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333外国教育史大纲和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考研333外国教育史大纲和知识点整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课教材,张斌贤主编。
编辑于2023-12-31 07:46:03外国教育史
第二编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
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全人”理想的出现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人文主义的“全人”理想
(一)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二)追求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
(三)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
第二节 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概况
(二)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
1.彼特拉克
2.弗吉里奥
3.维多里诺
4.格里诺
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一)北欧文艺复兴概况
(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
1.伊拉斯谟
1.生平
2.教育思想
2.托马斯.莫尔
(1)生平
(2)教育思想
3.拉伯雷
(1)生平
(2)教育思想
4.蒙田
(1)生平
(2)教育思想
①对经院哲学的批判
②教育目的——培养完人
③重视实行
④教学方法
⑤重视教师的作用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一)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
(二)重视学习人文学科,教育内容不断扩宽
(三)重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四)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变革
一、意大利、北欧国家大学的变革
(一)意大利大学的变革
(二)北欧大学的变革
1.法兰西大学
2.英格兰大学
3.德国大学
二、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特征
(一)特权逐渐被削夺
(二)国际性特征在逐步消失
第七章 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
第一节 宗教改革与国民教育思想的兴起
一、宗教改革运动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运动的过程
1.发端
2.发展
(1)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
(2)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3)反宗教改革运动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二、国民教育思想
(一)马丁.路德论国民教育
1.生平
2.国民教育思想
(1)论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2)论政府在普及教育中的责任
(二)加尔文论国民义务教育
1.生平
2.国民义务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重要性
(2)论国民教育
(3)关于教育制度的构想
第二节 国民教育体制在新教国家的建立
一、德意志的国民教育
(一)德意志国民教育实施的社会背景
(二)国民教育的实施
1.学校制度的建立
2.德意志诸公国的教育改革
(1)魏玛公国
(2)萨克斯——哥达公国
(三)意义
二、英格兰的教育改革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
(二)教育改革的实施
1.通过国家会干预民众教育
2.政府鼓励慈善办学和强迫学徒教育
(三)意义
三、北美殖民地早期的民众教育
(一)北部殖民地的教育实践
1.马萨诸塞教育法会
2.其他地区的做法
3.意义
(二)中部殖民地的教育实践
(三)南部殖民地的教育实践
第三节 宗教改革中各教派的教育改革
一、新教教派的教育活动
(一)路德教派的教育改革
(二)加尔文教派的教育改革
1.在日内瓦
2.在尼德兰
3.在苏格兰
4.在法国
二、天主教派的教育活动
(一)冉森教派的教育活动
1.冉森教派简介
2.教育实践
3.影响
(二)基督教学校兄弟会的教育活动
1.基督教学校兄弟会简介
2.教育实践
3.影响
(三)虔敬派的教育活动
1.虔敬派简介
2.教育活动
第四节 宗教改革时期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一、宗教改革时期的中等教育
(一)路德教派的中等教育改革
1.教育改革实践
2.评价
(二)耶稣会的中等教育改革
1.耶稣会简介
2.教育改革
3.评价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高等教育
(一)教育影响下的高等教育改革
1.新教教派
(1)路德教派
(2)加尔文教派
2.天主教派
(二)世俗政权影响下的高等教育改革
第八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
第一节 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
一、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根源
(一)近代科学的兴起是社会生产长期发展的结果
(二)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
(三)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近代科学得以兴起的文化思想环境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
(一)天文学领域的发展
1.哥白尼的日心说
2.伽利略的天文探究
3.第谷与开普勒的天文探究
(二)医学生理学领域的发展
(三)力学领域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
(一)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
(二)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改进
(三)科学理性精神得以形成
第二节 科学教育的萌芽
一、科学教育号角的吹响
(一)弗朗西斯.培根
1.生平及评价
2.培根的科学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注重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2)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
