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颌面部损伤
口腔考研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急救、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牙和牙槽突损伤等。
编辑于2024-01-10 17:33:29口腔颌面部损伤
概 论
多处伤
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损伤
多发伤
除口腔颌面部损伤以外,还存在颅脑伤、胸腹伤或四肢伤等
复合伤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致伤因素引起的创伤,如撞击伤与烧伤或与辐射伤并存
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急救
防治窒息
窒息的原因
阻塞性窒息
异物阻塞咽喉部
组织移位
肿胀与血肿
吸入性窒息
主要见于昏迷患者
窒息的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为患者的烦躁不安、出汗、口唇发组、鼻翼煽动和呼吸困难
严重时在呼吸时出现“三凹"(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明显凹陷)体征
窒息的急救处理
阻塞性窒息的急救
及早清除口、鼻腔及咽喉部异物
将后坠的舌牵出
悬吊下坠的上颌骨骨块
临时采用筷子、压舌板等物品横放于上颌双侧前磨牙
插入通气导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入性窒息的急救
应立即行快速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导管,充分吸出进入下呼吸道的血液、分泌物和其他异物,解除窒息
环甲膜切开术
插管不宜超过 48 小时
气管切开术
由下向上,自内向外挑开第4、3 气管环或第 3、2 气管环
止血
压迫止血
指压止血法
包扎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
结扎止血
颈外动脉结扎术
药物止血
抗休克
颌面伤伴发危及生命紧急情况急救应注意的间题
注意正确判断颅脑损伤伤情与处理时机
昏迷-清醒-再昏迷
提示有硬膜外血肿的可能
“两慢一高"的库欣(Cushing)综合征,即血压升高、脉搏徐缓有力、呼吸慢而深
存在急性颅内血肿的可能
鼻孔或外耳道脑脊液漏出,这表明前颅底或中颅窝有骨折,处理原则是禁止作外耳道或鼻腔的填塞与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注意专科治疗的先后顺序
注意救治患者的专科间有序衔接
防治感染
口腔颌面部损伤严重度评分法
包扎和后送
包扎
压迫止血
暂时固定骨折,减少活动,防止进一步移位
保护并缩小创口,减少污染
后送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损伤类型
擦伤
挫伤
刺伤、割伤
撕裂或撕脱伤
咬伤
口腔颌面部损伤清创术
总的原则是 6~8 小时内进行,对于颌面部创口,由于血液循环丰富、组织抗感染能力强,因此可以不拘泥于这个时间
冲洗创口
清理创口
尽可能保留受伤组织
尽可能去除异物
缝合
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损伤的处理特点
牙和牙槽突损伤
颌骨骨折
临床表现
下颌骨骨折
骨折段移位
正中联合部骨折
单发的正中联合部骨折,由于骨折线两侧肌群牵拉力相等,常无明显移位
正中联合部两侧双发骨折,正中骨折段可因降颌肌群的作用而向后下方移位
粉碎性骨折或有骨质缺损,两侧骨折段受下颌舌骨肌的牵拉可向中线移位,使下颌牙弓变窄
后两种骨折均可使舌后坠,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危险
颏孔区骨折
一侧颏孔区骨折时
前骨折段因降颌肌群的牵拉作用而向下方移位,并稍偏向外侧
后骨折段则因升颌肌群的牵拉,向上前方移位,且稍偏向内侧,两骨折段可以有错位
双侧颊孔区骨折时
