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包含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等。
编辑于2024-01-01 14:31:41邓小平理论
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和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意义
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它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大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政策,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也有一个认清国情、正确判断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的问题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总的来说,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的认识,一直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
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质不是泛指【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含义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式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具有过程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是对马克思主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中大发展和重大突破
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三方面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统一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话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第一,必须仅仅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第二,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党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
党的十九大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要抓住机遇
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邓小平深刻概括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新论断”,提出了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
三步走发展战略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1987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思想
争取隔几年是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台阶式发展思想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开放也是改革
1984年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那个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的关系
第一,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第二,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拓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二者可以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方式,决定计划还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二者不可以结合。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坚持一个中国是核心;两制并存;高度自治
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这一深刻论断。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党的建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指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第一,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一以贯之的主题
第二,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 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为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那个的伟大实践,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