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社会生活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变革、大分裂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融合加深,各种新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文化空前繁荣
编辑于2019-07-22 17:31:16了解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概况 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当今国际格局 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包括近代初期的欧洲、14-17世纪人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彼特拉克人主义之父“诗译”《歌集》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民族危机愈来愈严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本图根据《中国近代史》第三章:清末危机、改革与灭亡(1894-1912)内容整理,带你了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所做过的努力。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是变革的历史,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史,现在我们中国虽然比以前发展了很多,但是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学习中国近代史就是学习近代先人如何向西方学习,吸收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使中国更好的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了解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概况 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当今国际格局 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包括近代初期的欧洲、14-17世纪人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彼特拉克人主义之父“诗译”《歌集》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民族危机愈来愈严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本图根据《中国近代史》第三章:清末危机、改革与灭亡(1894-1912)内容整理,带你了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所做过的努力。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是变革的历史,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史,现在我们中国虽然比以前发展了很多,但是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学习中国近代史就是学习近代先人如何向西方学习,吸收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使中国更好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社会生活
哲学和宗教
玄学的兴起及其影响
①“三玄”:《老子》、《庄子》、《易》。前期代表人物: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年)的何宴与王弼,何宴著《论语集注》和《道德沦》,王弼著《易》和《老子》,何、王的理论实质上是为曹爽一党垄断政权服务的。
②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阮籍侄子)。嵇康、阮籍对司马氏诛除异己、杀君篡权很是蔑视和不满,又不敢正面反抗,于是谈说玄虚,用猛烈抨击名教和蔑视礼法的行为,对司马氏假奉名教表示抗议。西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是向秀和郭象,向秀注有《庄子注》,后郭象加以补充和发挥,这完全是维护门阀士族统治秩序的理论。
③谈玄在魏晋南北朝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与玄学“贵无”思想对立的是裴頠的“崇有”思想,著有《崇有论》;玄学肯定礼教,两晋之际,思想家鲍敬言发表《无君论》,认为天地乃是物质的自然存在,无所谓尊卑,他的思想既是对玄学的批判,也是对门阀士族的黑暗统治的抗议,具有进步意义。
儒学传统地位的继续
①儒学仍为正统思想,其高峰,大致在梁武帝统治时期,北方在孝文帝改革之后。
②儒学开始分为南学和北学,南学更着重从综合、抽象义理去探求儒学精神,而北学注重兼通博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经学家和经学世家,如刘宋时的雷次宗、傅昭,萧梁时的崔灵恩、严值之,北朝的崔浩、高允、卢玄、刘献之、苏绰等。
③魏晋南北朝由于儒学与国家的制度、法律和公私生活关系密切,因而儒学在儒、玄、释、道中仍然居于首位,在国家政治上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用中原制度改造北魏鲜卑政权,加速拓跋族封建化进程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佛教的流行和神灭论思想
①表现:后赵重用佛图澄,前秦苻坚重用释道安,后秦姚兴重用鸠摩罗什,南燕慕容德重用僧朗。
②学派:一为般若学,为渐悟学派,主要流行于南方;一为禅宗学,重“顿悟”,并主张“一阐提"皆可成佛。
③范缜《神灭论》,主张”形神相即“,精神是活人的”质“所特有的,只有活人的形体才有精神作用;梁建国后,于天监三年(504年)定佛教为国教,梁武帝萧衍企图逼迫范缜放弃真理,但范缜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道教的改革及官方化
①葛洪,著有《抱朴子》,认为君臣上下、设官分职是天理自然,不能更易;主张严刑峻法,“以杀止杀”;他的道教很适合统治阶级的要求,因此《抱朴子》一书被历代的统治者奉为道教的经典。
②陶弘景,撰成《真诰》、《登真隐诀》等,建立了道教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神仙系统,主张”三教并重“、”三教合一“,陶弘景被后世尊无”道家之尼父“。
③寇谦之,自称为“天师”,改造道教,使道教同时满足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和企图长生不老的两方面需要,得到了拓跋焘的信任和支持,道教被宣布为“国教”。
④通过以上改造,道教开始真正迎合统治阶级需要,向成熟化、定型化、官方化发展。
史学、地理学、文学和艺术
史学
①宋 范晔的《后汉书》,记、传为南朝刘宋范晔著,志的作者为晋司马彪;梁刘昭、唐李贤(唐高宗儿子)先后为《后汉书》做注。
②晋 陈寿的《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但内容不够充实,没有表和志。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宋文帝命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注文价值很高。
