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学-人卫第9版 3. 藏象学说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学-人卫第9版 3. 藏象学说的思维导图,藏象学说: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
这是一篇关于临床研究设计的原则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临床研究中的医学伦理,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临床研究的主要特点。
这是一篇关于临床研究设计方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病例报告和系列病例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临床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可靠性,真实性,误差。有需要的可以了解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三章 藏象学说
学习要点
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熟悉五脏的系统联属,精、气、血、津液、神的特主要生理功能。
了解脏腑之间及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质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Conception)
藏象: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涵义一
藏:通(cang)隐藏,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征象,形象.
涵义二:
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
2.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二、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
生理、病理学的系统理论。
核心内容。
以“象”观“藏(脏)”的学说
研究方法
解剖分析---直接观察---脏腑的形态和功能。
形态学结构
哲学思维---整体观—脏腑的生命活动规律。
生理病理学系统。
例
倒置的未开的莲花——莲子——心
枸杞——肝
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形态→生理→病理→治疗
中医藏象学说从宏观、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
概括
1、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2、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 是内脏的总称。
脏通藏,贮藏,精气贮藏之处。
腑通府,府库,水谷盛存之处。
五脏(心、肝、脾、肺、肾)
化生、贮藏精气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
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精、气、血、津液—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生命活动总的体现。
关系
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三、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整体性.
五脏中心-经络纽带-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一个有机整体。
结构--不可分割
功能—相互为用
代谢— 相互联系
病理--相互影响。
五脏—生理系统
脏--腑--体--窍—华—志-液
肝系统:肝、胆、筋、目、爪。
心系统: 心、小肠、脉、舌、面。
脾系统:脾、胃、肉、口、唇。
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毛。
肾系统:肾、膀胱、骨髓、耳、发。
五神、五志
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精神分属五脏藏寓:《素问.宣明五气》“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情志分由五脏所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生存依赖自然,受自然环境制约和影响,适应自然。
阴阳学说:
天--日--阳—上—外—腑
地--月--阴—下—内—脏
五行学说-五时、五方、五气、五化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春;心-夏; 脾-长夏;肺-秋;肾-冬。
脉-四时变化,月经-月周期,体温-昼夜变化
(二)从“象”考察“脏”的功能活动(外象——内脏)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
“取象比类” 、 “察外知内”、“司外以揣内”(面色、舌象、脉象)
区别与联系
中医“脏腑”≠西医“脏器”
一脏腑—— 数个脏器
数个脏腑——一脏器
名称相同,功能不完全相同。
心(心血管循环系统、脑功能)
脾(消化系统)
非解剖学概念,是形态和功能统一的概念,“生理病理学系统”
第二节 脏腑
概念
位于人体颅腔、胸腔、腹腔之内,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内脏器官的总称,是一个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的综合概念。
分类
按其生理功能和形态特点
五脏:
心、肝、脾、肺、肾 (心包络)
实质;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
小肠、胆、胃、大肠、膀胱 、三焦
中空管腔; 受盛和传化水谷糟粕。
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似“腑”; 似“脏”
按五行、阴阳属性分类
阳
肺(金)--阳中之阴
心(火)--阳中之阳
阴
肝(木)--阴中之阳
脾(土)--阴中之至阴
肾(水)--阴中之阴
五脏系统连属:脏—腑—体—窍—华—志—液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神
第四节 体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