(3)构建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4)设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乌托邦方案
(二)勒内.笛卡儿
1.生平及评价
2.笛卡儿的科学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强调遵循科学的方法
(2)强调理性的作用
二、科学社团的设立与科学知识的传播
(一)英国皇家学会
(二)法兰西科学院
(三)莱布尼茨与柏林科学院
第三节 实在论教育学说
一、人文实在论
(一)人文实在论产生的步骤
(二)人文实在论思想及评价
1.弥尔顿生平
2.弥尔顿的人文实在论教育思想
3.评价
二、社会实在论
(一)洛克的生平
(二)洛克的社会实在论教育思想及评价
三、感觉实在论
(一)维夫斯的感觉实在论教育思想及评价
(二)拉特克的感觉实在论教育思想及评价
(三)夸美纽斯的感觉实在论教育思想及评价
1.“泛智”教育论
2.“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一方面,教育要适应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
另一方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本性及其发展规律,要适应人的认识发展规律。
3.学制系统论
4.教学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
②循序渐进原则
③巩固性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
第九章 18世纪教育的演进
第一节 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一)经济背景
(二)政治背景
(三)宗教背景
(四)知识背景
二、启蒙运动的信念
三、启蒙思想的推进
(一)霍布斯与洛克
1.霍布斯
2.洛克
(二)伏尔泰、孟德斯鸠与百科全书
1.伏尔泰
2.孟德斯鸠
3.百科全书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新教育”的构想
一、理性主义教育观
二、自然主义教育观
(一)自然教育的理论基础
1.在人性论上,卢梭坚持“人性本善”
2.在认识论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之源
(二)自然教育的基本内容
1.自然教育的核心
2.自然教育的目的
3.儿童发展分期
4.自然教育的主要原则
三、国家主义教育观
(一)亚当.斯密
(二)爱尔维修
(三)拉夏洛泰
(四)狄德罗
第三节 教育世俗化与国民教育体制的起源
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
(一)塔列兰法案
(二)孔多塞报告
(三)雷佩尔提计划
二、英国国民教育体制的初步形成
(一)英国近代初等教育的萌芽
(二)英国国民教育体制的起源
三、德国公立初等教育的兴起
(一)《初等学校及教师通则》的颁布
(二)费希特的教育主张
四、美国公共教育制度的探求
(一)《进一步普及知识的议案》
(二)普罗维登斯机械工人与制造工人联合会的教育举措
第四节 中等教育的革新
一、英国中等教育革新
(一)背景
(二)传统学校遭遇挑战
(三)学园的兴起
(四)特征与影响
二、法国中等教育革新
(一)背景
(二)革新
1.旧学校的改革
(1)耶稣会学校
(2)圣乐会学校
2.新学校的创建
(1)中心学校
(2)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
(三)特征与影响
三、德国中等教育革新
(一)背景
(二)革新的历程及内容
(三)特征与影响
四、美国中等教育革新
(一)背景
(二)革新的内容
(三)特征与内容
第五节 大学教育的演变
一、荷兰莱顿大学
二、苏格兰的大学
三、英格兰的大学
四、德意志地区的大学
(一)哈勒大学
(二)哥廷根大学
五、法国的大学
六、美国的大学
第十章 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一、工业革命概况
(一)英国的工业革命
(二)法国的工业革命
(三)美国的工业革命
(四)德国的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政治的民主化
(二)理性工具的兴起
(三)哲学思潮的繁荣
(四)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一、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一)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要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2.道德教育应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课程以实用知识为主
4.开展多样化的教育
(二)评价
二、国民教育思想
(一)裴斯泰洛齐的国民教育思想
(二)德国的国民教育思想
1.费希特的新教育主张
2.第斯多惠的国民教育主张
三、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一)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特征
(1)强调学习古典语言、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
(2)强调在教育中尊重人性,重视人性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均衡。
(3)教育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一切力量,陶冶人成为完美的人。
(二)评价
第三节 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一、英国的公共教育制度
(一)通过立法手段加强教育控制权
(二)设置教育管理机构
二、法国的公共教育制度
(一)拿破仑执政时期
(二)《基佐法》
(三)《费里法案》
三、美国的公共教育制度
(一)公共学校运动的兴起
(二)公共学校运动的内容
1.建立了以各州为主的教育领导体制
2.确立了征收教育税制度
3.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兴起
4.加快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
(三)公共学校运动的发展及评价
四、德国的公共教育制度
第四节 实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实科中学的兴起
(一)德国的实科中学
(二)英国的实科中学
(三)美国的实科教育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二)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三)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四)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五节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一、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一)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了解人的本性的发展规律
