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财管~成本计算篇
该思维导图包括产品的成本分类、归集和分配、计算的基本方法、标准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计算等知识点。 产品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费用分配,更好地运用于会计实务
编辑于2021-07-27 21:58:17成本篇
13.产品成本计算
产品成本的分类
制造成本法
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期间成本
不构成产品的制造成本
产品相关
产品成本
制造成本法时,产品成本=制造成本
变动成本法时则不相等
期间成本
成本对象
直接成本
可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
间接成本
不能用经济合理方式追溯到成本对象
基本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能够直接确认成本对象发生的基本生产费用
BOM用物料
直接归集
不能直接归集的生产费用
采用一定标准进行分配
分配率=待分配的生产费用/各分配对象分配标准和合计
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生产费用=分配率x该分配对象分配标准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直接分配法
适用范围 :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不多
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辅肋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的产品总量-对其他辅助部门提供的产品量)
分配费用: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x该车间、产品或部门的耗用量
交互分配法
1. 对内分配分配率=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发生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数量
2. 对外分配分配率=(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对外提从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3. 各受益车间、产品或各部门应分配的费用=对外分配率x该车间\产品或部门的耗用量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很低且各月在产品数量较稳定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产品生产费用
月末在产品成本=0
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大月之间在产口数量变动不大 ,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不大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月末在产品成本=年初在产品成本
提示:年终时根据实地盘点并重新调整计算在产品成本
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材料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材料费用+本月发生材料费用)/(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数量)
子主题
能够确定比较可靠的在产品完工程度
约当产量法
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
首先,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其次,分配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转换成本)
最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在产品数量稳定功者数量较少,并且制定了比较准确的定额成本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核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x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倒挤
能够制定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定额比例法
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月末在产品定额)
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率x月末在产品定额
完工产品成本=分配率x产成品定额
分配材料费用一般按照定额村偷成本分配;分配工资费用和制造费用一般按照定额工时标准分配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分离点售价法
可变现净值法
实物数量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品种法
分批法
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
14.标准成本法
概念
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
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目标成本
是一种应该发生成本
含义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X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总额)=实际产量x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种类
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理想标准成本:在最优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
不宜作为考核的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现实性,激励性,稳定性
>理想成本 , <历史平均水平 ,得以广泛使用
适用期
现行标准成本:根据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
作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基本标准成本:生产的基本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才予以修订的标准成本
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
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直接材料差异分析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x实际数量
采购部门负责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 标准价格
生产、采购、技术、质量检验等部门负责
直接人工差异分析
价格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x实际工时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
数量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 标准工资率
生产部门负责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价格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x实际工时
部门经理负责
数量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
生产部门负责
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二因素分析法
耗费差异
能量差异
三因素分析法
耗费差异
闲置能量差异
效率差异
15.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概念
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准确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核心 作业消耗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
资源
作业消耗的人工 能源 实物资产
作业
企业中 特定组织重复执行的任务或者活动
成本动因
资源成本动因
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
作业成本动因
各种成本对象耗用作业情况
传统的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计算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
间接成本分配
多种不同性质的间接费用组成
根据产量 工时分配
分配基础与成本集合缺乏因果关系
直接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的分配 其他成本都归集到制造费用
适用范围
传统加工业
产量是驱动因素
成本信息
产生误导信息 夸大高产量产品成本 缩小低产量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
间接成本分配
建立多个成本集合(每个集合内部具有同质性)
根据成本动因分配
分配基础与成本集合具有因果关系 减少不准确的分摊
直接成本
凡是能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的 都作为直接成本
适用范围
新兴高科技领域
直接材料 人工占比小 与间接成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企业
成本信息
成本信息更加准确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与步骤
1、作业成本分配率
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当期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本/当期实际作业产出
2、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
=该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3 某产品当期发生总成本
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该产品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动因种类
业务动因
执行次数
精度差 执行成本低
质量检验 每次耗时相等
产品生产准备
持续动因
执行一项作业需要的时间
精度 执行成本居中
质量检验 每次耗时不等
机器加工
强度动因
特殊情况下 实际耗用的资源 单独归集 全部计入某一产品
特殊订单 新产品试制
产品研发
作业成本的种类
单位级作业成本库
每一单位产品执行一次作业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直接能源消耗
机器成本
批次级作业成本库存
同时服务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
成批采购
成批搬运
机器调试
产品检验
产品级品种级成本库
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的作业
产品设计
产品更新
工艺改造
生产维持作业成本库
服务于整个工厂
工厂保安
机器维修
行政管理
保险
作业成本管理
增值作业
非增值作业
看是否给客户带来增值
作业成本法
优点
成本计算更准确
成本控制更有效
为战略管理提供支持
缺点
开发维护费用高
不符合对外财务报告需求
不利于进行管理控制
适用条件
制造费用占比重较大
产品品种多样化
面临激烈竞争
公司规模大
传统成本与作业成本 相同点
都是完全成本法 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
直接成本都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子主题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