两侧后骨折段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前方移位
前骨折段则因降颌肌群的作用而向下后方移位
可致颏后缩及舌后坠
下颌角骨折
骨折线正位于下颌角,骨折段可不发生移位
骨折线位于这些肌肉附着处之前
前骨折段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内移位
后骨折段则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前上移位
髁突骨折
折断的髁突由于受翼外肌的牵拉而向前、内移位,但仍可留在关节囊内
如打击力过大,裸突可撕破关节囊从关节窝内脱出,其移位的方向和程度与外力撞击的方向及大小有关
单侧髁突颈骨折时,患侧下颌支向外侧及上方移位,不能作侧运动,后牙早接触,前牙及对侧牙可出现开he
双侧髁突颈部骨折者,下颌不能作前伸运动,由于升颌肌群的牵拉,下颌支向后上移位,导致后牙早接触,前牙开he更明显
咬合错乱
骨折段异常动度
下唇麻木
张口受限
牙龈撕裂
上颌骨骨折
骨折线
Le Fort Ⅰ型骨折
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
骨折线从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到上颌翼突缝
LeFortⅡ 型骨折
上颌骨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
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和颧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Le Fort Ⅲ型骨折
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颅面分离骨折
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常导致面中部拉长和凹陷
骨折段移位
咬合关系错乱
眼眶及眶周变化
颅脑损伤
颌骨骨折的诊断
颌骨骨折的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时机
骨折治疗原则
解剖复位
功能稳定性固定
无创外科
早期功能性运动
骨折线上牙的处理
骨折线上的牙已松动、折断、严重龋坏、牙根裸露过多或有炎症者,应予拔除
颌骨骨折的复位方法
手法复位
主要用于新鲜骨折并且移位不大的线形骨折
牵引复位
主要用于手法复位效果不满意,或伤后2~3 周骨折已发生纤维性愈合的患者
颌间牵引
在上、下颌牙列上分别安置有挂钩的牙弓夹板
下颌骨应固定4~6 周,上颌骨固定 3~4 周
逐渐放弃
颅颌牵引
主要用于上颌骨骨折
手术切开复位
主要用于有开放性创口的骨折、闭合性颌骨复杂骨折或已有错位愈合的陈旧性骨折
颌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冠状切口入路
切口自一侧耳屏前向上,经颞部转向额部发际线后约 2~3cm 至对侧耳屏前
眼缘下切口
沿下脸缘下 2~3mm 的皮肤皱褶作横形切口
耳屏前切口
主要用于颧弓根和髁突高位骨折的显露
局部小切口
口内前庭沟切口
下颌骨正中联合、体部和下颌角骨折多主张作前庭沟切口及外斜线黏膜切口
颌骨骨折的固定方法
单颌固定
在发生骨折的颌骨上进行固定,而不将上、下颌骨同时固定在一起的方法
单颌牙弓夹板固定
金属丝骨间内固定
颌间固定
利用牙弓夹板将上、下颌单颌固定在一起
带钩牙弓夹板颌间固定
小环颌间结扎颌间固定
正畸托槽颌间固定
颌间牵引钉固定
其他固定方法
坚固内固定
开放复位坚固内固定的适应证
颌骨骨折的力学特点与内固定的位置
理想线在下颌骨体部正好与下牙槽神经管重叠
接骨材料的种类
坚固内固定的形式
加压板固定
在骨折间施加适当压力,使骨折线达到紧密接触,缩短愈合距离,
骨皮质螺钉
也称加压螺钉或拉力螺钉
常用于下颌骨的斜劈形骨折
小钛板和微型钛板
小钛板厚度为 1.0~1. 5mm微型钛板厚度为 0. 6~0. 8mm
小钛板一般用于下颌骨骨折固定,微型钛板多用于面中部骨折固定
重建接骨板
主要用于粉碎性不稳定的下颌骨骨折、大跨度下颌骨不规则骨折、下颌骨缺损以及感染的骨折,也可用于无牙颌骨折的固定
高分子可吸收接骨板
