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4CPA审计(更新中)
根据斯尔打好基础整理,2024CPA审计思维导图,整理了审计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适用于考试复习!
编辑于2024-03-24 18:42:15审计概述
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
审计的分类
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类型
鉴证业务
审计
合理保证(高水平)
审阅
有限保证(低于高水平)
其他鉴证业务(如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
合理保证或有限保证
相关服务
代编财务信息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税务咨询
管理咨询
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
财务报表审计的含义
定义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剖析
用户
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目的
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
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保证程度
合理保证,非绝对保证
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基础
独立性
专业性
产品
审计报告
审计和审阅
职业责任、期望差距和信息差距
审计要素
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
注册会计师
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
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编制之责
按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内控之责
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条件之责
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
像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
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管理层责任的特征
管理层或治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财务报表审计并不减轻管理层或治理层的责任
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发现,并不能因此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预期使用者
含义和范围
主要利益相关者(股东、公司债权人、供应商、客户、证券监管机构等)
与注册会计师的关系
无法识别所有组织和人员
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应当尽可能明确为所有的预期使用者
与管理层的关系
审计意见主要是向出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的
管理层可能是预期使用者,但不能是唯一预期使用者
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是同一方
财务报表
审计对象是历史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对象的载体是财务报表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即是标准
注册会计师基于自身的预期、判断和个人经验对鉴证对象进行的评价和计量,不构成适当的标准
对于公开发布的标准,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须对标准的适当性进行评价,只需评价该标准对具体业务的适用性
审计证据
来源
内、外、前、后
特点
正、反、无
审计报告
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
总体审计目标
发表审计意见
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实现总体目标的作用
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的概念
管理层针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做出一系列明确或暗含的意思表达
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
认定的类别和作用
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利润表)
发生
真实发生、并非虚构
完整性
没有遗漏、没有隐瞒
准确性
计算参数和运算过程准确无误
截止
没有提前、没有推迟
分类
没有“表内串户”
列报
期末账户余额及其相关披露的认定(资产负债表)
存在
真实存在、并非虚构
权力和义务
对已记录的资产和负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完整性
没有遗漏、没有隐瞒
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期末余额以及折摊、减值准确无误
分类
列报
审计基本要求
遵守审计准则
遵守职业道德
诚信
独立性
客观公正
专业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
保密
良好职业行为
保持职业怀疑
含义
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
内涵
秉持质疑的理念
职业怀疑与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相互关联
保持独立性可以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保持客观公正、职业怀疑的能力
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
审慎评价审计证据
可以在审计成本与信息的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但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
不应依赖以往对管理层和治理层诚信形成的判断
作用
是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
影响保持职业怀疑的事项和因素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绩评价、薪酬和晋升机制会促进或削弱审计实务中对职业怀疑的保持程度,这取决于这些机制如何设计和执行
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是否能够保持职业怀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胜任能力
运用职业判断
含义
职业判断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精髓,职业判断能力是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核心
职业判断并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不恰当决策的理由
运用环节和具体情形
提高职业判断质量的方式
衡量职业判断质量的标准
准确性
职业判断结论与特定标准或客观事实的相符程度
意见一致性
不同职业判断主体对同一职业判断问题所作判断彼此认同的程度
决策一贯性
同一注册会计师针对同一项目的不同判断问题,所作出的判断之间是否符合应有的内在逻辑
稳定性
同一注册会计师针对相同的职业判断问题,在不同时点作出的判断是否结论相同或相似
可辩护性
能够证明自己的工作
理由的充分性
思维的逻辑性
程序的合规性
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含义
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类别
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含义
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的重大错报风险
理解要点
通常与控制环境和其他因素有关
增加了认定层次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需要考虑舞弊引起的特别风险
难以界定于某类具体认定,通常影响多项不同的认定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含义
与某类交易、事项、期末账户余额或财务报表披露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
模型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类型
固有风险
含义
在不考虑控制的情况下,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的可能性
因素
事项或情况的复杂性、主观性、变化、不确定性
管理层偏向
其他舞弊风险因素
复杂变化主观性,偏向舞弊不确定
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
控制风险
含义
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
理解要点
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要求
