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 会计 第27章 合并财务报表
这是一篇关于CPA 会计 第27章 合并财务报表的思维导图,合并财务报表,又称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控股公司)与其子公司(附属公司)视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为揭示它们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而编制的特定财务报表。
编辑于2024-01-10 23:03:58合并财务报表
控制的要素
参与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不属于控制要素,是重大影响的要素
1. 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2. 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
3. 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合并范围的豁免(投资性主体)
甲是投资性主体
作为母公司
ABC不为甲提供相关服务
不纳入甲的合并范围
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乙丙为甲提供相关服务
应纳入甲的合并范围
作为H的子公司
则ABC甲乙丙纳入H的合并报表
ABC不为甲提供相关服务
不纳入甲的合并范围
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
同一控制
一般不需要调整
非同一控制
长投成本法→权益法
个别报表
跨年调整
损益类→留存收益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要调
账面≠公允
要调
联营企业
合并报表
连续编报
损益类→年初未分配利润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暂时不调
账面≠公允
要调
子公司
合并报表调整分录
1. 或有负债确认为负债
达到“很可能”就要确认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
2. 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1) 购买日和BS日
账面≠公允,调成公允
存货
购买日
借:存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
未出售
当年
借:存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下一年
同上
部分出售
当年
借:存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出售部分)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出售部分×所得税税率
下一年
上一年的抄过来,损益类科目换成年初未分配利润
调整当年的损益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出售部分)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出售部分×所得税税率
全部出售
当年
借:存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下一年
上一年的抄过来,损益类科目换成年初未分配利润
固定(无形)资产
购买日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
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差额
当年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下一年
同上
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差额部分的折旧(摊销)额
当年
借:管理费用等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部分本年折旧额、摊销额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部分本年折旧额、摊销额×所得税税率
下一年
上一年的抄过来,损益类科目换成年初未分配利润
调整当年的损益
借:管理费用等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2) 持有期间
1||| 子公司盈亏的调整
当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若亏损,作相反分录
下一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若亏损,作相反分录
2||| 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的调整
当年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下一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3||| 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调整
当年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其他综合收益
下一年
同上
4||| 子公司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的调整
当年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资本公积
下一年
同上
3.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不调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非同控
1. 母公司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非同控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借方差额)【可以用来验算】 贷: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按公允价值调整后净资产×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
同控
合并日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年末未分配利润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借:资本公积(以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为限) 贷:盈余公积(归属于当前母公司部分) 未分配利润(归属于当前母公司部分)
只需要恢复合并日之前的
2. 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母公司的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少数股东的持股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润(源自上年“年末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当年实际计提的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当年实际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年末未分配利润(源自上一组抵销分录借方“年末未分配利润”)
3. 母子公司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期末余额) 贷: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借:应收账款 贷:信用减值损失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 母子公司内部商品交易的抵销
5. 母子公司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
6. 母子公司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销
7. 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抵销
特殊交易
追加投资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
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方实施控制
一揽子交易
不属于“一揽子交易”
达到控制
同控
非同控
个别报表
购买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 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BS日
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合并报表
当年
购买日
调整公允大于账面的差额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存货
借:存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收账款
借: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收账款
购买日抵销分录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借方差额)【可以用来验算】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按公允价值调整后净资产×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
为啥没有抵销母公司投资收益的那步?
