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非暴力沟通-练习
非暴力沟通的运用有: 1、理解自己(爱自己) 2、改善人际关系 3、改善工作交流 4、推动政治和解
编辑于2023-05-06 15:05:07 广东非暴力沟通(全书)
一、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观察
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价
2、感受
表达感受,例如害怕,受伤,气愤等
3、需求
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4、请求
说出具体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1、理解自己(爱自己)
2、改善人际关系
3、改善工作交流
4、推动政治和解
二、是什么蒙蔽了爱
异化的沟通方式
基础是性恶论
道德评判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
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让自己过上悲伤的生活》,就是与他人作比较
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
使用“不得不”这样负责任的语言来淡化个人责任,忽视了情感的内在根源
“不得不,不应该,应该”
强人所难
要么奖励,要么惩罚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三、区分观察和评论
第一要素
观察是非'第一个要素,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
非'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而基于清楚表达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结果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练习:观察或评论
“1.“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1.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无缘无故”是评论。此外,我认为说哥哥发脾气了也是评论。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伤或别的。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哥哥告诉我,他生气了。”或是“哥哥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
2.“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
2.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3.“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
3.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4.“我父亲是个好人。”
4.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好人”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在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
5.“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
5.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太长了”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迈克在办公室工作了60小时以上。”
“6.“亨利很霸道。”
6.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很霸道”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亨利在他姐姐换电视节目频道时,撞了她一下。”
7.“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
“7.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8.“我儿子经常不刷牙。”
8.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经常”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
9.“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9.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10.“姑姑在和我说话时爱发牢骚。”
10.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爱发牢骚”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姑姑给我打了三次电话,每次都说别人不尊重她。”
四、体会和表达感受
第二要素
非'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表达内心感受不仅可以促进感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建立表达感受词汇表,区分感受与想法(自我评价、判断)
“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 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 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实际的状况”
练习:表达感受
“1.“我觉得你不爱我。”
1.“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你不爱我”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生活感受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很伤心”或“我十分痛苦”。”
“2.“你要离开,我很难过。”
“2.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3.“当你说那句话时,我感到害怕。”
“3.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4.“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会觉得你不在乎我。”
“4.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你不在乎我”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态度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进来的时候,你没和我打招呼,我感到孤单。”
“5.“你能来,我很高兴。”
“5.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6.“你真可恶。”
“6.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可恶”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评价。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有些烦躁。”
“7.“我想打你。”
“7.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想打你”是感受。对我来说,它表达的是想法。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想到你,我就火冒三丈。”
“8.“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
“8.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被人误解”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观点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感到郁闷”或“我很灰心”。”
“9.“你帮我的忙,我很开心。”
“9.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然而,“开心”这个词含义较为模糊。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词语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在这个例子中,发言者的感受可能是:“欣慰”、“满足”或“鼓舞”。”
“10.“我是个没用的人。”
“10.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没用的人”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发言者的自我评价。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很沮丧”或“我十分伤心”。”
五、感受的根源
第三要素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的第三要素)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需要时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社会文化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尤其是妇女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对于妇女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妇女的形象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一旦把照顾他人当作最高职责,她们也就会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
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情感的奴隶—过分强调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
“刚谈恋爱时,他们对恋人的关心是自发的。那时,彼此的相处是那么地惬意、融洽和美好。然而,随着关系变得“严肃”,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有责任让情人过得开心。于是,爱情开始沉重起来”
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生活的主人—乐于互助;对自己负有完全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无法损人利己
非暴力沟通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练习:“需要和感受的关系”
“1.“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太令我失望了。”
“1.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这句话意味着他人的行为导致了发言者的感受。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重要文件能够得到妥善保管。”
“2.“你这么说,我很紧张。我需要尊重。”
“2.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3.“你来得这么晚,让我很郁闷。”
“3.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来晚了,我很郁闷。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坐到前排去。”
“4.“你无法来吃晚饭,我很难过。我本来想和你好好聊一聊。”
“4.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5.“我很伤心。因为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
“5.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
“6.“我很沮丧。我希望我的工作已经取得更大的进展。”
“6.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7.“朋友叫我外号让我很难过。”
“7.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朋友叫我外号,我会感到难过,因为我想得到欣赏。”
8.“你得奖了,我很高兴。”
“8.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得奖了,我很高兴。因为我希望你能得到公司的赏识。”
9.“你嗓门那么大,吓死人了。”
“9.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大声说话时,我有些烦。我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学习。”
10.“你让我搭你的车回家,我很感激。因为我想比孩子们先到家。”
“10.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六、请求帮助
第四要素
非'第四要素:请求
提出请求的注意事项
提出具体请求,避免使用抽象语言表达
明确谈话的目的,才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表达意思与别人理解不一致时,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
给予反馈时,表达感激
不愿反馈时,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在集体讨论时,需要清楚表明期待什么样的反馈,避免浪费时间
注意区分请求和命令,要清楚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
非'的目的—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不是为了改变他人迎合我们
练习:提出请求
“1.我希望你理解我。”
“1.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在这个句子中,“理解”这个词并没有清楚地表达发言者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认为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2.请告诉我,在我做的事情中,你最满意的是哪一件?