③南齐沈约的《宋书》、梁萧子显的《南齐书》、北魏魏收的《魏书》,后来都收入“二十四史”。人物传记:梁释慧皎的《高僧传》;地方志:晋常璩的《华阳国志》。
地理学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是一部城市地理专著;地图绘制: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提出了制图六体。
文学
①五言诗:三曹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应瑒),女诗人蔡琰《悲愤诗》。
②晋宋之际的陶潜(字渊明),《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刘宋的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有新的贡献。
③民歌:南方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北方的民歌以《鼓角横吹曲》为主,如《敕勒歌》、《木兰诗》。
④骈文:是从汉赋发展来的,晋末宋初颜延之等人的提倡,强调用典和对偶;梁沈约提倡声律,逐渐向律体转变;南朝末期,徐陵、庾信把骈文发展到高峰,专讲形式上的技巧,缺乏实际内容,时称“徐庾体”。
⑤神仙和志怪小说开始兴起。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干宝的《搜神记》和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则属于文人轶事小说。
⑥出现了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文学选集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首开文学批评之风;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名著;齐、梁时钟嵘的《诗品》是一部诗歌批评名著。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选录了自先秦到梁的许多诗、文;徐陵的《玉台新咏》是一部诗歌总集,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
艺术
①雕塑: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千佛洞。其中云冈石窟造像,十分之三属于北朝,十分之六属于唐代。
②绘画:三国吴国曹不兴善画佛像和龙;他的弟子卫协在西晋是与张墨并称画圣;宋宗炳善画山水,齐谢赫长于人物写真,著有《古画品录》,提出绘画六法,在绘画理论做出了贡献。成就最大的是东晋的顾恺之,既善画人物,又善画山水,人物画尤为突出,画人物重在点睛传神,现存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
③书法:汉末,蔡邕用八分体写石经,刘德升首创行书体;曹魏钟繇得刘德升传授,擅长行书,又另辟新境,创立真书(楷书)。东晋王羲之吸收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兼善隶、草、真、行,被称为书圣,作品有《兰亭序》、《皇庭经》,他儿子王献之和儿媳谢道韫(王凝之的妻子)也很擅长书法。南北统一后,在二王真书的基础上逐渐融合。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数学
①魏晋时期的刘徽注《九章算术》,并著有《海岛算经》,首创割圆求周的科学方法,得到圆周率3.14,人们称它为“徽率”。
②宋、齐时期的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他用密率和约率来表示圆周率。儿子祖暅,发明了祖暅原理。
天文历法
东晋虞喜发现了“岁差”;祖冲之证明了岁差的存在,制定了《大明历》,规定一年为365天,对闰法进行了调整,《大明历》共用了80年,至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止。
机械制造
三国马均改进织绫机,翻车,造指南车,后失传,祖冲之重新制造;祖冲之发明“千里船”,改造了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西晋刘景创造牛转连磨,杜预发明水转连磨;祖冲之改进,发明了水转连碓磨。
农学
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其中许多技术现在还在应用。
医学
①王叔和,晋太医令,著《脉经>10卷;
②皇普谧,著《针灸甲乙经》12卷,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东晋葛洪著《肘后救卒方》3卷,记录了当时许多用之有效的药方;
③梁陶弘景增补葛洪的《肘后救卒方》,著《肘后百一方》,他整理成《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医疗属性的分类法,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药物的标准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同朝鲜、日本的关系
①朝鲜:这时,朝鲜半岛分为三个国家,北边高句丽,西边是百济,东边是新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朝鲜《箜篌引》乐曲和伽倻琴也传入中国。
②日本:魏景初二年(238年),邪马台女王卑弥呼遣使来洛阳;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285年),日本开始使用中国汉字;日本还从中国引进了佛教。
中国同南亚、东南亚的关系
①东晋法显,到达印度,翻译大量佛经,著有《佛国记》,对促进中国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狮子国,遣使赠送玉佛,赠送方物;佛教文化中的狮子、塔等随之逐渐传入中国,后来狮子形象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部分。
③245-250年间,孙吴曾派康泰、朱应出使林邑(越南南部)、扶南(柬埔寨)等国,中国技术传入东南亚,越南的玻璃制造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关系
①南方的广州、建康和北方的长安、洛阳是当时的对外交流中心;北魏王朝对外实行开放和怀柔的政策,在洛阳市专门设有四夷馆;大秦在东吴和两晋时期多次遣使到中国,波斯、康居、大宛、大月氏等国商人、使者不断到中国来;6世纪末,中国的养蚕术通过波斯传入大秦。
②魏晋南北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具有规模较大、次数频繁,而且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共同发展。
社会生活
饮食
饮茶主要盛行于南方,后一些南方人士归附北方,将饮茶习惯带到了北方;“痛饮酒”是名士的标志之一。
服饰
南朝多沿袭魏晋的汉服,北朝衣着更进一步汉化,一些衣服也有胡汉风格结合的特色。
住所
南方较为突出的是园林式居宅的兴起,北方居室则向高层化发展,“千人毡帐”出现,“胡床”得到了广泛使用。
婚丧
由于战争导致人口减少,所有早婚现象非常明显和普遍;士俗不婚和身份内婚在上层婚姻中占据主要地位,门当户对等传统习俗仍有较大影响,但婚姻较前代有所开放,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贞洁观念比较淡薄。薄葬之风兴起。
岁时节令与民间崇拜
三月三,又叫修禊节,是古人祈福免灾的节日;“七月十五”,既盂兰盆节,俗称鬼节;南方的蒋神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