财务报表层次
审计准则未明确规定
认定层次
应当分别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
定义
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理解要点
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不可能将检查风险降为零
降低检查风险的途径
(正能量)
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的关系
定义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一定两反”原则
前提
审计风险是既定的
两者关系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呈反向关系
风险的表达
审计固有限制
财务报告的性质
主观决策、评估或不确定性
审计程序的性质
管理层不提供全部信息
舞弊
审计不是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
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
不确定、不配合、假文件、真违法、讲时效
审计计划
初步业务活动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考量对方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管理程序
确定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事项
打量自身
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情况
确保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达成一致
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审计前提条件
采用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财务报表的目的
财务报表的性质
法律法规是否规定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的认可
编制之责
内控之责
条件之责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和致送要求
基本内容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管理层的责任
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致送要求
对于组成部分的审计,如果母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同时也是组成部门注册会计师,需要决定是否向组成部分单独致送审计业务约定书
对于连续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对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作出修改,以及是否需要提醒被审计单位注意现有的条款;注册会计师可以决定不在每期都致送新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其他书面协议
审计业务变更及其影响
审计业务变更为保证程度较低的业务的合理性
环境变化
存在误解
注册会计师的决策
解除审计业务约定
确定是否有约定义务或其他义务向治理层、所有者或者监管机构等报告该事项
审计业务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的要求
变更为审阅业务
不提及原审计业务的任何情况
变更为相关服务
商定程序
可以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的程序
其他相关服务
不应提及
原审计业务
在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策略四方针:范围、计划、方向、人
确定审计范围
准则和报告要求
财务信息所依据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
单位和集团审计要求
预期审计工作涵盖的范围,包括应涵盖的组成部分的数量及所在地点
母公司和集团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控制关系的性质,以确定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组成部分的范围
拟审计的经营分部的性质,包括是否需要具备专门知识
除为合并目的执行的审计工作之外,对个别财务报表进行法定审计的要求
审计证据
外币折算,包括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内部审计工作的可获得性及注册会计师拟信赖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度
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情况,及注册会计师如何取得有关服务机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证据
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影响,包括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对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预期
协调审计工作中与中期财务信息审阅的预期涵盖范围和时间安排,以及中期审阅所获取的信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对利用在以前审计工作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的预期
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时间协调和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
计划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
被审计单位对外报告的时间表,包括中间阶段和最终阶段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举行会谈,讨论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讨论注册会计师拟出局的报告的类型和时间安排以及沟通的其他事项
与管理层讨论预期就整个审计业务中审计工作的进展进行的沟通
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沟通拟出具的报告的类型和时间安排,以及与组成部分审计相关的其他事项
项目组成员之间沟通的预期性质和时间安排
预期是否需要和第三方进行其他沟通
确定审计方向
初步风险识别的影响
重要性方面
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
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对指导、监督及复核的影响
项目组人员的选择和工作分工,包括向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分派具备适当经验的人员
项目预算,包括考虑为重大错报风险可能较高的审计领域分配适当的工作时间
如何向项目组成员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的影响
以往审计中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结果
管理层重视设计和实施健全的内部控制的相关证据
基于交易规模、审计效率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
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重视程度
管理层用于识别和编制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所要求的披露的流程
重大变化的影响
影响被审计单位经营的重大发展变化
重大的行业发展情况
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变化
其他重大变化
规划和调配审计资源
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
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多少
何时调配这些资源
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
具体审计计划
风险评估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
总体方案
综合性方案
实质性方案
具体程序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其他审计程序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关系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过程通常在具体审计计划之前
总体审计策略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而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
两项计划具有内在紧密联系,对其中一项的决定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对另外一项的决定
