
第二单元:拼音
第三单元:拼音
第五单元:识字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识字
第五单元:识字
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歌谣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传统文化
第二学段(3~4年级)
学习内容
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关注校园内外汉字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情况,整理自己的发现并和同学交流,互相正字正音。
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材设计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学校生活
三年级下册及以后不再设置单独的有关任务群,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唯一一个基础型任务群贯穿始终。
第三学段(5~6年级)
学习内容
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
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
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自己积累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并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增强表达效果。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
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整体结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等,培养学生对文学及其它领域的多元化认知和理解。
第一学段(1~2年级)
学习内容
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
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教材设计(阅读读物主题、书目以及要求)
一年级上册
读书快乐
介绍“阅读的方式和途径”
阅读方式:亲子阅读、师生共读、自主阅读、同伴分享……阅读途径: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学校、家里……
一年级下册
童谣儿歌
《摇摇船》《小刺猬理发》
感受童谣的韵律节奏,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
二年级上册
童话故事
《小鲤鱼跃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
感受童话的想象,树立正确的判断
二年级下册
儿童故事
《神笔马良》《七色花》《一起长大的玩具》《愿望的实现》
感受儿童的生活与愿望,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第二学段(3~4年级)
学习内容
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如《小英雄雨来》《雷锋的故事》等,讲述英雄模范的动人故事。
阅读儿童文学名著,如《稻草人》《爱的教育》等,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大意。
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教材设计(阅读读物主题、书目以及要求)
三年级上册
经典童话
《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
感受中外经典童话,体会名家语言魅力
三年级下册
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感受中外经典寓言,小故事背后大道理
四年级上册
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北欧神话故事》《印第安神话故事》
感受中外神话的魅力,体悟人民愿望与追求
四年级下册
科普读物
《十万个为什么》(苏联)《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穿过地平线》《细菌世界历险记》《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森林报》《地球的故事》
广泛阅读,爱上科学
第三学段(5~6年级)
学习内容
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如《寄小读者》《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
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
教材设计(阅读读物主题、书目以及要求)
五年级上册
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非洲民间故事》《伊凡王子和灰狼》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学习预测故事的方法体会人类美好的愿望
五年级下册
古典名著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了解古代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学会对长文进行提炼与概括
六年级上册
儿童小说
《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
了解不同时期儿童的成长故事,感受性格各异的儿童人物形象
六年级下册
世界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
感受小说中的曲折情节
跨学科学习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学段(1~2年级)
学习内容
围绕爱图书、爱文具、爱学习等主题,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在借用、购买、整理图书和文具的过程中,学习识字、说话、计算、设计、美化,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养成爱书、爱文具的好习惯。
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学段(3~4年级)
学习内容
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关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
参观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探寻日常生活中龙凤、松竹梅兰等中华文化意象。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
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
涉及教材
三年级下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印象深刻的事情,展示活动成果
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歌
合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第三学段(5~6年级)
学习内容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民乐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
选取衣食住行、学校、地球、太空等某个方面,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运用多样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与分享奇思妙想。
涉及教材
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
为汉字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收集字谜猜字谜
六年级下:难忘小学
回忆往事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
第1~3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用型阅读与交流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第一学段(1~2年级)
学习主题
围绕“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语言,学会文明交往,学习表达生活
学习内容
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亲情;学习运用文明礼貌语言,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学会感恩
阅读有关学校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学习与同学、老师文明沟通;乐于分享学校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热爱学习,热爱学校
在革命遗址、博物馆、公园、剧场、车站、书店、超市、银行等社会场所中,学习认识有关标牌、图示、说明书等,了解公共生活规则,学会有礼貌地交流
学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将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学习目标与内容分析
所有内容在表述上均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有机结合在一起
依次按照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传统文化顺序,归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内容
突出识字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的地位,呼应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与要求
实用性交流均为口头语言交流,强调文明礼貌的交流态度
第二学段(3~4年级)
学习主题
同第一学段
学习内容
阅读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
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现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
学习具体、清楚、生动地讲述有关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事迹,以及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学习目标与内容分析
所有内容在表述上均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范围由学生生活扩大到白然世界由传统文化扩大到革命文化
开始出现书面语言的交流形式,包括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日记、观察手记等
第三学段(5~6年级)
学习主题
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究’等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
学习内容
观察、思考日常生活,阅读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学习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叙写,身边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
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走进社会,阅读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法;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能写日记,关注家庭、学校、社区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
学习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展示、讲述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学习目标与内容分析
所有内容在表述上均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用性阅读的文体更为多样,包括记人叙事文本、参见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
明确提出信息整理和呈现要求,涉及记笔记、列捉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
实用性交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增加了跨媒介交流内容
要点分析
文本形式走向多元
学习内容走向整合
主体范围渐次扩展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第一学段(1~2年级)
学习主题
“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
学习内容
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善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出一两个理由
学习目标与内容分析
均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机融在一起
“奇妙”“好奇心”是理性思维发生的动力
教学中培养学生“问”的意识和能力,并引导他们积极探究
第二学段(3~4年级)
学习主题
“大自然的奥秘—生活中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
学习内容
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奥必,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问等方法
学习目标与内容分析
均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机融在一起
继续强调“奇妙”这一思维的生发点
学习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提取并梳理信息,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学段(5~6年级)
学习主题
“社会公德大家读”“奇妙的祖国语言”“科学之光”“东方智慧”
学习内容
阅读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短论、简评,结合校园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习有理有据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并思考成语、对联、谚语、绕口令等多种语言现象的特点,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阅读有关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故事,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简洁清楚地表述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创造精神,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
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学习目标与内容分析
思辨性阅读由三类学习内容组成:一是社会评论,重点把握观点及阐释方法;二是科技故事,重点体会创造精神及思维方法;三是经典故事,重点感受智慧及思维方法
思辨性表达由三类学习内容组成:一是学习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对语言现象的特点及效果作出评价;三是学习简洁清楚地表述研究过程
要点分析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凸显问题意识
“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表达”有机融合
着眼核心素养全面把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以人的成长为原点,按照重要性优先原则,把革命文化主题放在首位,然后向多个向度打开,并以人文主题统领为呈现方式。
第一学段(1~2年级)
学习主题
包括“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等学习主题,体现了学习任务的真实性,感受性
学习内容
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
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学段分析
文学阅读
阅读体裁:儿歌、童话、阅读图画等儿童文学作品
阅读内容:革命文化优先确保
阅读目的:保护童真童趣,培养阅读兴趣
创意表达
创意表达的形式:讲述故事,诵读编写短小诗文
第二学段(3~4年级)
学习主题
包括“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等学习主题,体现了学习任务的体验性,创造性
学习内容
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学段分析
文学阅读
阅读体裁: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阅读内容:革命文化优先确保
阅读目的:由感受自然美到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提升审美
创意表达
创意表达的形式:绘图写话,讲述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情感;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
第三学段(5~6年级)
学习主题
包括“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等学习主题,体现了学习任务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学习内容
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学段分析
文学阅读
阅读体裁:优秀文学作品
阅读内容:置身社会,关注社会焦点、热点
阅读目的:侧重对语言、情感、主题的体验和感悟
创意表达
创意表达的形式: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