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旨在介绍批判性思考方式的书。“批判性思考”这个概念在大多数的中小学教育中还未普及,所以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个新名词,事实上,直到现在大多数大学教育依旧很少关注批判性思考方式。
编辑于2021-07-13 09:36:58内容详尽,逻辑清晰,重点分明。 可减少直接阅读教材大段大段文字的枯燥和迷惑。 方便大家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学习。 根据最新版本(2024版)教材编写,持续打磨更新中...
笔者根据原著《价值投资实战手册》提炼总结的思维导图,力求全面、精简呈现原著核心思路。全书一共三章,前两章偏向于说理论道,笔者整理了丰富、明晰的笔记,第三章是案例分析,偏于实操,需要配合着财务报表来阅读,所以并没有做详细的拆解,这部分建议读者通过阅读原著去吸收。
这是一本旨在介绍批判性思考方式的书。“批判性思考”这个概念在大多数的中小学教育中还未普及,所以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个新名词,事实上,直到现在大多数大学教育依旧很少关注批判性思考方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内容详尽,逻辑清晰,重点分明。 可减少直接阅读教材大段大段文字的枯燥和迷惑。 方便大家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学习。 根据最新版本(2024版)教材编写,持续打磨更新中...
笔者根据原著《价值投资实战手册》提炼总结的思维导图,力求全面、精简呈现原著核心思路。全书一共三章,前两章偏向于说理论道,笔者整理了丰富、明晰的笔记,第三章是案例分析,偏于实操,需要配合着财务报表来阅读,所以并没有做详细的拆解,这部分建议读者通过阅读原著去吸收。
这是一本旨在介绍批判性思考方式的书。“批判性思考”这个概念在大多数的中小学教育中还未普及,所以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个新名词,事实上,直到现在大多数大学教育依旧很少关注批判性思考方式。
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
第一章 你是谁
世界对我们的影响远超我们的认知
时间和地点的影响
不同的大环境下会有不同的个体经历,影响思维模式,做出的不同的反映
大环境可以包括: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行为习惯、理解方式 等等
观念传播的影响
一个观念在逻辑上不可避免地会引申出与此密切关联的一些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造成不一样的结果
大众文化的影响
相对于家庭和学校传播的文化而言的,如广播媒体、报纸、杂志、和流行音乐
接触大众文化的时间明显越来越多
通过用标语口号和名人推荐对公众疯狂烂炸,调动人们的感情,创造人为需求,操纵思想
经常描绘
消遣比工作更让人满意
自满比自制更令人渴望
物质主义比理想主义更有意义
投毒,为商业服务
运用频繁的场景转换和感官诉求(激烈碰撞、爆炸、暴力、性邂逅 等),以维持观众的兴趣不减,然后频繁地插播商业广告
后果
专注力频繁被转移/破坏,难以形成成熟的注意力跨度
注意力的阈值被提高,但刺激的强度或频率达不到满足,就提不起兴趣
偏向于浅显简单的信息,思考的能力下降
操作的“学问”
起源:巴甫洛夫 的 条件反射研究
发展:沃森 的 行为主义研究
思想操纵已经发展成一门学问,而且越来越成熟,策略也越来越科学、复杂。 不管你越不愿意承认,绝大多数人都会被不知不觉地“操纵”
心理学的影响
主流心理学左右着人们的态度、价值和信仰,影响深远
成为个体
个性的本质是警惕
把对任何人、议题、或者情势的第一反应看作是尝试性的。无论它多么吸引,在你未考察它之前,都不要接收它。
判断你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反应
你有可能做出的其他反应
是否还有更恰当的反应
第二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大多数人其实不思考
从小被告诉要去思考,但是未被解释思考是什么,不懂什么是思考
坚信“逻辑”“逻辑推理”“合理推理”,却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当别人表现出来是也不愿意接受
大多数人所谓当推理,只是为自己愿意相信当东西找理由/证据
信奉感觉,几乎不思考
思想懒惰是人最常见当特征之一
心智 和 大脑
大脑是思考当必要非充分条件
心智是形而上当实体
批判性思考的定义
感觉是自发产生的,但极不可靠
思考是用以解决问题、作出决定 或 取得理解二进行的有意识的精神过程
创造性 思考
批判性思考
定义:用以检查各种主张和论据,并判定哪些具有优点、哪些不具有优点的过程。
本质:评价
最重要技巧:通过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并寻找答案来分析议题。
批判性思考的特点
区别于非批判性思考的7个特性
批判性思考者有意识地对自己对精神生活加以约束,引导自己对思维而不是受其控制。在检验并证实任何思想观念(即便是自己对)之前,拒绝对其予以认可。
直觉的作用
直觉:不运用理性推理二对某事对感觉或理解
直觉系统并非绝对独立于理性思考系统,也会受到理性思考系统的影响,但是不可靠
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活动
一定要按顺序,结论是最后得出,而不是凭预感和假设预先下来结论在再去找证据
批判性思考与写作
坚持记录思想,并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与讨论
参与讨论的知道原则
提前做准备
首先,考虑一下自己对话题已经了解对知识
然后,扩展相关知识
最后,尝试预测在讨论中有可能表达对不同观点,并考虑每一个观点相对优点
设定合理的预期
做好被质疑,观点不被接受对准备
切忌自我为中心