(二)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一)教学过程应以“统觉”原理为基础
(二)兴趣是形成统觉的条件,并赋予统觉以主动性
(三)设置广泛课程,培养儿童多方面兴趣
(四)儿童的管理、教学和训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三、福禄贝尔的教育心理学化观点
(一)教育必须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
(二)人的心理不是固定和静止的,总是由一个阶段向着另一个阶段前进
(三)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自动性”
四、第斯多惠的教育心理学化观点
第六节 教育科学化运动
一、教育科学化思想
(一)斯宾塞的教育科学化思想
1.科学教育的必要性
2.科学知识的价值
3.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二)赫胥黎的教育科学化思想
1.批判古典哲学
2.强调科学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教育
3.阐述科学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手段
二、教育科学化思想的影响
第七节 高等教育的革新
一、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造
二、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
三、大学研究职能的确立
(一)柏林大学的办学理念
1.提倡纯科学研究,排斥职业性和功利性学科
2.鼓励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
3.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二)德国大学对欧美大学的影响
1.对美国大学的影响
2.对英国大学的影响
3.对法国大学的影响
四、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形成
第三编 现代教育的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兴起时期
1.乡村寄宿学校
(1)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2)阿博茨霍尔姆学校的影响
(3)乡村寄宿学校的特征
2.其他类型学校
(二)发展时期
(三)衰落时期
二、新教育运动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科学方法和精神
1.实验教育学的主要思想
2.影响及评价
(二)自由与民主精神
1.爱伦.凯
2.罗素
(三)以经验和兴趣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1.德克乐利
(1)教育思想
(2)影响及评价
2.蒙台梭利
(1)教育思想
(2)影响及评价
3。凯兴斯泰纳
(1)教育思想
(2)影响
三、新教育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节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兴起
(二)发展历程
1.形成期
2.拓展期
3.转变期
4.衰落期
(三)主要特征
1.对儿童的重新认识和对儿童地位的强调
2.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看法的改变
3.关于学校观念的变化
4.对教学、课程、课堂等观念的变化
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教育思想
(一)帕克的”昆西方法“
(二)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
(三)约翰逊的有机教育
(四)沃特的葛雷制
(五)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六)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
(七)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八)拉格的社会课程
三、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基本原理
1.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2.教育即生长
3.教育即生活
4.学校即社会
5.教育无目的
(二)课程与教学理论
1.做中学与教材心理学化
2.五步探究教学法
(三)道德教育理论
(四)评价
四、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局限与反思
(一)影响
1.对教育理论的影响
2.对实践的影响
(二)局限
(三)反思
第三节 新传统教育思潮
一、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一)永恒主义的产生
(二)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
1.哲学和文化基础
2.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原则
3.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价值
4.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局限
二、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一)要素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二)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三)评价
三、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
(一)新托马斯主义的主张
(二)评价
第四节 儿童研究运动
一、儿童研究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儿童研究运动的兴起
(二)儿童研究运动的发展历程
(1)19世纪80年代为兴起时期
(2)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前10年是高潮期
(3)20世纪10年代之后的十多年为运动的衰退期
二、儿童研究运动的主要领域
(一)儿童学
1.儿童学的产生与发展
2.儿童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评价
(二)儿童心理学
(三)智力测验
三、儿童研究运动的影响
