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朝,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一个开拓创新的时代…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
编辑于2019-07-19 00:09:01了解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概况 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当今国际格局 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包括近代初期的欧洲、14-17世纪人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彼特拉克人主义之父“诗译”《歌集》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民族危机愈来愈严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本图根据《中国近代史》第三章:清末危机、改革与灭亡(1894-1912)内容整理,带你了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所做过的努力。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是变革的历史,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史,现在我们中国虽然比以前发展了很多,但是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学习中国近代史就是学习近代先人如何向西方学习,吸收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使中国更好的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了解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概况 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当今国际格局 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包括近代初期的欧洲、14-17世纪人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彼特拉克人主义之父“诗译”《歌集》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民族危机愈来愈严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本图根据《中国近代史》第三章:清末危机、改革与灭亡(1894-1912)内容整理,带你了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所做过的努力。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是变革的历史,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史,现在我们中国虽然比以前发展了很多,但是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学习中国近代史就是学习近代先人如何向西方学习,吸收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使中国更好的发展!
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 隋朝前期的政治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①隋朝的建立
①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赟驾崩,杨坚以宣帝岳父的身份,假称受遗诏辅政,时宣帝子静帝宇文阐继立,年仅八岁,北州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已经落入杨坚之手。
②杨坚父亲杨忠实施北周的功臣,晋爵隋国公,杨坚继承父爵,担任要职;妻子独孤氏,是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女儿杨丽华是周宣帝的皇后,加上一些汉族官僚和部分汉化鲜卑贵族因此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 ③杨坚外平内乱,内大杀北周宗室诸王,尽灭宇文氏之族,完全控制了北周政局。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建元开皇,仍都长安。
②统一南北
①对突厥采用了长孙晟的建议“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利用突厥内部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从而解除了北疆的后顾之忧;
②开皇七年(587年),后梁被废;开皇八年三月,隋文帝任命晋王杨广、杨俊和杨素率军大举攻陈;
③开皇九年(589年),钟山一战,贺若弼击溃了陈朝主力,韩擒虎攻入台城,俘虏了陈后主,灭亡陈朝;开皇十年(590年),杨素击溃了陈朝的残余势力,至此全国再归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①背景:隋朝的统治基础是以关陇士族集团为核心的南北士族地主阶级,虽然此时的门阀士族正走向衰落,但他们仍然是统一后隋王朝统治集团的一部分,在地方上仍有很大的权力。
②改革管制:杨坚即位当天,立即宣布废除周礼六官制度,恢复汉、魏旧制,设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
①三生六部制度,自隋定型;内史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掌行政。在五省之外设三台、十一寺,其中御史台掌监察。
②地方官制:隋文帝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改州为郡,以郡统县;
③官吏任用:地方各官均由吏部任命,县佐必须用别郡人;地方官年终考核称为“朝集”,中央经常派遣使者巡查地方的政绩。
③府兵制的发展: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完成了“兵农合一”的过程。设置十二卫,各卫所统兵府为府兵的基本组织单位,隋炀帝时改称鹰扬府。
④改定刑律:开皇三年(583年),《开皇律》花三年时间制成。分为十二篇,曾废除了一些酷刑,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望宽平、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 但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其根本目的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和地址阶级的利益;发展北齐的重罪十条,十恶不赦。