指导、监督与复核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审计领域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计划审计工作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在必要时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作出更新和修改
重要性
重要性的概念
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金额、性质或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重要性的确定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含义
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应当考虑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确定原则和具体方法
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经常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惯例和自身经验予以考虑,但不考虑与具体项目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基准*百分比(通常为1%-5%)
基准的选择方法
考虑因素
财务报表要素
是否存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
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示例
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
企业近年来经营状况大幅波动
过去3-5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或亏损,或其他基准
平滑之或替代之
国际企业集团设立的研发中心
成本与营业费用总额
企业为新设企业
总资产
企业处于新兴行业
营业收入
开放式基金
净资产
公益性质的基金会
捐赠收入或捐赠支出总额
其他关注要点
选择的基准在各年度中通常会保持稳定,但是并非必须保持一贯不变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较上年度没有重大变化,通常使用替代性基准确定的重要性不应超过上年度的重要性
百分比的确定方法
是否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利益实体
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
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有大额对外融资
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
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含义
如适用
确定时的考虑因素
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
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
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数值关系
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含义
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确定方法和考虑因素
原则
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考虑因素
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
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具体方法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百分比(通常为50%-70%)
百分比的确定方法
较高
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项目总体风险低到中等
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控运行有效
较低
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
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实务运用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型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通常选取金额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
不代表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所有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单个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汇总起来可能金额重大,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汇总后的潜在错报风险
对于存在低估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仅仅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对于识别出存在舞弊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含义
从规模、性质或其发生的环境来看,都是明显微不足道的
低于该金额的错报视为微小的错报,可以不累积
“明显微小”不等同于“不重大”
如果不确定一个或多个错报是否明显微小,就不能认为这些错报是明显微小的
确定方法和考虑因素
具体方法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百分比(通常为3%-5%,不超过10%)
可以单独为重分类错报确定一个更高的临界值
考虑因素
以前年度审计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数量和金额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与其沟通错报的期望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标是否勉强达到监管机构的要求或投资者的期望
老错报,新评估,两个期望不能负
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审计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
获取新信息
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所了解的情况发生变化
错报
概念
与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差异
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的差异
来源
舞弊
错误
类型
事实错报
违反客观事实
判断错报
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
会计政策的判断差异
推断错报
根据样本推断的总体错报
识别和更正
错报可能不会孤立发生,一项错报的发生还可能表明存在其他错报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导致某些错报未被发现。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汇总数接近确定的重要性,则表明存在比可接受的低风险水平更大的风险,即可能未被发现的错报连同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汇总数,可能超过重要性
通常,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将审计过程中累积的所有错报与适当层级的管理层进行沟通,还应当要求管理层更正这些错报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性质
审计证据的含义
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账簿、凭证、报表、其他调整
纸质、电子数据表
内部生成、外部收到
其他的信息
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
审计证据的性质
充分性
数量
影响因素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
审计证据质量
质量越高,可能需要的数量越少
质量存在缺陷,可能无法通过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予以弥补
适当性
质量(相关且可靠)
相关性
逻辑关系
影响因素
测试方向
逆查
测试高估,存在或发生认定
顺查
测试低估
完整性认定
审计程序
可靠性
可信程度
影响因素
来源
亲自获取>被审计单位提供
外部独立渠道>其他渠道
直接获取>间接获取或推论
性质
内控有效>内控薄弱
文件记录>口头形式
原件>传真件或复印件
多环节流转>单环节流转
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
考虑文件记录可靠性
审计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但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表明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注册会计师应作出进一步调查
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
