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根据《中国法律史》整理各个时期中国法律思想与制度的内容,以古鉴今,领略中国各个时期法律制度的先进性。一章一个朝代。
这张思维导图讲述了教育心理学-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系统归纳了基础理论、罗杰斯的人本理论等知识,方便大家记忆和学习。
这是一张有关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详细的归纳了思想渊源、理论取向、基本观点、应用等内容。
这是一张关于学习及其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归纳了早期的认知主义、认知-发现说、有意义接受说、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六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文教政策
兴文教,抑武事
措施
重科举,重士人
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尊孔崇儒,辅以佛道
理学兴盛,书院兴盛
育士制度
中央官学
官学体系(宋朝官学特点)
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中央:国子监
地方:提举学事司
官学类型多样化
入学等级限制放宽
学田制确立
三次兴学
庆历兴学(失败)
简介
范仲淹 宋仁宗
内容
中央官学:创建太学,引入苏胡教学法
苏胡教学法(分斋教学法)
胡瑗创办于胡州州学,范仲淹庆历四年引入太学
经义斋
学习儒经,培养统治人才
治事斋
治兵、治民、水利,培养专长技术,管理人才
意义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科教学制度
实用科目纳入官学体制,取得与儒经同等的地位
开创了历史上的主修和辅修的先河
地方官学:普遍设立
科举制:改革科举制,停帖经、墨义,着重经学、诗赋、策论
熙宁兴学(失败)
王安石 宋神宗
中央官学: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三舍法
王安石 熙宁兴学 创办 应用于太学的管理制度
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程度
平时行艺+考试成绩 升级
上等:直接授官
中等:殿试
下等:礼部考试
考试+平时相结合,学习优异+任命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性以及太学的质量
上舍考试+科举,提升了太学地位
是中国古代教育管理制度得一种创新
地方官学:恢复和发展地方官学
科举制度: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专门学校:恢复专门学校,创立武学,恢复律学、医学
崇宁兴学(成功)
蔡京 宋徽宗
中央官学:新建辟雍(太学外舍),发展太学,延用三舍法和积分法
积分法
简介:始创于宋朝太学,到元朝国子学更加完善
含义
积累计算学生当年学业成绩来升级的方法
每月考试一次,给学生积分
与后期的三舍法和升斋等第法结合起来;作为升舍依据
意义: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教学管理上的一大创新
地方官学:全面普遍设立
科举:罢科举,改为学校取士
专门学校:恢复医学,创立书学、算学、画学
学制:建立县、州、太学三级相关联的学制系统
私学
初级蒙学(私塾)
对8–15岁儿童,小学教育阶段的统称
教育内容
初步道德行为训练,基本文化知识技能
教育方法
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重视用《学则》《须知》形式培养行为习惯
学习动机:注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并重
教学方法:识记与领悟并重
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个别教学法
蒙学教材
类别:按专题编写
识字、伦理道德、历史教材、诗歌类、自然常识类
特点
分类按专题编写,内容形式多样化
韵语形式编写,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学者亲自编写,提高蒙学教材质量
注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重视汉字特点
力求将识字教育+基础知识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高级书院
自唐宋之后,中国古代高级私学的组织形式。私人藏书+教学+研究合为一体的私学
发展
唐朝(萌芽)
官学衰弱,使士人失学
我国有源远流长的私人讲学制度
佛教禅林思想的影响
宋朝(制度化)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兴盛原因
国家较为统一稳定
宋朝鼓励私学
印刷术的发展
元明清(官学化)
典型书院
白鹿洞书院
朱熹修复,在此形成《白鹿洞书院揭示》
是书院的教育宗旨,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第一个纲领性学规,标志着书院制度化
教育目的:孟子—明人伦
治学顺序:博学之……
修身之要:言忠信 ,行笃敬,惩忿室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明确了教育目的、过程,提出了修身、处事、接物的基本要求,使得书院有了纲领性学规,使书院制度化
汇集了儒家经典而形成
集中体现了书院精神,不仅对后世书院,甚至对官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选士制度
科举制进一步发展
地位提高,成为取士正途
科举规模扩大,录取人数增多
考试周期改为三年一次
殿试成为定制,实行三级考试制度
州试—省试—殿试
确定新制,防止科场作弊
糊名制
誉录制
锁院制
别头制
考试内容改革,改试经义,专用《三经新义》
教育思想
朱熹
教育实践
《四书章句集注》
《白鹿洞书院揭示》
教育作用: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的教育思想是理学的思想基础
教育作用:变化气质,发挥气质之性各不相同
教育目的:明人伦
教育阶段:小学与大学
小学(8–15)
任务:圣贤坯璞
教育内容:学事为主
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教学生动,激发兴趣
《学则》《须知》
三到:心到、口到、眼到
大学(15岁以上)
教育任务:加光饰
教育内容:明理为主
自学:从事研究
不同观点,相互交流
朱子读书法
虚心涵泳
虚心:虚怀若谷,不先入为主
涵泳:反复咀嚼,细心品味
居敬持志
居敬:思想专一
持志:抱有志向
切记体察:践行学习内容
着紧用力:读书抓紧时间,精神抖擞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可急于求成
熟读精思:反复咀嚼,熟读常诵,精思要旨
评价
积极:反映中国古代读书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消极
仅局限于伦理道德的圣贤之书
忽视与实践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