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展心理学-2
导图从胚胎到出生、成熟、死亡这一整个生命过程的心理发展与变化,可以丰富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认知和知识总结。
编辑于2021-07-19 13:04:28发展心理学
神经生理的发展
胎儿时期
反射机能的形成和发育: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巴宾斯基反射、吮吸反射、抓握反射和防御性反射。
胎儿新生和心理发展中的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表观遗传、环境因素、母体因素、父源因素
婴儿期(0~3岁)
1.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刚出生时头围已达到34cm左右,新生头围小于32cm“小头畸形”,新生儿头尾超过37cm“巨头畸形”;2.婴儿大脑的功能发展:同步节律波α波常作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3.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婴儿脑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4.婴儿的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幼儿期(3~6、7岁)
脑重继续增加:幼儿期是儿童大脑发育最的时期,3岁儿童的平均脑重为1101g;7岁儿童的平均脑重为1280g;儿童出生以后,神经系统发展最快,成熟最早
小学儿童(6、7岁~12、13岁)
青少年
11、12~17、18
青年期
子主题
认知的发展
胎儿期
感觉的形成:1.胎儿4个月时就对光线十分敏感;2.妊娠28周后,胎儿的听觉已经发育得较好;3.妊娠10周左右,胎儿皮肤已有压觉和触觉功能。4~5个月胎儿的触觉与出生后周岁孩子的触觉水平相当;4.妊娠6个月,胎儿能够嗅到母亲的气味并记忆在脑中;5.胎儿从30周开始,已经有了发达的味觉
思维和记忆的形成:新生儿对于妊娠30周之后听过的音乐有特别的偏好,这是暴露学习的结果。
婴儿期
感知觉的发生发展:1.感知觉时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2.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具有立体觉,4个月时已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好;3.正常健康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听觉,15~20周的胎儿开始有听觉,至25周时几乎与成人相等;4.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15周时已初步成熟且能发挥作用,味觉在婴儿和儿童时期最发达;5.吉普森的视崖实验,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6.4个月以前的婴儿就已具有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注意的发展:婴儿的共同注意,9个月左右有了显著的变化
记忆的发展: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在胎儿末期,而不是在出生后不久
幼儿期
记忆的发展特点:1.记忆容量的增加;2.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发展;4.自传式记忆的发展;5.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
思维发展的特点: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时主要特点;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小学儿童
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存在明显的关键期(四年级)3.思维结构趋于完善,但有待完善4.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2.比较能力的发展3.分类能力的发展4.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2.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从对具体形象材料的加工发展到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度,最后发展到独创性
青少年
思维监控
定义: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思维过程中将思维个体作为意识对象,并不断的进行积极主动的定向、控制、调节的能力
六大功能:确定思维目的、控制非认知因素、选择思维材料、选择思维策略、监督思维过程、评价思维结果
思维的特点: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解决逻辑课题
青年期(青春期、成年早期)
思维优势:成年早期辩证逻辑思维;成年早期的后期创新性思维
佩里的大学生思维3阶段:二元论、相对性、约定性
成年中期
智力发展的特点:晶体智力增加,流体智力下降,机械性智力在成年早期达到顶峰后下降,实用性智力增加
成年晚期
退行性变化、持续性、差异性
言语的发展
婴儿期
婴儿言语发展理论:强化说、转换生成说、模仿说、认知学说、相互作用论
前言语的发展:1.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叫做前言语阶段2.前言语发展的五个阶段:妊娠中后期、新生儿期、发音游戏期、语音修正期、学话萌芽期
言语的产生: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婴儿最早说出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词,才是言语发生的标志,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时10~14个月
言语的发展:19~21个月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幼儿期
词汇的发展:不均衡、呈现阶段性。1.词汇数量的增加2.词汇的内容不断丰3.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4.积极词汇不断增加
个性及社会性发展
婴儿期
自我意识情绪
婴儿情绪的社会化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陌生人焦虑:一般在婴儿6~8个月时发生。
分离焦虑:当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6~7个月时产生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7~8个月时才发生
婴儿的依恋
早期的同伴交往
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以课题为中心的阶段,二是简单交往阶段,三是互补性交往阶段
婴儿的自我发展
自我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尊
阿姆斯特丹的红鼻子实验;哈特将婴儿自我认知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幼儿期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7岁之前,儿童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
自我评价的发展:开始发生的转折点是3.5~4岁;幼儿自我评价的五大特点