评价此类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
证据不一致,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获取证据对成本的考虑
可以考虑取证成本与信息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取证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
询问
书面或口头,内部或外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评价
所有阶段均可用
观察
查看
所有阶段均可用
检查
内部或外部,记录和文件,实物审查
所有阶段均可用
分析程序
不同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控制测试不可用
函证
第三方,书面答复
仅用于实质性程序
重新计算
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数据计算的准确性
仅用于实质性程序
重新执行
独立执行
仅用于控制测试
函证
函证决策
应当考虑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函证程序针对的认定
实施除函证之外的其他审计程序
可以考虑
被询证者对函证事项的了解
预期被询证者回复询证函的能力或意愿
预期被询证者的客观性
函证的内容
对象
银行函证
必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包括零余额账户和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
豁免情形
不重要且重大错报风险很低
应收账款函证
必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
豁免情形
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
替代程序
如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其他函证
往来款项
涉及第三方的其他资产
相关事项
范围
金额较大的项目
账龄较长的项目
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
重大关联方交易
重大或异常的交易
可能存在争议、舞弊或错误的交易
时间
资产负债表日
资产负债表日前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对所函证项目自该截止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发生的变动实施实质性程序
询证函的设计
设计询证函时可能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函证的方式
以往审计或类似业务的经验
拟函证信息的性质
选择被询证者的适当性
被询证者易于回函的信息类型
函证的方式
积极
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
确认所列信息是否正确
或填列要求的信息
未回函原因
被询证者不存在
被询证者没有收到询证函
被询证者没有理会询证函
消极
仅在不同意询证函所列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
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
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风险低、多且小、错误少、人品好
未回函原因
被询证者不存在
被询证者没有收到询证函
被询证者没有理会询证函
被询证者同意函证所列信息
函证的实施
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的处理
如果认为要求合理,实施替代
如果认为要求不合理,且被其阻挠,应当视为审计范围收到限制,并考虑对审计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考虑
管理层是否诚信
是否可能存在重大的舞弊或错误
替代审计程序能否提供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函证发出前的控制
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
核对(可以全部或部分核对)
通过公开查询系统核实
被询证者的网站或其他公开网站
与被审计单位持有的相关信息核对
函证发出方式的控制
邮寄
不使用被审计单位本身的邮寄设施
警惕被审计单位通过快递员拦截询证函的风险
跟函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对询证函的控制,同时,对被审计单位和被询证者之间串通舞弊的风险保持警觉
可以考虑采用非预约方式按照相应银行的通用受理流程在相应柜台现场办理
电子函证
类型
专门提供询证函平台服务的第三方平台
被询证者自身的电子询证函平台
第三方电子询证函平台的可靠性风险
独立性风险
安全性风险
身份真实性风险
操作风险
信息传输安全性风险
完整性风险
对第三方电子询证函平台的评估程序
评估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独立性
取得信息系统安全测评证书或鉴证报告
了解测试的范围、实施的程序、程序涵盖的期间以及自实施程序依赖的时间间隔
通常在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实施评估程序
函证的评价
评价函证可靠性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对询证函的设计、发出及收回的控制情况
被询证者的胜任能力、独立性、授权回函情况、对函证项目的了解及其客观性
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或回函中的限制
回函方式的评价
邮寄回函
由被审计单位转交注册会计师的回函不能视为可靠的审计证据
跟函回函
验证处理人员的身份、权限和工作流程,观察处理过程
电子回函
创造安全环境,向被询证者核实回函的来源及内容
传真回函
联系被询证者,向被询证者核实回函的来源及内容
口头答复
仅口头答复不能作为可靠的审计证据,可以要求被询证者提供直接书面回复
评价回函的限制性条款
关注舞弊风险迹象
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的处理
再次寄发,如果仍未回应,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对所有未回函的样本项目实施替代程序
无法替代的情形
可获取的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只能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得
存在特定舞弊风险因素
如果未获取回函,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其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对不符事项的处理
应当调查
某些不符事项并不表明存在错报
如果以抽样方式实施函证,对样本识别出的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错报的原因,并根据样本错报推断总体中存在的错报
分析程序
运用与风险评估程序
应当运用,汇总性强
总体要求
应当运用
无须每一方面都实施分析程序
具体运用
形成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
所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
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对账户余额变化的分析
运用于实质性程序
可以运用,颗粒度细
总体要求
可以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但并未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程序中必须使用分析程序
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考虑因素
对所涉及认定的适用性
适用前提
在一段时期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
影响因素
认定的性质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
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数据的可靠性
相关且可靠
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
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评价预期值的准确程度
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作出预测的准确性
信息的可分解的程度
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可接受的差异额
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重要性
计划的保证水平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运用于总体复核
应当运用,汇总性强
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对比
风险评估
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基本相同
时间和重点不同、使用的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不同
实质性程序
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详细和具体,且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