(一)带来了儿童观念的重大变化,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儿童的重视
(二)为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心理学基础
(三)强化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念和实践
(四)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行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五)培养了一大批儿童发展研究者,促进了对儿童研究的关注
第五节 综合中学运动
一、综合中学运动的发展
(一)综合中学运动的起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
2.社会民主观念的影响
3.相关学科提供的理论基础
(二)综合中学运动的发展
1.美国
(1)十人委员会报告
(2)《中等教育基本原则》
2.法国
3.德国
4.英国
(1)《巴尔福法案》及其他法令
(2)《哈多报告》
(3)斯宾斯报告》
二、综合中学运动的特征
(一)广泛性
1.综合中学运动本身的广泛性
2.综合中学运动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3.综合中学所带来的影响的广泛性
(二)综合性
(三)平等性
(四)科学性
(五)民主性
(六)社会功利性
第六节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苏联建立之前俄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一)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
(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教育改革
(三)亚历山大一世的教育改革
(四)亚历山大二世的教育改革
二、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初创时期
1.改革措施
(1)建立新的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取代以往沙皇俄国的国民教育管理体制
(2)剥夺教会对教育的领导权,实现教育世俗化
(3)实现男女和民族教育平等
(4)改革旧学校教师的思想,培养新教师
2.革新措施
(1)学校改革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3)综合技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4)高等教育改革
(二)调整与巩固时期
(三)卫国战争时期
第七节 现代教育的逆流
一、纳粹德国教育
(一)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教育
(二)德国教育的纳粹化
二、意大利法西斯教育
三、日本军国主义教育
(一)明治时期军国主义教育的起源
(二)大正时期军国主义教育的确立
(三)昭和前期军国主义教育的”鼎盛“
(四)战争时期军国主义教育的崩溃
第十二章 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战后西欧国家的教育重建
一、英国的教育重建
(一)《巴特勒教育法》
(二)《罗宾斯报告》
二、法国的教育重建
(一)《郎之万一瓦隆方案》
(二)戴高乐政府的教育方案
(三)发展职业教育
三、联邦德国的教育重建
(一)教育管理体制
(二)各级各类教育
1.初等教育
2.中等教育
3.职业教育
4.高等教育
第二节 亚洲国家的教育重建
一、日本的教育重建
(一)教育重建的指导思想
(二)教育重建政策的确立
(三)教育行政制度改革
(四)学制的重建
1.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设置新制高中
3.单一类型的大学
4.社会教育的改进
二、韩国的教育重建
三、印度的教育重建
(一)教育管理体制
(二)学制
(三)初等教育
(四)中等教育
(五)高等教育
第三节 非洲国家的教育重建
一、殖民统治下的非洲教育
二、独立后的非洲教育重建
第四节 拉美国家的教育重建
一、教育重建的教育思潮
二、教育重建举措
1.重视学前教育
2.延长义务教育
3.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4.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
5.开展制度化成人教育
第十三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
第一节 冷战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国家实力对教育的挑战
二、意识形态对教育的挑战
三、社会理想与社会问题对教育的挑战
(一)美国
(二)苏联
四、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挑战
第二节 “人造卫星事件”与西方世界的教育改革
一、美国的教育改革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
(二)重要教育改革举措
1.《国防教育法》的颁布
2.课程改革
3.科南特的教育主张
第一,”能人统治“
第二,普通教育
4.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改革
5.生计教育计划
6.回到基础运动
7.“国家处在危险中”
二、西方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
(一)英国
1.《克劳瑟报告》
2.20世纪60年代后的教育改革
(二)法国
1.20世纪50年代改革
2.20世纪60年代改革
3.20世纪70年代改革
4.20世纪80年代改革
(三)联邦德国
1.20世纪50年代改革
2.20世纪60年代改革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
第三节 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育改革
一、苏联的教育改革
(一)战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人造卫星事件”后的教育改革
(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四)20世纪80年代改革
二、东欧国家的教育变革
(一)波兰
1.普及免费义务教育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积极开展师资培训
4.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5.注重保存教育中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教育改革的措施
(1)借鉴苏联的教育经验
(2)20世纪60年代后的教育改革
2.教育改革的特点
(1)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2)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三)匈牙利
