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黄酮化合物 波谱特征
这是一个关于黄酮化合物 波谱特征的思维导图,黄酮化合物的波谱特征主要表现在紫外光谱(UV)、质谱、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方面。
编辑于2024-01-16 20:35:29黄酮化合物波谱特征
紫外光谱
基本峰带
带Ⅰ为B环,带Ⅱ为A环
峰带I:300~400 nm,源于桂皮酰体系的π→ π*跃迁 峰带II:220~280 nm,源于苯甲酰体系的π→ π*跃迁
在甲醇溶液中的基本紫外光谱特征
黄酮及黄酮醇类(带Ⅰ、Ⅱ均较强)
共性:带Ⅰ、带Ⅱ均较强
区别:带Ⅰ位置不同 黄酮: 304~350 nm 黄酮醇:3-OH游离: 352~385 nm;3-OH取代: 328~357 nm
查尔酮及橙酮类(带Ⅰ为主峰)
共性:带Ⅰ很强,为主峰;带Ⅱ较弱,为次强峰
区别:带Ⅰ峰位不同 查尔酮: 340~390nm 橙酮: 370~430nm
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带Ⅱ为主峰)
共性:带Ⅱ为主峰;带Ⅰ很弱,为主峰的肩峰
区别:带Ⅱ峰位不同 异黄酮: 245~278 nm 二氢黄酮 (醇): 270~295 nm
可根据UV特征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类型
引入-OH对UV的影响
对峰形的影响
7-OH黄酮:类似于二氢黄酮类(峰带Ⅱ强,因为在A环引入羟基) 4’-OH黄酮:类似于查耳酮类(峰带Ⅰ强,因为在B环引入羟基) 4’, 7-二羟基黄酮:正常 即7-OH引入使峰带Ⅱ增强;4’-OH引入使峰带Ⅰ增强
对波长的影响
A环引入-OH:带II红移,尤以5,7-OH影响大 B环引入-OH:带I红移,尤其以2’, 4’, 6’-OH C环引入-OH (3-OH):带Ⅰ红移30~50 nm,带Ⅱ影响小 OH→OCH3:相应峰带紫移15~20 nm
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诊断试剂
CH3ONa:强碱,使所有-OH变为O-,相应峰带红移
带Ⅰ若强度不降:说明有4’-OH;带Ⅰ若强度下降:说明有3-OH,无4’-OH
NaOAc(未熔融):弱碱,不能使5-OH离子化
带Ⅱ,+5~20 nm(红移):有7-OH
NaOAc /H3BO3:能与邻二酚OH (不包括5,6-二羟基)络合,使相应峰带红移
带Ⅱ:+5~10nm,则说明A环有邻二Ar-OH(不包括5,6-二羟基) 带Ⅰ:+12~30nm,则说明B环有邻二Ar-OH
AlCl3/HCl • AlCl3能与邻二酚OH及5-OH与4-CO络合 • HCl则能破坏邻二酚OH与Al3+的络合
邻二酚羟基的有无:
3-OH,5-OH有无(?):
质谱
苷元:EI-MS
M-28:-C=O或-CO R-DA开裂:可判断A、B环上取代基
特点: M+较强,常为基峰 Ⅰ、Ⅱ两条主要裂解途径:黄酮类以Ⅰ为主;黄酮醇类以Ⅱ为主 A1、B1、B2的m/z:推断A环、B环的取代式样:A1+·、B1+·、B2+保留了A、B环的结构 A1、B1 互补:即二者质荷比之和等于M+的质荷比
黄酮类的EI-MS
• 以裂解途径Ⅰ 为主 • M+常为基峰 • 主要碎片为A1+·、B1+·,中等强度 • [M-CO]+、[A1-CO]+也较突出
黄酮醇类的EI-MS
• 以裂解途径Ⅱ为主 • M+常为基峰 • 主要碎片为B2+,[B2-CO]+,尚有[A1+ H]+
苷:软电离方式 • ESI-MS • FD-MS • FAB-MS
黄酮苷的FD-MS、 FAB-MS
• 准分子离子峰: [M+H]+、 [M+Na] +、 [M+K] + • 准分子离峰从末端依次失去糖基的碎片峰
核磁共振谱(PPT上例题!)
氢谱
黄酮
B环 > 3-H > A环
• A环常为隐间苯三酚结构 • >C = O离A环近,去屏蔽 • C环的去屏蔽
5-H
• δH ≈ 8 • 受>C = O的去屏蔽作用强烈
3-H
• 与H-8,H-6较接近 • 单峰
6, 8-H
• 常在最高场 • δH-8 > δH-6;13C-NMR中则相反 • H-8受C环去屏蔽作用更强 • 二氢黄酮δH-8 ≈ δH-6:C环非共轭
活泼质子的1H-NMR信号
5-OH: δH ~12.40 7-OH: δH ~10.93 3-OH: δH ~9.70 4'-OH: δH ~9.70 3'-及其它OH: δH ~9.10或更高场
二氢黄酮
优势构象
大基团2-ph在e键
绝对构型
大多为2S型
特征:典型的ABX偶合系统
• 2-H: ~5.20 (1H, dd, J=11.0, 4.0 Hz) • 3-Ha: ~2.80 (1H, dd, J=11.0, 17.0 Hz) • 3-He: ~2.80 (1H, dd, J=17.0, 4.0 Hz)
二氢黄酮醇
相对构型
2-ph与3-OH在大多e键
绝对构型
• 天然存在的多数为2R, 3R型 • 少数为2S, 2S型
特征
• 2-H:δH ~4.90 (1H,d, J=11.0 Hz) • 3-H:δH ~4.30 (1H,d, J=11.0 Hz)
其他黄酮
异黄酮
H-2: δH 8.5~8.7 (1H, s)
橙酮
H-3: δH 6.37~6.94 (1H, s)
查耳酮
• Hα: δH 6.70~7.40 (1H, d, J=17.0 Hz) • Hβ: δH 7.30~8.10 (1H, d, J=17.0 Hz)
二氢查耳酮
• Hα: δH ~3.2 (2H, t, J=7.0) • Hβ: δH ~2.8 (2H, t, J=7.0)
黄酮苷
糖端基质子J值用于构型判断
• J ≈ 7.0 Hz: β型 • J ≈ 3.0 Hz: α型 • 仅限于:2-OH处于a键的糖
黄酮(醇)糖苷
• β型:3-成苷,δH > 5.3;4’-成苷,δH < 5.2 • α型:无论3-或4’-成苷, δH ~ 4.0 • 3-成苷的β型端基质子与>C=O、 C-O键共平面,去屏蔽作用 → δH ↑
双糖苷
外侧糖离母核远,受各向异性影响小→ δH ↓
碳谱
羰基
交叉共轭体系:δC向高场位移 13~20
无交叉共轭体系:C-2,3为sp3杂化;查耳酮,交叉共轭体系破坏
存在5-OH:形成分子内H键;δC向低场位移 3~6
C-2
C环氧化程度的不同:二氢异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 查耳酮 < 黄酮醇 < 橙酮 < 异黄酮 < 黄酮
2’或6’位-OR取代基
在二氢黄酮(醇)中,由于空间效应,δC↓ >3.9
3-OH的影响
C-2,3为双键: δC ↓ ~15 (+C效应) C-2,3为单键: δC ↑ 2~7 (-I效应,吸电子诱导效应)
利用13C-NMR判断黄酮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