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一部能让人反思人生的智慧之书。
编辑于2024-01-07 22:11:48《围城》
主要人物
方鸿渐
已与人订婚,却自觉对方配不上自己想退婚。对方病逝,丈人资助留学资金。
责任心差,只想调情不想负责;容易妥协,自身立场不坚定;心高气傲却无真才实学,国外留学,却未得文凭。(当大学副教授讲课还不如人品不行的李梅亭)
空有一副傲骨却不自强不自立,没出息却想得到尊敬,软弱却自负,只会发牢骚。
赵辛楣的评价“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方鸿渐善良,同情路边衣衫褴褛的乞丐并给予施舍。
鲍小姐
已订婚,出国留学是未婚夫出资
穿着打扮在那个时代的中国过于开放
在回国船上与方恋爱并发生关系,下船前甩了方。
苏文纨
喜欢方鸿渐,主动追求他
自傲、虚伪、嫉妒心强
表面和气,心里瞧不起人,爱背地里说人坏话,方和唐的分手也源于她。在船上时因方鸿渐对鲍小姐献殷勤心生嫉妒。
喜欢被追捧
享受被男人们追捧,在苏家时曾故意让不同的追求者同时碰面。
家世好,有学识,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孙柔嘉
喜欢方,最终成为方的妻子
有心计
追求方,使计谋致使方不明不白的与之订婚
爱使小性子
婚后经常耍小脾气拿捏方鸿渐,以致夫妻经常吵闹
她讨厌赵辛楣
大概是赵能看穿她,让她自觉不堪?也可能是因为她控制欲强,认为方什么都听赵的而不听自己的,总是挑拨赵方关系。
普通却懂得努力,像极了我们自己
唐晓芙
方鸿渐真正的喜欢之人
真正单纯的女孩子,有些高傲,与方鸿渐情投意合,因苏文纨揭露了方鸿渐的底,阴差阳错之下,两人说了绝情的话而分手。
唐晓芙是这部小说里女性角色唯一接近美好的形象,好的婚姻可以养人,不好的婚姻折磨人,试想如果两人能够步入婚姻,也不一定会幸福美满,这么美好的存在还是留在回忆里比较合适。连杨绛先生都说钱老对唐晓芙是有些偏爱的。
赵辛楣
方鸿渐好友
最初误以为方是情敌,敌意很大
喜欢苏文纨30年
苏文纨结婚后,赵不再执迷不悟
博学多识
有学识、有能力,是真才实学,所以不论到哪里都会得到重用。
重情重义
多次帮助方
对方鸿渐多有劝导和提醒
故事梗概
一个国外游学的年轻人方鸿渐,学无所成,买假文凭应付家人,在回国轮船上结识鲍小姐并与之相好,这段关系随着鲍小姐下船结束。继而亲近苏小姐,却并不喜欢她,本想不再联系,又觉无聊去拜访苏,却对女孩唐晓芙一见钟情,他的不果断和不懂拒绝伤害了两个女孩,自己也情伤颇深,于是接受一所大学聘请而远走他乡,认识了之后的妻子孙柔嘉,然而这位外表柔弱可怜的孙小姐也是工于心计,婚后二人多有争吵,生活一地鸡毛……
故事情节
方鸿渐回国
回国前买假博士文凭
在回国的船上认识鲍小姐并追求成功,苏文纨暗暗不满,苏有意于方
下船前,方被甩,苏文纨与方鸿渐逐渐熟悉
方不爱苏,却不拒绝苏的照顾,可心里很怕要担下责任,下船后并未给苏写过信。
方鸿渐上海生活
方寄住丈人周家,后与周家决裂
方鸿渐一面画着周家的钱,做着周家给安排的工作,却对周家的人心生不满,忘恩负义。
当然,周太太确实爱多管闲事又虚荣
方寂寞无聊,去拜访苏文纨,苏以为他对自己有意。而方鸿渐对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展开追求。
在苏文纨的安排下,使方鸿渐遇见赵辛楣,赵辛楣视方鸿渐为情敌并使绊让方鸿渐出丑。
赵辛楣为了让方鸿渐离开上海,推荐方鸿渐去当大学教授。
方与唐热恋,每日通信,又不忍心拒绝苏。
方终于与苏文纨摊牌,苏盛怒,去唐晓芙那说坏话,致使二人分手💔方鸿渐情伤决定受聘外出
苏文纨未接受赵辛楣反而与一位曹姓诗人结婚
方赵二人受聘去三闾大学
赵辛楣解开与方鸿渐误会,也因情伤一起受聘同行,并告知方鸿渐他推荐原因
孙柔嘉登场,赵辛楣受托照顾,孙小姐表现的很单纯
一路同行还有其他受聘人员,正值日本侵略时期,众人历经困难终于达到受聘学校,路途上众人也是丑态百出。
学校里的勾心斗角、复杂关系
校长高松年、国文系主任汪文厚、顾尔谦、李梅亭、韩学愈、外文系主任刘东方
刘小姐、范小姐、汪太太
汪文厚妻子汪太太做媒给方赵二人,因与刘文纨相似使赵上心。高校长与汪太太关系暧昧。
赵与汪太太共同散步被高校长和汪主任撞见,赵辞职去重庆参加新工作
反沪生活
方未接到新的受聘书,又被赶鸭子上架般,稀里糊涂的与孙柔嘉订婚
方与孙反沪,途径重庆与赵辛楣见面,赵好心帮方出主意使二人匆忙结婚,并资助资金。同时帮方介绍上海工作,反令孙对此感到不满,认为方只听赵的话不听自己的。
婚后,孙与方家、方与孙的姑母矛盾凸显,二人也因各种琐事争吵不断,方意气用事的辞职令二人矛盾激化……
作者及相关
钱钟书
源自百度: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民国十八年(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毕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与杨绛结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副博士学位。 民国三十年(1941年),写成《谈艺录》和《写在人生边上》。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出版《宋诗选注》。1976年,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79年,出版《管锥编》。 历任西南联合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特邀顾问。