第十四节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第一节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背景
(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
1.哲学基础
2.心理学基础
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一)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
(二)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的课程设置
(三)教育要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
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
四、对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人力资源理论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
(一)舒尔茨
(二)丹尼森与贝克尔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
(二)人力资本的投资
(三)教育投资及其收益计算
三、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 终身教育思潮
一、终身教育思想溯源
(一)耶克斯利的终身教育思想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三)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
二、郎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
(一)终身教育的含义
(二)终身教育的目标
(三)终身教育的原则
三、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
(一)“学习化社会“概念的提出
(二)《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三)《教育——财富蕴含其中》
(四)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
四、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
第四节 激进主义教育思潮
一、激进主义教育思潮的时代背景
二、激进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渊源
三、激进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一)激进主义教育 思想的主要特征
(二)激进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激进主义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第五节 环境教育思潮
一、环境教育思潮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准备
(一)环境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环境教育的实践准备
二、”环境教育“的国际行动
(一)第一次环境保护运动
(二)第二次环境保护运动
三、环境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四、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
第一编 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一章 史前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一、人类的起源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二、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 史前教育的社会基础
一、史前社会的生产活动
(一)旧石器时代的生产活动
(二)新石器时期的生产活动
二、史前社会的家庭
三、史前社会的宗教与宗教教育
(一)史前社会的宗教
(二)史前社会的宗教教育
四、史前社会的禁忌体系
(一)“禁忌”的内涵
(二)史前社会的禁忌体系
1.关于动植物的禁忌
2.关于人的禁忌
3.关于对一些事物或现象的禁忌
第三节 史前社会的教育
一、模仿学习在史前教育中的作用
二、史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史前教育的内容
(二)史前教育的方法
1.在观察和实践中学习
2.在传习和教导中学习
3.奖励或惩戒
4.成年礼
第四节 史前社会的“成年礼”
一、史前社会的“成年礼”
二、“;成年礼”与学校萌芽
(一)成年礼的制度性要素
1.“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对教育对象有一定的条件要求
2.“成年礼”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的有隔离作用的特殊场所
3.“成年礼”活动需要开展特殊的学习和教育
4.“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负责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教育者
(二)公共教育机构——“青年之家”
第二章 学校的肇端
第一节 文明的进程与学校的兴起
一、文明的孕育
二、文明古国的文化
(一)古埃及的文化
1.古埃及文字和文学
2.古埃及宗教
3.古埃及文明的其他方面
(二)西亚古国文化
1.西亚古国文字和文学
2.西亚古国的法典
3.西亚古国的宗教
4.西亚古国文明的其他方面
(三)古印度文化
1.古印度文字和文学
2.古印度宗教
3.古印度文明的其他方面
三、学校的产生
(一)最早的学校
(二)学校产生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
2.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3.文字的出现及科学知识的丰富
第二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世俗学校教育
一、学校类型和教学内容
(一)宫廷学校
(二)职官学校
(三)文士学校
(四)初等学校
二、教学方法
(一)强调记诵
(二)注重练习和实践
(三)实行体罚
第三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宗教学校教育
一、古埃及的宗教教育
二、古印度的宗教教育
(一)吠陀学校
1.吠陀学校的兴起
(1)种姓制度
(2)婆罗门教
2.吠陀学校的教育
(1)培养目的
(2)生源及教师
(二)古儒学校
1.古儒学校的兴起
2.古儒学校的教育
(1)基本情况
(2)教学内容
(3)学生管理
(4)教学方法
(5)师生关系
(三)寺庙学校
1.佛教的产生
2.寺庙学校教育
(1)基本情况
(2)教育内容及教学方法
(3)教育对象
三、希伯来的宗教教育
(一)“先知之子”学校
(二)会堂学校
1.会堂学校的兴起
2.会堂学校的教育