2.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3.我希望你更加自信。
“3.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如果发言者说“我希望你能参加关于人际交流的培训,我相信这会有助“于你增强自信心”,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4.不要再喝酒了。
“4.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这句话表达的是发言者想要避免的事情。如果发言者说“你是否可以告诉我,喝酒可以满足你什么需要?是否有别的方式可以满足那些需要”,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5.请让我成为我自己。
5.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让我成为我自己”是一个模糊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我希望你告诉我,即使你不喜欢我做的一些事情,你仍然会和我在一起”,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6.关于昨天的会议,请不要隐瞒你的看法。
6.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不要隐瞒”是一个模糊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请告诉我,你怎么看我昨天在会议中的表现,给我一些建议好吗”,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7.我希望你能在规定的时速内驾驶。
“7.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8.我想更好地了解你。
8.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如果发言者说“我想多一些时间和你聊聊,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每周和我吃一次午饭”,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9.我希望你尊重我的个人隐私。
9.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尊重我的个人隐私”这个短语并不能清楚地表达发言者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在进我的办公室前,请先敲门好吗”,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10.我希望你经常做晚饭。”
“10.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经常”这个词并不能清楚地表达发言者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我希望你每周一晚上都可以做晚饭”,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非'四要素的具体讲述
十三、表达感激
原因:绝大多数人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
表达感激的方式
1、对方做了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认真听取别人的感激,避免自我膨胀和假谦虚,同时也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激
十二、重获生活的热情
如何
1、用心体会内心的感受和需要
2、采取积极行动,解决内心需要
十一、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指的是防卫性强制力
使用防卫性强制力目的—是保护自己或他人避免伤害,不是为了惩罚他人
使用惩罚性强制力
惩罚类型
体罚
指责或否定他人
惩罚的代价和局限性
1、双方产生敌意心理,使彼此关系疏远
2、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
3、无法认识到自己真正的需要
十、充分表达愤怒
第二要素:感受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不归咎于他人,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1、停下来,呼吸
2、想一想是什么使我们生气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给自己时间学习
九、爱自己
如何爱自己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1、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不要依赖消极心理寻求改变
2、当表现不完美时,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看清成长方向,避免自我惩罚
3、深入了解行为的动机,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根据需要和价值观选择生活。
八、倾听的力量
倾听的作用
帮助人们治愈身心的创伤
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预防潜在的暴力
了解“不”和沉默背后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
使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七、用全身心倾听
如何倾听他人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分析妨碍了倾听
给他人反馈
使用疑问句
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保持关注
直到他充分表达相关的感受
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时,
a、气氛会变得轻松
b、他会停止谈话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时,我们需要
1、体会自己得感受和需要
2、大声地提出请求
3、换一个环境
练习
“1.甲:“我又误机了,我真是个混蛋!” 乙:“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不要太严格要求自己。”
“1.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因为我认为乙是在安慰。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很失望,是因为你希望能够信赖自己,是吗?”
“2.甲:“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些非法移民遣送回国。” 乙:“这对改善社会治安有帮助吗?”
2.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因为我认为乙是在询问。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有些担心,因为你很看重社会秩序和安全?”
“3.甲:“你以为你什么都知道?!” 乙:“听起来,你有些不耐烦,因为你希望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倾听? ”
3.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一致。
“4.甲:“你从不把我当回事。要不是我帮你,你自己一个人能处理这么多事情吗?” 乙:“你怎么能这样想!我一直都很尊重你。”
4.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乙是在辩解。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好像有些失落,你希望得到欣赏和肯定?”
“5.甲:“你怎么可以那样和我说话?”“乙:“我那样说话,你是不是很伤心?”
5.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乙是在为甲的感受负责。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听起来,你很伤心,因为你需要体贴?”
“6.甲:“想到我先生,我就有些气恼。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不在我身边。” 乙:“你是希望他多陪陪你?”
“6.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完全一致。我认为乙将甲的想法反馈给了甲。然而,我相信,反馈感受和需要更能促进人与人的联系。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听起来,你有些失落,因为你需要支持与关心?”
“7.甲:“我真受不了我自己,我现在变得这么胖!” 乙:“慢跑也许会有帮助。”
7.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乙是在提建议。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对自己好像有些不耐烦,你很看重健康,是吗?”
“8.甲:“我紧张地筹备女儿的婚礼。可是,我亲家老是有新主意,真烦!” 乙:“听起来,你有些着急,你希望能得到理解与配合,是吗?”
8.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一致。”
“9.甲:“如果亲戚来之前不和我打招呼,我真的不想接待他们。” 乙:“我知道这是什么感觉。我也这样。”
“9.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乙是在表示同情。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是不是有些厌烦,你希望你的需要也能得到尊重,是吗?”
“10.甲:“你的表现让我很失望。我本来指望你们部门上个月的产出能够翻番。” 乙:“我知道你很失望。但上个月我们部门请病假的人很多。”
10.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虽然乙提到了甲的感受,但乙主要是在辩解。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看来很失望,你看重工作效率,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