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
本书主要讲述自信息技术发明以来每种信息技术的利弊,以及人类要在信息革命中掌握自主能动性,要对每种媒介都持批判的态度.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芒·马特拉,他主要以批判学的观点。分析了世界信息流动在不同阶层国家的不平等性等方面。
本书对新闻政治学进行研究,讨论在媒体高度商业化的今天,新闻的重新定义。新闻的驱动力是经济利益,而不是民主。在即将到来的数字时代,民主平衡以及新闻的定义和重要性是否发生改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
前言
书名的含义
“软”
媒介并非是社会某现象的唯一因素
媒介无法捕捉到所有的信息
“利器”
媒介是双刃剑,利弊皆有
信息具有无影无形的特点,但信息可以有效促进传播活动的进行
章节
一
媒介演化的一般原理
二
字母表
拼音文字是“第一种数字媒介”
三
古登堡革命
印刷机是近代社会的“助产士”
四
摄影术
五
电报
六
电话
七
电灯光
八
广播
线性媒介的终结,“一对多”
九
媒介的适者生存
“小生境”
广播为何没被电视取代
十
补救性媒介
十一
文字处理
十二
在线作者
十三
超文本
十四
互联网的信息革命
十五
屏幕
电脑屏幕与电视、电影屏幕的区别
十六
纸张的未来
十七
电子水印(数字时代下的知识产权)
十八
人工智能
机器是否会有自主性
十九
赛博空间
伦理
一、绪论
1、信息技术之重要
信息技术两种特征
总会失去一定的准确性,可能出错
人决定技术为何物,以及它未来的运行方式
语言是一切信息技术的核心
2、媒介决定论:硬决定论与软决定论
本书将软决定论看作一切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的研究方法
软决定论
信息技术使事情可以然
人的努力将可以然变为现实
人在媒介面前有选择的能力
3、人类的选择走向
人如何控制信息技术
4、无心插柳的革命
有些信息技术的发明是科学家无意间发现的
信息技术最持久而重大的影响是相关发明的意料之外的后果
二、第一种数字媒介:字母表与一神教的兴起
1、知识垄断
用以描绘占有稀缺信息技术储存并用其为自己谋利的方式
2、字母表
创新在于把信息传播分解为微小的片段,即字母,原子化的分解大大推进信息的传输性和保存性
三、印刷媒介催生近代社会
1、印刷术
书写可以明细单位固定信息,还可以复制
引发对新世界的兴趣,凝聚民族身份
2.信息的资本化
在印刷机影响下,知识首次成为大众文化商品
四、摄影的时代与永恒的影像
1、摄影术
人们普遍接受的文字演化路径为:从图画到象形符号再到字母表
摄影术最大的革命性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它表现形象的方式
摄影术可以体现个人的思想
五、电报:可疑的信使
六、电话:吵闹的玩具
优
语言的交流增强人的感情
缺
私密性降低
铃声“买断”人的注意力,电话铃声干扰睡觉、生活
七、电灯光:书籍的佳友
光可以延伸视觉,延长白昼时间
八、广播:大众收听的媒介
利
“声觉政治”:强化各种形式政府的运作,宣传工具。广播者亲近、个性化的说话声和冲击力横切或绕开理性的分析,激发情感纽带,就像诉诸肾上腺素的刺激一样,讲演者的说话声和冲击力与理性毫无关系。
可以在受众忙碌的时候获取信息,只靠听觉不靠视觉
受众面广
弊
互动性弱,单向传播
九、媒介的适者生存:适应人类生境的广播、电影与电视
千人收费,预期的人数是经济来源的核心因素
广播虽然受到电视的冲击,但可以依然创造自己的小生境,例如唱片
生存之道(小生境)
将广播只听不看的传播机制与人类需求协调起来(汽车、出租车)
播放摇滚乐唱片,作为主打的广播节目
电影
对真实环境的再创造
新媒介取代旧媒介
例子
有声电影替代无声电影
有声片替代广播(双重感官替代单一感官)
十、补救性媒介:以录像机和窗户为例
窗户补救墙壁,窗帘补救窗户
补救性媒介始终陪伴原生媒介,而不是取代他们
十一、文字处理与写作高手
便于文本修改、传播和保存
能够和远程传播的载体结合,大大降低出版和传播的障碍
十二、在线作者:出版人和书店
作者成为出版人的条件
足够的财力,技能知识,这些与他撰写的内容无关