因为刚买的时候还没有
BS日
1. 调整公允大于账面的差额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存货
借:存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收账款
借: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收账款
2. 调整差额的实现
实现的损益就不用调了,以前调的转回
当年已折旧或摊销部分
借:管理费用等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合并报表项目没有累计折旧or累计摊销
当年存货出售部分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出售部分)
当年按账面价值收回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贷:信用减值损失
3. 转回所得税
实现的损益就不用调了,以前调的转回
当年已折旧或摊销部分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部分本年折旧额、摊销额×所得税税率
当年存货出售部分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出售部分×所得税税率
当年按账面价值收回应收账款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 长投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子公司盈亏的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若亏损,作相反分录
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营业成本(存货差额出售部分成本)-管理费用(固定资产差额当年折旧)+信用减值损失
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的调整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调整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其他综合收益
子公司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的调整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资本公积
5. 计算调整后的长投账面价值
6. BS日抵销分录
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年末未分配利润【从年初一直算到年末】 商誉(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付出对价公允-被投资方可辨认金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可以用来验算】 贷: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按公允价值调整后净资产【借方蓝色字体部分】×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
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投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母公司的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少数股东的持股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润(源自上年“年末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当年实际计提的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当年实际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年末未分配利润(源自上一组抵销分录借方“年末未分配利润”)
同控多一步
看到同控就要立即恢复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以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为限) 贷:盈余公积(归属于当前母公司部分) 未分配利润(归属于当前母公司部分)
只需要恢复合并日之前的
内部债权债务抵销
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应收应付抵销的是年末余额
下一年
BS日
1. 调整公允大于账面的差额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存货
借:存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2. 调整差额的实现
折旧或摊销部分
抄上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写当年
借:管理费用等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合并报表项目没有累计折旧or累计摊销
存货出售部分
抄上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存货(出售部分)
写当年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出售部分)
3. 转回所得税
抄上年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写当年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4. 长投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子公司盈亏的调整
抄上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若亏损,作相反分录
写当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若亏损,作相反分录
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当年前面涉及PL科目的
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的调整
抄上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写当年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调整
抄上年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其他综合收益
写当年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其他综合收益
子公司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的调整
抄上年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资本公积
写当年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资本公积
5. 计算调整后的长投账面价值
6. BS日抵销分录
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年末未分配利润【从年初一直算到年末】 商誉(借方差额,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可以用来验算】 贷: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按公允价值调整后净资产【借方蓝色字体部分】×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
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投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母公司的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少数股东的持股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润(源自上年“年末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当年实际计提的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当年实际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年末未分配利润(源自上一组抵销分录借方“年末未分配利润”)
内部债权债务抵销
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应收应付抵销的是年末余额
存货内部交易
当年购入,当年全部结存
80→100→×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80 存货 20
当年购入,当年全部出售
80→100→√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100
当年购入,当年部分出售
80→100→70%√,30%×
先假设都卖了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100
调期末结存的
借:营业成本 6 贷:存货 20*30%=6
总结
借:营业收入 100【内部售价】 贷:营业成本 倒挤 存货 20【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未出售部分%
上年购入,当年全部结存
80→100→×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 贷:存货 20
上年购入,当年全部出售
80→100→√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 贷:营业成本 20
上年购入,当年部分出售
80→100→70%√,30%×
先假设都卖了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 贷:营业成本 20
调期末结存的
借:营业成本 6 贷:存货 20*30%=6
总结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贷:营业成本 20×已出售部分% 存货 20×未出售部分%
所得税
1. 找个别报表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 找合并报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
成本
成本-存货跌价准备
3. 找合并报表上的计税基础
就是购买方个别报表的入账金额
4. 比较2和3
确定可抵扣
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
5. 比较4和1
少了就补,多了就冲
存货跌价准备
1. 找个别报表上的存货可变现净值
2. 找合并报表上的存货成本
3. 比较2和1
合并报表存货未减值
冲减个别报表上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合并报表存货减值
比较合并报表的减值准备和个别报表的
冲减个别报表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内部交易
1. 交易时
存货→固定资产
成本2700万元,卖3000万元,预计用15年
借:营业收入 3 000 贷:营业成本 2 700 固定资产 300
下一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固定资产 300
内部交易利润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
借:资产处置收益 300 贷:固定资产 300
下一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固定资产 300
2. BS日
当年多计提折旧的抵销
借:固定资产 300/15=20 贷:管理费用 20
下一年
抄上年
借:固定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写本年
借:固定资产 20 贷:管理费用 20
到期清理
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为25万元,啥都不影响
抄上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固定资产 300
借:固定资产 14*20=28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280
14年折旧
写本年
借:固定资产 20 贷:管理费用 20
超期使用
抄上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固定资产 300
借:固定资产 30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300
相当于没有,都约没了
提前清理
第14年清理,清理损失为25万元
因为是清理损失,所以“固定资产”换成“营业外支出” 如果是清理收益,则换成“营业外收入” 如果是出售,则换成“资产处置收益”
抄上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300 贷:营业外支出 300
借:营业外支出 13*20=26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260
13年折旧
写本年
借:营业外支出 20 贷:管理费用 20
所得税
个别报表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合并报表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