第三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
第一节 荷马时代的教育
一、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与文化
(一)荷马时代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
1.社会结构
2.经济状况
(二)荷马时代的文化特征与道德观念
二、荷马时代的教育
(一)荷马时代的教育内容
1.军事技能教育
2.音乐、舞蹈和吟唱教育
3.道德教育
(二)荷马时代的教育方式
第二节 罗马帝国时期的文明与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希腊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政治制度
(三)经济教育
(四)文化事业
二、古风时代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
(一)斯巴达教育
社会结构
2.斯巴达教育
(1)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
(2)军事教育
(3)道德教育
(4)音乐教育
(5)女子教育
(二)雅典教育
1.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繁荣的经济
2.雅典教育
(1)教育体制
(2)教育目的
(3)教育阶段
(4)音乐教育
(5)体育教育
(6)道德教育
(7)教师
第三节 古典时代的教育
一、古典时代教育的繁荣与智者的教育活动
(一)旧教育的衰微和新教育的萌生
1.旧教育的衰微
(1)体育地位下降
(2)音乐职能发生变化
(3)道德教育功能的弱化
2.新教育的萌生
(1)雄辩术
(2)修辞学与修辞学校
(二)智者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1.教育主张
2.教育实践
3.智者学派的贡献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
2.教育任务
3.教育内容
4.教育方法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
2.教育阶段
3.女子教育
(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教育思想基础
2.教育思想
(1)教育阶段理论
(2)教育实施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一、城邦教育的衰微
二、希腊化时期教育的新进展
(一)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三)高等教育
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
第一节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文明与教育
一、罗马共和时期的社会状况
(一)古代罗马国家的时代更替
(二)共和时期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二、罗马的民族性格
(一)笃信宗教
(二)实用精神
(三)忠勇尚武
(四)尊重法律
(五)教育特色
三、希腊文化的影响
(一)希腊文化在罗马的传播过程
(二)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四、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
(一)希腊文化影响前的教育
1.家庭教育
2.罗马青年的教育
3.教育内容
4.教育方法
(二)希腊文化影响后的教育
1.初等教育
2.中等教育
3.高等教育
(三)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理论
1.伽图的教育思想
2.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1)生平
(2)教育思想
(3)评价
第二节 罗马帝国时期的文明与教育
一、帝国政府对教育的干预
(一)政府授予教师某些豁免权
(二)政府任命教师
(三)政府建立图书馆
二、帝国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
(一)普通学校教育
1.初等教育
2.文法学校
3.修辞学校
(二)其他类型教育
1.医学教育
2.建筑教育
3.法律教育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一)昆体良生平
(二)昆体良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
2.论教育的必要性
3.论教育阶段
(1)家庭教育
(2)初等教育
(3)文法学校
(4)雄辩术学校
4.论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师素养
(1)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原则和方法
(3)教师素养
(三)评价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
第一节 中世纪文明的基础
一、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一)基督教的产生
(二)基督教的发展
二、基督教教义
第一,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
第二,信仰耶稣是救世主基督,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圣子”
第三,信仰“三位一体”的第三位“圣灵”运行在世界和人类之中,使人知罪、悔改、成圣。
第四,相信教会是由基督建立的,由“上帝之民”组成的团体,从使徒传递下来,具有圣洁性和普世性,在世界上具有宣传福音的使命。
第五,相信人乃上帝“按自己的形象”所造,由身体和灵魂组成,在万物中居于最高地位,但因背离上帝而陷入罪恶之中,不能自救。人唯有信靠基督才能蒙救称义,获得永生。
第二节 宗教教育
一、基督教家庭教育
(一)教育内容
(二)教育方法
二、基督教学校教育
(一)初等教育学校
(二)教理学校
(三)主教学校
(四)教区学校
三、修道学校
(一)修道学校兴起的原因
(二)修道院学校的产生
(三)修道院学校的作用
第三节 世俗教育
一、宫廷学校
(一)查理曼大帝的宫廷学校
(二)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宫廷学校
二、骑士学校
三、行会教育和城市教育
(一)行会教育
1.艺徒制
2.学校学习和学徒训练相结合
3.职业学校或艺徒学校
(二)城市学校
1.城市拉丁语学校
2.写作和算学学校
3.歌祷堂学校
第四节 中世纪大学
一、中世纪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一)意大利的中世纪大学
1.萨莱诺大学
2.波隆那大学
(二)法国的中世纪大学
三、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与特权
(一)中世纪大学的组织
(二)中世纪大学的特权
四、中世纪大学的教学与学位制度
(一)中世纪大学的教学
(二)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