新闻内容发布制约要素
节目时间、物理空间(版面)、网络容量
在线网络使作者的创作能力和文本渗透能力如虎添翼
十三、超文本与读者
1、超文本
可以被视为完成语词、短语或句子及其链接 的积极的程序,这样的链接略微隐蔽
两种形态
简单的超文本
一切链接都限于我的文本中,我始终是这些信息的作者
复杂的超文本
使读者接入另一位作者的文本
超文本语词链就像DNA链,是一个公式、一个指令系统
超文本不仅描绘或参考其他文本,而且引导读者前进,重新描绘读者的世界
十四、开放的网络及其敌人
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忍受互联网的不可预测性
互联网缺乏规划却生成智慧
互联网好处
是所有稀缺资源的对立面
上网的人更自觉地进行决定
虽然互联网上的声音越来越多,基本的通用媒介仍然是书面词
坏处
公开的赛博空间容易泄露隐私,遭受欺骗
十五、20世纪的屏幕
电视屏幕与电脑屏幕的同异
同
两者都能更新,这是一切屏幕的共同特征
异
节目制作主体不同
电视是由观众以外的人编制
电脑只能由使用者提供内容
节目内容不同
每位收视者收到电视播出的相同节目
电脑是由使用者个人决定想看的内容
吸引注意力的程度不同
电视是“不必刻意留心”的媒介,即电视开着时可以干自己的事情
电脑使用者与电脑互动,因为用户常常是事情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观看者
呈现内容形态不同
电视流动的多半是形象和声音
电脑流动的是文本
十六、纸张的未来
媒介的存活靠的是获得一个小生境,这个生境必须和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达到和谐的境界
纸张的小生境复杂又多样
纸张作用
中介功能,传递信息的载体
极大保留信息,长期保存(稳定性)
用于经验证书,即可提供纸质客观证据,满足证明需求的方便的载体(获奖证书、请假条等)
可随时随地打开,有效避免电子产品损坏、没电的情况
媒介存活的核心原理
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一种信息技术存活的几率在于它满足人类需要的优势
十七、电子水印:数字时代知识产权的高身段亮相
从技术上说,从文本中解放出来的语词是任何人和每个人都能获取的,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取,版权已经死亡
1、知识产权
重要性
带来有价值的信息
麦克卢汉指出,版权是印刷机的产物,版权就是复制的权利。换言之,版权不是创作的产物,而是文本传播的产物
消解
使用的每一件设施几乎都有大量的专利,但无人知晓。例如汽车的座椅、安全带等
报酬是礼节上的需要,知识财产的源头却不为认知
由于剥夺了信息创造者应得的报偿,信息的自由可能会竭泽而渔,耗尽我们的信息资源
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信息也许想要自由,但信息的创造者仍需要吃饭
十八、真实生活里的人工智能
问题
人工智能是否会有自主性?
自然的“蛋白质”沙文主义
智能来自于DNA
超自然的宗教沙文主义认为
智能是上帝赋予的
人工智能没有自主性
爱因斯坦:他的铅笔比他本人聪明,是因为他能用铅笔进行计算
但任何铅笔不能自己书写或传播任何东西,其背后一定有人为的操控,计算机也是如此
一切计算机都由程序驱动,因此计算机所作的一切必然是编程的结果,其结果就不是自主的
真正的人工智能
把人的智能从想象变为可以感知的实体
人工智能伦理
对人类会不会造成危害
对人工智能会不会造成危害
当人工智能成为有感知的实体时,人类对它的奴役是否有悖伦理道德
真正的技术演进讲究自然选择
十九、你触摸不到赛博空间里的东西
1、赛博空间
含义
控制论(cybernetics)的音译,为“赛博”。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
技术永远会犯错误,且技术发现和克服错误的能力受限,远不如我们
本书主要讲述自信息技术发明以来每种信息技术的利弊,以及人类要在信息革命中掌握自主能动性,对每种媒介都持批判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