受力较小的区域如颧骨颤弓骨折
儿童下颌骨骨折
髁突骨折的治疗
髁突头的矢状骨折
保守治疗,即在手法复位并恢复咬合关系后行颌间固定
对于翼外肌附着上方的高位骨折而移位不大者
弹性吊颌帽限制下颌运动,保持正常咬合关系
有轻度开he者
可在患侧磨牙区垫上 2~3mm 厚的橡皮垫
骨折发生在双侧,移位明显且开he
应采用手术复位并稳定固位
无牙颌及儿童颌骨骨折的治疗
儿童期正值乳恒牙交替期,恒牙萌出后,其咬合关系还可以自行调整
儿童颌骨内有众多恒牙胚,而且骨皮质较薄,采用内固定时容易损伤牙胚,也不易固定牢靠,因此,儿童期颌骨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
颧骨及颧弓骨折
分类
Knight和North
Ⅰ型:颧骨无移位骨折
Ⅱ型:单纯颧弓骨折
Ⅲ型:颧骨体骨折向后内下移位,不伴转位
Ⅳ型:向内转位的颧骨体骨折
Ⅴ型:向外转位的颧骨体骨折
Ⅵ型:颧骨体粉碎性骨折
认为Ⅱ ,Ⅴ型骨折复位后稳定,不需固定
Zingg
A型
不完全性颧骨骨折,颧骨复合体不移位
A1型:单纯颧弓骨折
A2型:单纯颧额缝骨折
A3型:单纯眶下缘骨折
B型
完全性单发颧骨骨折,颧骨复合体与周围骨分离
C型
颧骨粉碎性骨折,也称复杂性骨折
临床表现
颧面部塌陷畸形
张口受限
复视
神经症状
淤斑
诊断
治疗
保守治疗
有轻度移位,畸形不明显,无张口受限、复视及神经受压等功能障碍者
手术
面部塌陷畸形、张口受限、复视者
巾钳牵拉复位
适用于单纯颧弓骨折
颧弓单齿钩切开复位
口内切开复位
前庭沟入路
下颌支前缘入路
颞部入路
面部小切口进路
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固定法
鼻骨骨折
解剖特点
多见双侧粉碎性骨折
临床表现
移位和畸形
鼻出血
鼻通气障碍
眼睑部瘀斑
脑脊液鼻瘘
治疗
鼻外复位法
适用于向外侧方移位的鼻骨骨折
鼻内复位法
适用于向内塌陷的鼻骨骨折
眼眶骨折
解剖特点
单纯眶底骨折
临床表现
骨折移位
眼球内陷
复视
眶周淤血、肿胀
眶下区麻木
治疗
眶底骨折
及时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以伤后 7 ~ 10 天左右为宜
鼻眶筛骨折
全面部骨折
主要指面中 1/3 与面下 1/3 骨骼同时发生的骨折
临床表现
多伴有全身重要脏器伤
面部严重扭曲变形
咬合关系紊乱
功能障碍
骨折的愈合
二期骨愈合
血肿形成
伤后4-8h
血肿机化
骨折后24-72h
骨痂形成
骨折后1-2周
骨痂改建
骨折两周后
一期愈合
解剖复位,骨折固定稳定,施加一定轴向压力,骨折的修复仅限于骨内,不需要外骨痂的参与
牵张成骨的愈合
口腔颌面部战伤
⼝腔颌⾯部⽕器伤
投射物的致伤机制
机械穿透与撕裂
瞬时空腔效应
⾼速投射物穿⼊体内瞬间(微秒级),强⼤的侧压⼒波迫使原发伤道周围组织迅速向四周压缩与移位,形成瞬时空腔,其最⼤直径⽐投射物直径⼤数倍⾄数十倍
继发性损伤效应
投射物击中⽛⻮或⻣骼等硬组织时,可将其击碎,这些碎⽚接受了动能
决定伤情的因素
投射物的致伤力(速度、动能、质量、⼤⼩、形态和飞⾏中的稳定性)
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特点 (密度、弹性、坚韧度和含⽓、含液情况)
临床特点
伤情较重
贯通伤多
组织内多有异物存留
创⼝均有细菌污染
治疗
急救和全⾯检查
清创术
⽕器性颌骨骨折的处理特点
创⼝的中期处理
创⼝的晚期处理
并发症及其防治
吸⼊性肺炎
继发性出⾎
⽕器性骨髓炎
张⼝受限
错位愈合与假关节形成
颌⾯部烧伤
颌⾯部烧伤的特点
组织反应快
各部位烧伤程度不同
常影响呼吸
全身反应强烈
引起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
治疗
核武器伤
光辐射伤
冲击伤
急性放射损伤
颌⾯部化学武器伤
常⽤的化学毒剂
神经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
失能性毒剂
室息性毒剂
刺激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
颌⾯部化学武器伤的特点
颌⾯伤合并化学武器伤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