互相尊重,文明礼貌
起作用但不主导一切
为了提高讨论的成效,鼓励每个人都献计献策。 健谈但人要克制一点,节制的人也要承担贡献想法的责任
避免分散注意量但讲话习惯
积极地聆听
警惕并抵制分神,认真聆听和理解,努力进入演讲者的思想架构,把前后说的话联系起来
在聆听时,不应该出现不赞同的想法。如果有,那说明可能已经分神了,正在构思自己的想法
负责任地判断思想
公正性
对不熟悉或不认同对观点要特别小心
抵制喊叫或打断但冲动
避免抄袭
第三章 真理是什么
认知局限
受影响的思想和信念
不完善的感知
不完善的记忆
有缺陷的信息
判断出错
真理是被发现的,不是被创造的
追求真理的正确态度: 我知道我有局限性并且容易出错。而且,毫无疑问,我将永远不可能找到自己想知道的所有答案。但是,我可以观察得更准确一点,权衡问题更全面一点,作出决定时更仔细一点。如果我这么做了,我就会更接近真理。
理解原因和结果
相关性不证明因果性,因为还存在巧合的可能性
一件事可以先于另一件事,却并不导致该事件
并非所有的因果关系都包含强力或必然性
因果性的界定:一件事影响另一件事发生的现象
可大可小
直接或间接
时间或空间上可以是接近的,也可以是远离的
可抗拒的 或 不可抗拒的
影响
考察人类事件的因果关系时,必须考虑到自由意志的因素
人们能选择对环境对反应,因为人们可以运用自由意志。但“习惯”有时候会阻碍我们运用自由意志,特别是随着时间逐渐养成的习惯。
因果性经常是复杂的
蝴蝶效应
从最后的结果倒推最早的原因
对于因果关系的分析不能过于简单化
第四章 认知意味着什么
认知的必要条件
认识到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个知识
检验你自己的知识
许多公认的传统智慧也可能是错误的
为什么认知是困难的
未解决的老问题持续抵制解决
新发生的情况无先例可寻
知识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经常被遗忘或被不明智地拒绝
一个警示故事
关于 塔萨代部落 是否真实的争论
信仰是一种形式的知识吗
知识并不排斥信仰。只不过是宗教所信仰的事情不能被确定性地证实
通往知识的障碍
设定
把未被证明或可以合理争论的事当作真的来接受
设定拒绝了好奇心
猜想
提出一个直觉判断或对正确性没有任何信心的答案
猜想拒绝了证据的重要性
最可靠的方法是,对于断言你知道某事采取谨慎态度。 最重要的是,向自己或他人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无知。
第五章 你的观点有多少根据
可能出错的观点
人们有权去思考自己的想法并作出选择,但并不一定合理
关于道德问题的观点
从三个层面提高正确道德判断的可能性的
义务
情操
结果
专家也可能出错
造成错误的成因的种类
人性
个性
沟通局限
时代风气
有见识的对无见识的观点
有见识的观点建立在对证据仔细考虑的基础之上
参考有见识的观点的好处
拓展视域,发现自己看不到的细节和意识不到的事实
减少出错
提高效率
不存在正确性保证
明辨是非地形成观点
提高观点质量的3个技巧
了解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抵制把你的观点看错事实的诱惑
监控你的思想,以防止非批判性默认式的的掌控
第六章 证据是什么
大多数的写作或观点只有观点而没有证据
大多数人都有丰富都意见可以进行交流
人们只记住自己的观点,而忘了形成这些观点的过程
有时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可以记住的证据
证据的种类 (按照熟悉程度排序)
个人经验
容易夸大了本身应有的意义和普遍性
流言蜚语/小道消息
难以证实
公开的报道
事实和观点经常混杂在一起,要仔细分辨
目击者证言
通常被认为最可靠,但是也容易有缺陷
当时外部环境不佳
当时目击者状态不佳
事后记忆混淆
名人证言
不可靠
专家意见
也不一定可靠
实验
人为性,可以歪曲实验结果
统计资料
即便是真实的统计数据,也可能是有选择地、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被显示出来
统计数据来源
出于什么目的而统计
如何被统计
调查
样本的代表性、调查者的表达方式或不诚实的个人目的都会影响其结果
正规观察
独立型观察
参与型观察
是否选用了合适的观察方式,是否存在过度概括
研究评述
前提是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综述是否合理,这个证据于当前议题的关联程度如何
评价证据
公正评价才能发现真理
偏见难以消除
识别并控制偏见
判断证据是否充分的指南
1.当一个证据允许作出一个确定性判断时,该证据就是充分但(确定性是一个很难满足的条件,通常要进入第2点)
2.如果达不到确定性,而对议题对某个观点已经显示出强可能性(证据优势),那证据就是充分的
3.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必须人为证据是不充分的
第七章 什么是论证
论证的3种含义
无理智的争吵
意见交流
在自我收到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即便都希望自己是正确,也愿意被证明是错误,各方的知识和智慧都得到增长。(通常达不到这种理想状态)
支持一个判断的推理思路
与批判性思考更具有关联性,是本书采用的含义
论证通常是复杂和难以检验的:证据不完全,导致分歧空间大
论证的两个部分
前提
结论
评价论证
基本原则
1.前提要么真,要么假
2.衔接前提与结论的推理要么有效,要么无效
3.正确的前提+有效的推理=合理的论证
4.不正确的前提或无效的推理,使得论证不合理
基本方法
判定前提是真还是假,以及从前提导向结论的推理是否合理
比较困难的论证和解决指南
当某个论证超过一个段落篇幅时,在提问和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把塔做个总结
当你不确定哪些陈述是前提,哪个是结论时,问一下自己,这个人究竟想让你接受什么思想(这就是结论)
当你评价两个互相对立的论证,其中任何一个也不具有说服力时,那就寻找第三个选项
当一个论证含有隐蔽的前提时,在你进行评价之前先把她们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