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神经系统疾病导图笔记
本导图梳理了临床医学病理学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思维导图,帮助大家更好滴掌握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英文名称: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文名称中枢神经)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医学微生物学里主要病原性真菌的知识点包括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地方流行真菌,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真菌学是研究真菌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发育和遗传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真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进而获得利用、控制和改造真菌的知识和技能,有需要的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急性坏死(红色神经元)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
神经元胞质内包涵体形成
神经元纤维变性
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轴突损伤和轴突反应;脱髓鞘
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星形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肿胀;反应胶质化;淀粉样小体;Rosenthal纤维
少突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卫星现象
神经元周围卫星现象:神经元胞体被5个以上的少突胶质细胞所围绕形成卫星样结构。
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噬神经细胞现象;小胶质细胞结节;格子细胞
噬神经元现象: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
室管膜细胞的基本病变:颗粒型室管膜炎(病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
颅内压升高
脑疝形成
扣带回疝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概述
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又称为化脓性脑膜炎
多见于冬春季节,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临床: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和脑膜刺激症,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脑膜炎双球菌
传播途径: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发病机制
上呼吸道感染期
细菌进入上呼吸道(鼻咽部)→引起局部炎症(带菌者,2-4天潜伏期)
败血症期
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或菌量多、毒力强→细菌侵入血流菌血症或败血症
脑膜炎期
少数(2%-3%)抵抗力低下患者,细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膜(软脑膜)→病变
病理变化
上呼吸道感染期: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多
败血症期:皮肤、粘膜出现瘀斑
脑膜炎症期:脑脊髓膜(软脑膜)表面化脓和蛛网膜下腔积脓
大体
脑脊髓膜血管扩张充血
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覆盖脑沟回,血管周围病变尤为明显
炎性渗出物粘稠阻塞,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室不同程度扩张
光镜下
蛛网膜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
脑实质一般不受累;脑膜及脑室附近小血管脉管炎和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
临床病理联系
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脚弓反张”体征,屈髋伸膝征阳性
颅内压升高症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脑脊液改变:压力升高,浑浊或脓性,可检到病原体
颅神经麻痹症状:Ⅲ、Ⅳ、Ⅴ、Ⅵ、Ⅶ
结局和并发症
大多患者可痊愈。病死率下降到5%以下。极少数可并发以下后遗症。 少数病例起病急,病情危重-暴发性流脑(分两型)。
脑积水
颅神经受损麻痹:耳聋、视力障碍、面神经麻痹
颅底动脉炎官腔阻塞导致脑梗死
爆发型流脑
爆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
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大片紫癜,同时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为华一弗综合征,发生机制大量内毒素引起中毒性休克及DIC。
爆发型脑膜炎脑炎
由于脑循环障碍,脑组织淤血,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升高,临床出现突然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伴惊厥、昏迷或脑疝形成。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病毒性(流行性乙型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