1988年、1993年当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12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钱锺书学贯中西,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并以宏阔的世界性视野和强烈的现代性立场,将全部的人类文化都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创立了打通、参互和比较的独特治学方法,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他的《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等许多著作已成为公认的现代学术经典之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妻子:杨绛,女儿:钱瑗
围城的故事开始于1937年,正值民国时期,日本侵略,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一批批国外游学之士返回祖国。虽然这不是一篇纪实小说,人物与事件是虚拟编撰而来,却是一篇引人深思的讽刺小说,是对崇洋媚外的讽刺,对一些有名无实的“知识分子”的讽刺,也是对社会不良风气的讽刺。整篇小说对人物描写尤其生动,对人物性格及形象刻画细腻,带着钱老特有的讽刺调侃之意,读起来十分有趣。
金句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对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说大话哄人惯了,连自己也哄相信——这是极普通的心理现象。”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且慢,你听我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容不下的情感,要找同伴来分摊?聚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人,或者人开罪自己,好像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
话是空的,人是活的;不是人照着话做,是话跟着人变。假如说了一句话,就至死不变的照做,世界上没有解约、反悔、道歉、离婚许多事了。”
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
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 。——杨绛写的题记
感受
方鸿渐将生活过得一地鸡毛不是没有原因的
才疏学浅:在国外混日子,花钱购买虚假文凭被拆穿。以致后来虽到大学授课,因无真才实学被降职一级,不仅课教的不好,还批错学生作业,未能续聘。
不知感恩:方鸿渐出国留学是凭岳父的资助,并凭假文凭得岳父家的认可,在岳父家银行得到一个职位,却因失恋与周家闹僵,白白失去了一大靠山。
全无用处:书中有一段是描述几个被大学聘任的老师与方赵二人同行去大学,由于战争影响,路遇困难,虽说同行之人有各自性格缺陷,但都对能够顺利到达学校做出各自的贡献,唯独方鸿渐,对于这段旅程,赵辛楣对他的评价是:“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一个人没有用处就说明无法为他人提供价值,那么又如何能够在这个社会生存呢?
懦弱胆小:当初校长高松年在电报里许诺的是教授职位,但实际却变成副。方鸿渐暗自不忿却不敢争取。
识人不清:好友赵辛楣曾提醒过方鸿渐孙柔嘉并不简单,但他却认为孙小姐柔弱单纯,结果稀里糊涂的订婚结婚。
不会说话得罪人:与鲍小姐相好时,方鸿渐本想博鲍小姐欢心,便给其起“黑甜”、“朱古力小姐”等昵称,被鲍质问后仍固执的申辩,马屁拍在马腿上,试想一下这样的人如何能受人欢迎?
关于两人的婚姻
其实结婚之初,二人相处还是不错的,方鸿渐会在孙柔嘉使小性子的时候温柔哄逗,孙柔嘉也会给丈夫台阶,双方还是很体贴对方的。只是婚姻并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生活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财米油盐。方孙二人很像现实生活中普通的夫妻,双方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缺点,背后又有着一样难缠的各自家庭。婚后二人经常吵架,相互之间不是理解而是暂时的隐忍和妥协,最终总会有积怨爆发的一天,一地鸡毛🪶不可避免,可是这样的生活还将继续下去……
也许我们的性格或多或少也带有一些“方鸿渐”,读过这本书,也是对自身的一种警醒❗️
未读《围城》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部关于婚姻与家庭纠纷的小说,对它的了解仅限于那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读过这本书后,才明白这本书写的不只是婚姻。钱老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对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