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1科学社会主义
这是一篇关于1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维导图,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历程
发展过程P79
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想到现实
从一国到多国
从苏东剧变到中国特社会主义蓬勃兴起
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
16—17C早期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莫尔,坎帕内拉
经典著作:《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开山之作),《太阳城》
18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代表人物:莫莱里,马布里
经典著作:《自然法典》,《论法制和法律原则》
19C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P80
代表人物: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思想来源
评价
贡献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描绘社会主义新制度蓝图
意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局限性
找不到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找不到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工人)
找不到通向理想社会的现实途径(无产阶级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P80
马、恩的转变
唯心主义者——唯物主义者
革命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世界观、政治立场发生转变
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实践
早期尝试:巴黎公社(1871年)P80
第一国际原则
坚持无产阶级国际联合
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恩获得的经验
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暴力革命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一国:苏联
列宁时期P81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胜利
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国家如果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帝国主义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实践:十月革命(1917)
历史影响(意义)
理论变现实,建立第一社会主义国家
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革命运动
激励了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阶段
巩固政权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的精辟论述
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两大贡献
把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苏联模式(斯大林)P82
经济
发展战略:重工业为重点
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
政治
过度集权+干部委任
软弱和低效的监督机制
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改变了长期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形成了两级格局。
无产阶级专政(新型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民主(新型民主)
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P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P83
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但未完全消亡
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发展规律
在落后国家建设长期性和艰巨性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国际环境的严峻
认识过程 的需要
道路的多样性、前进性和曲折性
新事物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一个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双面性
人民的拥护
社会主义改革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P86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可能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
基本特征P87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阶级消失
国家消亡
战争消失
三大差别消失
工业、农业
城市、乡村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根本特征: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自由
规律
别人的自由
前景
历史必然性
长期性
资本主义的消亡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绝不会
任何社会形态,在其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 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其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关系
联系: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区别
前者强调的是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
后者是两个必然实现相应的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