⑤科举制的创立: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始。科举制度的创立,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弊端,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得以参加统治政权,适应了庶族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削弱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权,削弱了地方上的士族势力,同时也是庶族地主势力发展的标志。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行政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
隋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突厥汗国与隋朝的关系
①隋开皇二年(582年),沙钵略可汗率40万大军南下攻隋,在隋朝边境大肆杀掠,隋派杨弘、窦荣定等人并为行军元帅,分道迎击突厥,沙钵略战败逃去。
②军事上的失败,引起突厥内部的分裂,突厥分为东、西两大汗国。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利战败降隋,隋封他为启民可汗;仁寿三年(603年),西突厥发生了反对达头可汗的斗争,达头可汗不知所终,后处罗可汗即位,隋指使达头可汗之孙袭击处罗可汗,处罗战败,于大业七年(611年)投降隋朝。
吐谷浑
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年迁徙到青海地区,逐渐征服了当地的羌族,建立起吐谷浑汗国。581年,隋派上柱国元谐为行军元帅,在青海打败吐谷浑;开皇三年(583年),梁远再次击败吐谷浑;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派裴矩经营西域,派杨雄、宇文述率兵打垮吐谷浑,在其地置郡县,直至隋末才恢复故地。
大陆和台湾联系的加强
隋时,台湾称流球。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令朱宽到海求异国风俗,到达流球;四年,隋炀帝由令朱宽到流球招降,流球不从;六年,派虎贲将陈稜率军攻流球,从此以后,大陆人们移居台湾的日益增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2. 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整顿发展经济的措施
均田令的颁布和实施情况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立即颁布均田令;隋初的均田主要是解决官僚的永业田,农民的受田问题尚未全面推开,开皇十二年(592年),曾进行一次隋朝规模最大的均田行动,大业五年(609年),炀帝“诏天下均田”; 均田制本身就不均,官位越高授田越多,由于受到一些大贵族、大官僚的阻挠,均田制实施不可能彻底;但推行均田制可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之成为国家的佃农,增加了赋税收入。
改定赋役
隋朝的赋役制度沿袭的是北朝以来的租、调、力役制度,但隋朝与西魏北周相比,赋税更薄、力役更轻,开皇年间曾多次大规模临时性蠲免赋役,苏威和苏绰建议文帝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①隋朝因袭并改革北魏的三长制,,隋朝利用这个基层组织来实施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
②开皇五年(585年),文帝下令大索貌阅,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③开皇五年(585年),文帝采用高熲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④两项措施既有利于国家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整顿钱币和度量衡
隋初钱币非常混乱,杨坚称帝后,改铸五铢钱,开皇五年,又严其制,钱币开始统一,但民间私铸钱币依然泛滥;同时也整顿度量衡,开皇时,隋代的斗、秤三倍于古制;隋大业三年(607年),炀帝又更改度量衡,恢复古制,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重新造成了混乱。
社会经济的短暂繁荣
农业的发展
隋代人口大量增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批劳动力,使垦田面积不断扩大;隋代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仓储的丰实
开皇十二年(592年),库藏皆满。唐朝见过20年,隋朝的库藏尚未用尽,隋代仓储之丰实是前所未有的。
手工业的进步
隋朝的纺织业相当发达,四川的织锦业,仍保持全国先进水平;隋代青瓷和白瓷的烧造技术都进一步提高,能烧出色调比较稳定的白瓷;造船业:五牙大战船,炀帝乘坐的龙舟制作的技术很高;造桥技术: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由隋代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
商业的繁荣
东西两京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四川的蜀郡,江南和华南的一些城市都是著名的商业城市;丝绸之路有北、中、南三条路线,南海是海上贸易的重用城市。
营建东都和开通大运河
营建东都
营建的原因:
政治:由于位置适中,交通方便,便于对关东和江南地区的控制;
经济:关中物资不足以供应统一化=后的隋中央政府机构的需求,南方物资丰富,定都洛阳,便于转运物资。
大业元年:炀帝命杨素为营作大监,开始修建,至大业二年初,建成了东都。 运河开通后,洛阳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和隋炀帝时期全国的政治中心。
开通大运河
开凿大运河和营造东都是同时进行的,原因跟营建东都一致,政治为巩固统治,经济便于转运物资,军事便于向前线输送物资,直接原因是炀帝眷恋江南景色和物质繁华,为了巡游作乐。
隋朝开运河始于文帝时期,当时开广通渠;炀帝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全长2500公里的大运河,运河分为四段,分别为通济渠、山阳渎(原名邗沟)、永济渠、江南河。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加强我国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3. 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
宗教文化
佛教
隋朝建立后,实行崇佛政策,大力扶植和提倡佛教,隋炀帝也倍加推崇佛教;隋朝译经活动颇为频繁,民间抄撰佛经,更是风行;隋朝还将中央僧官纳入俗官系统;佛教这一外来宗教诸部演化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文化。
