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阅读理解-概括能力
阅读理解-概括能力,包含人物形象概括、 心理情感变化概括、 “物”的特点概括、 事件概括、 故事情节概括等。
这是一篇关于七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知识点框架,写作构思——作者视角 文以载情、文以载思、文以叙事 (内容、思想、情感)。
七年级上 政治 思维导图,包含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阅读理解-概括
类型
人物形象概括
抓住人物的主要事件——围绕情节,发掘人物性格发展史。
例:《秋天的怀念》里的“我”
抓住人物细节描写——每一处细节描写都是一处人物形象的刻画,结合描写手法的作用,分析人物性格。
例:《秋天的怀念》里的“母亲”
纵横对比
横向:通过人物与其他人物在同一背景下的表现,衬托出人物形象
例:《走一步,再走一步》,孩子们面对攀爬的反应
纵向:同一人物在个性发展的不同阶段相的比较,突出人物形象
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前后面对困难的态度
抓住文中抒情、议论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多直接写明形象持点)
例:《纪念白求恩》
心理情感变化概括
通过核心事件分析心理,抓住于文本中人物描写的句子,尤其是心理描写
梳理文章的段落层次,根据层次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仔细审题,初步概括后,检查所概括的词语是否体现人物心理变化
“物”的特点概括
分析“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声音等)和环境特点
挖掘“物”的内在品格(内涵、本质、精神),物与“志”的契合点
分析作者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精神)
例,《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春”、“百草园”
事件概括
六要素概括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故事情节概括
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审题,抓住题目中隐性的条件,比如表示线索的词语,抓准概括区间;给出示例的,概括部门需按示例仿写
段意概括/文意概括
圈画法。仔细阅读,圈画体现内容层级结构的句/词
段意合并法。聚焦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按需概括;没有中心句、结论句、关键词的段落,首先要确定段落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各层层意相加
重点词语摘录法。聚焦段落中关键性语句进行概括;关键性词语不明显的,必要时可逐句分析,提取/概括每一句的关键性词语/表达点,组合
主旨概括
标题拓展法。有些题目能高度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对它合理地扩展、充实,就可以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关注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
分析文章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揭示怎样的思想意义,观察、分析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或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归纳出中心
文章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多为点明主旨的句子
答题思路:本文通过记叙……事件,刻画了……人物形象;描写了……景,阐明了……道理,抒发了……的情感,表达了……主旨。
注意点
要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理性的思考来品味人物的特征
积累凝练的概括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