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知识思维导图,包括:一、电子政务概要;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三、中国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四、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五、政府内部电子化公务处理。
编辑于2022-03-17 22:08:34电子政务
一、电子政务概要
电子政务
现代信息技术
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的实质
全过程
决策
执行
社会需求
全面信息化
政务方式变革
电子政务社会背景
技术背景
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20是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
政府背景
政府改革运动
社会环境背景
社会信息化
电子政务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孕育期
某些环节引入信息技术
提高运行效率
20世纪80年代
导入期
提出概念
发展期
开展建设
1999年我国政府上网
成型期
各国确立了模式
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2006年3月)
服务、应用
基础设施是支撑
电子政务整体框架
拓展期
电子民主
政务信息公开
信息化基本技术方式
数字化
自动化
网络化
知识化
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分组模式
集成模式(模式基本手段)
整体性
联系性
共享性
知识应用模式(应用的基本要求)
规则知识库
要素知识库
知识控制器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
美国
统一标准、绩效评估
公众为中心
加拿大
实施:财政部部长、挂帅:国家总理
政府在线计划:国家级战略
公众需求
按照主题和受众分组
瑞典
2008年,世界第一
电子政务代表团
信息共享
信息公布
服务
交易
整合
英国
以公众为中心
照顾少数民族及残疾人
电子专员办公室
平民化
英国在线中心
法国
贝桑松市:欧洲电子政务奖
新加坡
起步阶段
1992-1999
IT2000计划
融合阶段
2000-2006
21世纪蓝图计划
定制阶段
2007-2015
智慧国2015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根本任务:促进服务型政府
发展历程
初始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
起步期
三金工程(93年)
金卡
金融,电子货币工程
金关
海关,对外贸易
通关自动化,国际EDI
金税
税收,国家税务机关信息共享
国家主导,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后
99年政府上网工程,政府上网年
整体发展期
21世纪后
基本功能
职能转变
提高效率
公共服务
政务公开、廉政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促进信息化发展
效益/功能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服务效率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民主化
促进信息设施建设
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
中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发展的战略任务
改善公共服务
加强社会管理
强化综合监管
完善宏观调控
基本框架
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开发利用是主线
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管理体制是保障
实施策略
出发点:电子公共服务
开发利用政务信息为主线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效益
法律法规为保障
三、中国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对政府管理模式影响
工作人员
行为方式新变化
素质能力新要求
政府决策
指:达到目标,确定行动方案
决策目标影响
系哦阿若甚至取消上下级严格分界,改善有限理性
行政方法
改善行政方法
创新方法措施
行政组织
缩减中间管理层
增宽管理幅度
扁平化
提高组织绩效
政府管理的特征
知识化
经验总结和理论思维高级形式
彼得·德鲁克:指出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虚拟化
政务处理以虚拟组织技术为前提
对现实组织虚拟
数字化
比尔·盖茨:《未来时速》
数字城市化需求
上网、上网办公、办公自动化、资源共享、协同共享
全球化
推广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和趋势
信息化、集成化、敏捷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
促进或引发政府管理模式变革
权利体系再构建:权利分散
组织结构更新:平面取代科层
管理方式改变:集权走向分权
四、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
民主理念
树立民主意识
尊重民主权利
保障民主权利
公平理念
警惕防止数字鸿沟
信息强势群体和信息弱势群体的区隔
科学理念
依赖于行政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化
责任理念
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对人民负责
服务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效能理念
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法治理念
立法:打击网络犯罪
执法:维护网络安全
司法:维护法律法规
守法:保障网上公民权益
对传统政府管理的挑战
对传统环境的挑战
行政环境
指: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外部和内部环境
硬件:有形物质、软件:思想观念,制度方法
五、政府内部电子化公务处理
通用事物处理电子化(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系统
指:利用科学技术将人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发展
第一代:20世纪80到90年代,办公套件为标志
第二代: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和协同工作为标志(三金,金桥工程)
第三代:20世纪末21世纪初,知识管理为核心
与传统区别
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存储和媒介不同
办公自动化模式
事务型
基础层,单机或多机组成
管理型
中间层,多机网络组成,共享资源信息
决策型
最高层,决策模型为支持,辅助决策
建设目标
无纸化
文档管理自动化
信息交流、信息共享
综合事物处理和管理自动化
特点
使用对象:广泛,支持所有人工作
功能范围:强大,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事物处理、辅助决策等
信息内容:事物信息&决策信息
表现形式:以Web端作为普通客户端
功能
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数据信息处理能力
共享能力
具备安全特性
优化政府工作流程
主要问题
贪大求全
重搭建,忽应用
观念认识误区,重硬件轻软件、重理论轻应用、重技术轻管理
缺乏统一协调机构
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
通用管理活动电子化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DSS)
概念:依托数据库,利用数学模型,为用户决策生成所需信息(定量)
特点
辅助非取代决策
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
试探不同决策方案
管理多个模型
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
友好人机交互
良好适应能力
方便
组件
数据库系统
数据组织和存储
模型管理系统
统计、运筹和其他模型的软件包
知识管理系统
用户界面子系统
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流
用户
系统构成
原始数据层
所有数据的来源
数据仓库层
规范组织管理
数据集市层
分析和预警
前端展示层
特色
个性化页面生成系统
强劲的数据维护支持能力
多维分析工具
专家系统
指:模拟专家决策能力,以逻辑推理为手段,以知识为中心解决问题(定性分析)
组成结构
知识库
推理机
使用者接口
解释机
知识获取接口
工作记忆区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政府信息资源
政府内部,或外部但对政府活动有直接影响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
有效管理消息,提高资源使用率,节约办公成本
建设
实际需要出发、管理流程依据、实现网络化管理
三大子系统
电子信息资源管理子系统(核心和基础)
办公业务资源管理子系统
公众信息服务子系统
解决方案
分布式处理
信息采集与交换
信息管理
信息内容发布与利用
安全维护
政府知识管理系统
指:政府知识资源识别、获取、评价,有效发挥作用的过程
核心:对知识的开发、管理与利用
结构化知识阶段
1.资料管理(基础)
2.建设资料分析与信息挖掘队伍
3.提升知识挖掘与管理能力
构成
基础措施
优化业务流程
知识管理方法
知识获取和检索
知识传递
共享和评测
基本管理职能
外化知识:捕获知识,根据分类标准组织使用
内化知识:呈现知识,强调明确、固定知识
中介:无法编码存储,知识寻求者和最佳知识匹配
认知过程:知识管理终极目标
设计原则
知识积累、交流、共享
积累是基础,共享是价值,交流是提现价值
管理知识
自下而上的知识管理
基层积累知识
业务处理与管理活动电子化
根据覆盖范围分类
专门机关系统
专门部门系统
专项业务系统
专项功能系统
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金财工程,GFMIS,2002年)
人事管理系统:与人有关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日常监管
监测预警
预防控制
科学决策
应急
专用公务处理系统与通用公务处理系统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