道教
隋朝,恢复了道教的合法地位,隋朝还对学有专长的道士,加以重用,第一部隋历就是由道士张宾制定的;但道教在隋朝的发展远不及佛教。
科学文化的发展
经学和音律学
经学:隋初有牛弘,后来有刘焯、刘炫(时人称“二刘”)、王通等;牛弘著《五礼》,刘焯著有《五经述义》,刘炫著有《五经正名》,王通曾聚集弟子讲学于河汾之间,世人称他为“文中子”,著有《中说》,提出了“三教归一”的口号。
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律学,陆法言记录了诸人议论要旨,于仁寿元年(601)年,写成《切韵》五卷,为音韵学奠定了基础。
音乐和绘画
音乐:隋朝的音乐家有牛弘、郑译、万宝常,万宝常最著名,写成《乐谱》64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创造,后他因遭苏威排挤,临死前烧去自己的著作。
绘画:隋朝名画家中,最著名的有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等人,当时绘画仍以道释人物故事为中心,但山水画已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唯一遗作《游春图》,是山水画的始祖; 郑法士、田僧亮、杨契丹是隋朝的宗教画家,曾同在长安光明寺作壁画,当时人称为“三绝”; 于阗画家尉迟跋质那,时人称“大尉迟”,善画西域人物,善用“凹凸法”,对后来的绘画影响很大。
天文历法和数学
仁寿四年(604年),刘焯制定《皇极历》;丹元子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步天歌》;隋朝还有耿询等星历学知名的学者。
医学
巢元方,撰有《诸病源候论》50卷,于大业六年成书(610年),是我国第一部详论疾病分类和病因、病理的著作;隋唐之际的甄权,擅长针灸法。
对外文化交流
与朝鲜半岛各国的文化交流
百济采用的是南朝刘宋的元嘉历法,大业十年(614年),百济还遣使朝贡; 隋开皇十四年,新罗就遣使向隋贡献方物,大业以后,每年都遣使入隋朝贡通商。
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日本国王多利思比孤遣使入隋,大业三年,又派使臣小野妹子入隋朝贡,次年,炀帝派裴清出使日本,裴清回国时,日本又派小野妹子随同来隋,,并派四名留学生和“学问僧”到中国留学。
4. 农民战争和隋朝灭亡
社会矛盾的积累、激化
隋文帝时期社会矛盾的积累
隋文帝时期,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开创了“开皇之治”。但隋王朝的建立是通过宫廷政变实现的,改朝换代仅仅是士族集团内部权力的转移,旧有的统治秩序没被打乱,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格局并没有改变,杨坚集团本来就是关陇士族集团的主要成员,各级政权的官僚成员大都仍是北周旧贵族官僚,因此,隋文帝的整顿和改革措施,不可能阻止社会矛盾的发展。
还有一些矛盾是隋文帝个人性格及晚年变化造成的,他天性猜疑,对元老功臣猜忌诛灭;其次,他刚愎自用,不信任百司,因此言路堵塞,是隋朝统治集团内部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隋炀帝暴政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役赋繁重,刑法苛暴,对百姓劳役不息,征调不止,营建东都,修建大运河,筑长城;
穷兵黩武,三次大规模对高丽进行战争,均告失败;连年出巡;大业七年(611年),关中大旱,隋炀帝对官仓的控制却非常严格;杨玄感起兵后,炀帝将开皇时期废除的酷刑恢复了。
农民战争和隋朝的灭亡
农民大起义
大业七年(611年)十月,山东邹平王薄起义于长白山,黄河下游一带农民纷纷响应长白山起义; 农民起义之所以在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因为山东是隋代最重要的经济区,占有全国40%以上的人口;同时有许多豪强世族大家,土地兼并比较严重;再有,大业七年(611年)秋天发生大水灾,因此山东地区成为全国矛盾的焦点和起义的策源地。
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发动第二次征高丽的战争,农民起义的烈火急剧燃烧起来,这年六月,杨素之子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农民起义更加波澜壮阔。
大业十年(614年)二月,隋炀帝第三次征高丽; 至617年前后,形成三支主要力量:一为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二为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三为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义军。
瓦岗军在荥阳大海寺消灭隋朝在中原的主力军,击毙张须陀,次年,击败隋将刘长恭部,李密称魏公,建元永元。炀帝派王世充率十余万大军会集东都,被打的龟缩在洛阳城内;大业十三年(617年),义军内部分裂,李密袭击翟让,造成损失。 窦建德起初跟随高仕达,高仕达战死后,窦建德成为了河北义军的领袖,大业十三年(617年),窦建德称长乐王,建立农民政权;唐武德元年(618年),窦建德改国号为夏,称夏王,迁都洺州。 杨玄感起兵虽然很快就失败了,却给隋炀帝为首的隋王朝一个沉重的打击。
地主起兵的第二个高潮:涿郡的罗艺、马邑的刘武周、武威的李轨、太原的李渊等。
隋朝的灭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推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兵变,缢死隋炀帝,率军北归。隋炀帝既死,李渊在长安称帝,隋朝灭亡。
隋末农民战争的结局和影响
618年秋,宇文化及率十余万隋军北返,经过童山大战,李密重创宇文化及的隋军,但瓦岗军也损失惨重,此时,王世充乘机对瓦岗军发动突袭,李密战败,率残部降唐。
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集团出关进攻洛阳的王世充,窦建德在在救援王世充时,带兵直趋洛阳,战败被俘斩,部下刘黑闼继续率众反唐;唐武德五年(622年),江淮义军杜伏威向唐投降。
影响:①隋末农民战争粉碎了残暴腐朽的隋王朝,为社会经济发展扫出了障碍; ②冲击了整个地主阶级,尤其是对贵族、官僚、门阀士族等特权阶层的打击更为沉重,地主阶级的田庄经济大为削弱,使农民的占有的土地有所增加,土地兼并暂时得到缓和。总之,有利于改善农民的地位,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 ③战争中,许多奴隶、部曲、佃客、杂户也得到了解放,对进一步扫除奴隶制残余有利;隋以后,比较进步的契约租佃关系、定额租制,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些变化均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因苛暴的徭役、兵役而引起的隋末农民大起义,促使新兴的唐王朝在役法上进行调整,如对超期服役的折算和限制,输庸代役的制度化等,这些措施是隋唐之际役法的重大变化。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