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 会计 第19章 所得税
这是一篇关于CPA 会计 第19章 所得税的思维导图,包含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等。
编辑于2024-01-10 22:59:11所得税
第一节 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1. 确定账面价值
2. 确定计税基础
3. 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差异的性质
4. 确定BS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余额
5. 将本期余额与上期余额进行比较,本期确认差额部分
6. 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和当期应纳所得税
=(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金额)×所得税税率
7. 确定PL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定义
未来可抵扣的金额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取得成本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二)各类资产的税会差异
1. 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
折旧年限
减值准备
税法据实扣除
会计谨慎性原则
2. 无形资产
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研发费
三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
研究阶段支出因未形成资产,所以不存在计税基础 属于永久性差异
允许加计扣除75%
形成无形资产的
允许按175%摊销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制造业企业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
允许加计扣除100%
形成无形资产的
允许按200%摊销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后续计量
是否需要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会计上不摊销
税法上允许直线法摊销
不得低于10年
摊销方法
摊销年限
减值准备
3.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差异来源
税法计税基础=取得成本
好像这个不能用未来可抵扣的金额来看?
会计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会计处理
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其他综合收益
4. 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
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账面=原值-折旧-减值
计税=原值-折旧
公允模式
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账面=公允价值
计税=原值-折旧
成本转为公允模式
账面价值=变更日公允价值
计税=原值-折旧
5.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债权投资为例)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账面价值=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
计税基础=取得成本+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
无暂时性差异
每期付息到期还本
账面价值=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应收利息
计税基础=取得成本+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
有暂时性差异
国债利息收入免征
6. 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会计上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法上
确认的营业外收入要调减
投资损益的确认
会计上
被投资方所有者权以发生变化的时点
税法上
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时间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
看持有意图
长期持有
不确认所得税影响
近期出售
确认所得税影响
如果题目中表述为管理层作出拟近期出售的决议,但尚未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的,则不属于满足近期出售的条件,仍不能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
7. 其他资产
其他各种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税法据实扣除
存货跌价准备
应收账款减值准备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定义
=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的
(二)各类负债的税会差异
1. 预计负债
差异原因
税法据实扣除
会计谨慎性原则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将发生的支出
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计税基础=0
无暂时性差异
为其他企业提供与企业取得收入无关的债务担保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2. 合同负债
无暂时性差异
税法和会计上收入确认的条件基本一致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有些情况下税法上可以确认收入,但是会计上只能挂在合同负债
计税基础=0
合同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3. 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薪金
合理的可扣,超过的部分当期和以后都不可扣
无暂时性差异
职工福利费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14%的部分准予扣除
无暂时性差异
工会经费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的部分准予扣除
无暂时性差异
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8%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的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保险费
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无暂时性差异
在规定范围内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准予扣除
无暂时性差异
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无暂时性差异
4.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差异来源
税法计税基础=取得成本
会计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5. 其他负债
税法规定
行政性罚款和滞纳金不能税前扣除
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
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
准予税前扣除
6. 递延收益
政府补助
应税收入
收到时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计税基础=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免税收入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无暂时性差异
第三节 暂时性差异
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一)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的部分准予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递延所得税资产
公益性捐赠支出
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的部分准予以后三年扣除
(二)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具备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的企业
延长至 10 年
一般企业可抵扣5年
第四节 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商誉
①初始确认
免税合并
可辨认资产和负债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等
产生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借:商誉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合并商誉
商誉计税基础=0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税合并
可辨认资产和负债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无暂时性差异
合并商誉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无暂时性差异
②后续计量
应税合并
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而产生暂时性差异的
eg:发生商誉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商誉减值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3)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一般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①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②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权益法长投
拟长期持有
初始投资成本调整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确认投资损益
在未来期间逐期分回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免税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其他综合收益及其他权益变动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拟对外出售
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 一般原则
(1)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①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②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原因
发生亏损
计提减值
(2)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
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不属于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eg: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三、特殊交易或事项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1. 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
或对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
期初留存收益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 同时包含负债及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
如:可转换公司债券
账面价值(初始确认金额)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是由初始确认时单独确认的权益成份所导致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并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权益工具)
4. 自用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
其他综合收益
(二)与企业合并相关的
被购买方存在未弥补亏损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该事实于购买日已经存在,且在购买日后12个月内取得新的信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所得税费用
该事实于购买日已经存在,但在购买日后超过12个月取得进一步的信息,或该事实于购买日不存在,属于购买日以后出现的新情况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三)与股份支付相关的当期及递延所得税
税法上不允许税前扣除
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股权激励
在等待期内不得扣除
可行权时方可抵扣
股权激励费用账面价值=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实际行权时股票的公允价值-行权价格
分录
如果税法规定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会计准则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25%) 贷:所得税费用
如果税法规定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会计准则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25%) 贷:所得税费用(会计准则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2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差额)
第五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当期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二、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第六节 所得税的列报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同时还应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当期所得税资产与当期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以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
技巧
结论
如果是永久性差异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如果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等于0或永久性差异
税法上不认的
预提的
资产减值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预计负债
预收的
合同负债
公允价值变动
应收利息
有扣除限额的
应付职工薪酬
拟近期出售的权益法长投确认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动
免税合并的商誉
税法上认的
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
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法长投确认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动
已经交税的企业合并的商誉
万能公式
条件
税率不变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税率
商誉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由于减值
导致账面小于计税基础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由于非同控免税合并
在初始计量阶段
账面大于公允(=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