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当幼儿产生自我意识,并且能够理解评价自己行为的规则和标准时,他们就会产生自我情绪体验,如羞愧内疚和骄傲。3岁左右产生自尊的萌芽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是4~5岁,5~6岁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理论和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1.是指任何有目的地侮辱或伤害他人而受害者试图回避的行为;2.关于攻击行为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生态学说、新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3.影响攻击行为的社会因素;4.攻击行为的控制:消除对攻击行为的奖赏和关注、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移情训练、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
亲社会性行为:是指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及趋向,如帮助、安慰、捐助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甚至包括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又称向社会行为、利他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般认为,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
亲社会行为的训练:角色扮演训练;行为强化训练;自我概念训练;榜样示范;移情训练
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
性别化又称性别类型化,儿童的基本生物特征、社会经验和认知发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儿童的性别化
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认同
性别角色偏爱
性别认同的发展:2岁儿童能够按照自己刻板的印象给照片上的人贴上男或女的标签,然而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5~6岁儿童开始明确性别是永久性
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
同伴关系的四大作用
小学儿童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发展的五大特点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所谓社会学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有六大趋势
角色采择能力:所谓角色采择能力,也称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解释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塞尔曼将其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在5个方面
同伴关系:1.同伴交往的五大基本特点;2.塞尔曼提出的儿童友谊发展五阶段
师生关系的三个特点
子主题
子主题
青少年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一个为1~3岁; 祝培里提出的青年早起自我意识的六大特点:独立倾向、分化、个性成长、自我评价、自尊心、道德意识
自我同一性: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体与适应之感,是寻求内心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主管问题的感受; 马西娅自我同一性四种状态
反抗心理
产生的三大原因: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的四大条件:独立意识受阻碍、自主性、个性伸展、强迫接受
表现三大形式: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漠不关心、冷淡相对;反抗的迁移性
人际关系
与成人的关系:行为上、情感上、观点上、榜样
成年早期
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概念具备复杂的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自我评价更独立更独特更趋于稳定、自我体验的内容更丰富,与自我有关的体验更深刻更敏感
人生观: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在一定的世界观上看待人生问题
世界观:对客观事物、现象,以及对自行为结果的意义、效果、作用和重要性的评判标准和尺度
成年中期
自我发展有四个水平:遵奉着水平、公正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
成年晚期
子主题
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传统的四类型说、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困难容易迟缓)、布雷泽尔顿三类型说(活泼安静一般)
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对儿童生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儿童认知发展、情绪控制、行为调节等方面发展均有有效的预测作用;对早期教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养的适应性和要求不同
品德的发展
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基本特点是协调性;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道德言行由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自觉纪律的形成
幼儿的游戏
成年早期的恋爱
恋爱理论:成人依恋理论,爱情三元轮,爱情风格理论,中国的爱情观
理想家庭:同一屋檐、力动均衡,一线之隔、自由与受保护空间,复性原理与母性原理协调、共同的志向
成年中期的生活
家庭生命周期:格里克六阶段:初始期、离家期、婚前期、生育前期、家有儿童期、家有青少年期、子女离家期,家庭后期
职业:休珀的五阶段:成长阶段、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与脱离
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生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发展任务:埃里克森观、莱文森观(依恋、分离、渴望亲密和自我反省)古尔德(将自我从童年的种种限制脱离,建立自己的同一性
老年
老化,个体到达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积极活动、减少参与、连续性、社会构造、SOC(选择、最优化、补偿)
三大挑战:适应生理上变化、重视过去现在未来、形成新的生活结构
四大任务:适应退休,发展智力,科学的死亡观,投入新的生活
阿奇利的老年退休阶段:前退休期,退休期,幻灭期,重新定向期,常规的退休生活期,退休终结期
临终心理状态:否定、愤怒、交易、承受、抑郁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