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热思维导图
发热
生理变异
1、正常人一般为36~37℃左右
2、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内
3、清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
4、运动或进食后体温略高
5、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
6、月经前/妊娠期 妇女体温略高
7、高温环境
正常体温
舌下
36.3~37.2℃
直肠
36.5~37.7℃
腋窝
36~37℃
临床表现
临床分度
低热
37.3~38℃
中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发热机制
(一)致热原性发热
传统上把能引起人体或动物发热的物质统称为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
(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微生物病原体、炎性渗出物、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特点
①大分子物质
②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③通过激活血液中的重型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内源性致热原
(白细胞致热原)
白干了: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特点:
在体内最终由肝、肾灭活和排泄
通过血脑屏障
(二)非致热原性发热
(3)散热减少的疾病
心力衰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颅脑外伤
出血
炎症
(2)产热过多的疾病
癫痫状态
甲亢
发热常见原因
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
1、血液病
2、结缔组织病
3、变态反应
4、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5、血栓性疾病
通常称为“吸收热”
6、皮肤病变
7、肿瘤
8、理化因素
9、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常见的功能低热
①原发性低热
②感染后低热
③夏季低热
④生理性低热
热型
稽留热
39~40℃以上,24h内波动不超过1℃
见于
大叶性肺炎
伤寒高热期
斑疹伤寒
弛张热
24h内体温波动超过2℃,仍高于正常水平
见于
化脓性感染
败血症
风湿热
肺结核
不规则热
见于
支气管肺炎
风湿热
胸膜炎
波状热
见于
布氏杆菌病
回归热
见于
淋巴瘤
霍奇金病
间歇热
见于
疟疾
肾盂肾炎
伴随症状
寒战
急性感染性疾病:
急性肾盂肾炎
大叶性肺炎
败血症
疟疾
药物热、输液、输血反应等
昏迷
先发热后昏迷
流行性乙型脑炎
先昏迷后发热
脑出血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出血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性肝炎
肝脾肿大
布氏杆菌病
白血病
淋巴瘤
传单
淋巴结肿大
白血病
淋巴瘤
丝虫病
传单
单纯疱疹
大叶性肺炎
皮疹
斑疹伤寒
猩红热
麻疹
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