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织与人效
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组织的绩效。在他的主要管理理念中,绩效部分有三个观点: 提高组织的绩效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绩效是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行为、方式、结果及其产生的客观影响的综合。 管理者应该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和指标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卓越绩效。
编辑于2024-01-18 09:47:49这是一篇关于个人复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每日复盘,二、每周复盘问题清单,三、每月复盘问题清单,四、年度复盘问题清单。
这是一篇关于从专技走向管理的七个转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七、从局部思维到全局意识,六、从专业能力到管理能力,五、从外方内方到外圆内方,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三、从个人成就到团队成功,二、从个人能力到集体力量,一、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
这是一篇关于古代四次比较出名的改革进行异同比较以及反思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对永贞革新、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的梳理和分析。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改革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始终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与进步的核心动力。古代的永贞革新、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以及张居正改革,皆为特定历史阶段针对社会沉疴积弊所发起的意义非凡的变革尝试。 它们所蕴含的深邃智慧与惨痛教训,恰似璀璨星辰与暗夜警钟,交相辉映,为我们照亮前行之路的同时,亦敲响了反思的洪钟,对现代个人的成长蜕变与社会的深度认知有着不可估量的启迪价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个人复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每日复盘,二、每周复盘问题清单,三、每月复盘问题清单,四、年度复盘问题清单。
这是一篇关于从专技走向管理的七个转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七、从局部思维到全局意识,六、从专业能力到管理能力,五、从外方内方到外圆内方,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三、从个人成就到团队成功,二、从个人能力到集体力量,一、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
这是一篇关于古代四次比较出名的改革进行异同比较以及反思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对永贞革新、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的梳理和分析。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改革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始终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与进步的核心动力。古代的永贞革新、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以及张居正改革,皆为特定历史阶段针对社会沉疴积弊所发起的意义非凡的变革尝试。 它们所蕴含的深邃智慧与惨痛教训,恰似璀璨星辰与暗夜警钟,交相辉映,为我们照亮前行之路的同时,亦敲响了反思的洪钟,对现代个人的成长蜕变与社会的深度认知有着不可估量的启迪价值。
组织与人效
目标管理的经典方法
SMART原则
Smart原则是一种高效完成目标,实现目标的规划或者执行的规则,能保证考核的公平和公开
smart原则有五个点
1.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绩效指标是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 (Relevant)
5. 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具体一点可以吗?
S
代表具体(Specific)
具体性也就是说我们的绩效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标准。要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明确的计划说明,清楚地对既定目标进行展示,让成员能够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比如:我们做销售,开会时boss,定了一个目标学习销售话术,但是没有说多久学会,要学习多少内容,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信息,这很难让员工理解到底要学习到什么程度。
M
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
衡量性是指我们定下的目标是明确的,同时有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标准,员工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目标,我们需要有一个数据依据。
以团队中某一个员工工作量为参照物,他每天能够完成一个小模块的程序设计,那么其他成员也可以以此来作为一天的目标,那就是一天内完成一个小模块的程序设计。按照这个工作量来推算一个月应该完成的工作量,那么当月的既定目标我们就定下来了,也是可以衡量的。
A
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
可行性的目标是能够让所有成员都能接受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压给员工,这样会让员工产生过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员工产生抗拒心理,甚至流失。
比如:一个新员工来了,你让她第二个月业绩翻一倍,正常情况下这个个任务明显是不能完成的,业绩这事不是只靠加班技能完成。
R
代表相关性(Relevant)
相关性简单来说就是目标我们是连贯着的,同时目标之间相关性也要强,一个接一个的就来了,不是说做了这一个,下面就没任务了,这会让员工失去动力,做着做着就没事干了。相关性就是要让员工完成的目标与绩效考核是高度相关的,不要乱下任务。
T
代表有时限(Time-bound)
时限性想必大家都明白,做一件事情并定好了目标,我们肯定要要有时间限制,不可能做一辈子都做不完吧。当然事情有轻重缓急,有些任务加急的那么我们设定的时间就短,有的任务不急的我们设定是时间就长一些,让员工能够自己根据工作内容去调节自己的时间,从而实现高效的工作。
SMART原则的特点
1、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
3、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永不过时的绩效评估方法
360度评估法
360度评估是一种从多个角度获取组织成员行为观察资料的方法。
360度评估法的特点
评价者不仅仅包括被评价者的上级主管,还包括其他与之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同事、下属、客户等,同时包括被评价者的自评。
评估内容是什么?
沟通技巧
人际关系
领导能力
行政能力等
360度评估法的优劣是什么?
优势
优势一:评估维度全面。
区别于传统评估,360评估可以从多个维度获得评估反馈,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和使用反馈结果,双向沟通和信息交流性强
优势二:适用性广。
在管理实践中,360评估常被用于收集被评估人的工作技能、专业知识、工作风格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信息。具体应用于:绩效考核、、领导力评估、组织氛围诊断、产品满意度等。
劣势
劣势一:评估成本高
包括时间成本、替代成本、失误成本和其他隐性成本。当被评估人数量较多时,对于评估人的时间和组织者的时间都是个挑战。尤其是当评估人面对过多的评估工作越发的失去耐性时。而不负责任的评估极易影响最终的评估结果,当我们应用不准确的评估结果时,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失误成本。
劣势二:评估动机错位
在管理实践中,经验告诉我们在进行360评估时,个别的评估人会将它视为是一种发泄私愤的途径。尤其是那些无法分清工作问题和个人问题的评估人,极有可能将工作上的问题上升为个人情绪,利用评估的机会“公报私仇”。
如何开展360度评估工作?
1.准备阶段
目标明确
组建360度评估实施小组,通过讨论确定本次评估的目的。
题库设计
设计评估模型,包含评估指标,指标下题目。企业最好能根据本公司的情况建立自己的能力模型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360度反馈问卷
名单确定
确定受评者与评估人,通常一名被评者需要有8~12名评估人。
人员赋能
对评估者进行360度评估技术的培训。为避免评估结果收到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在执行360度评估反馈方法时需要对评估者进行培训。
2.评估阶段
设置模型
录入评估模型,并设置不同评估层级的评估权重。(例上级权重:50%,同事权重:30%下级权重:20%、自评权重: 00%。)
实施评价
上传评估名单,邀请评价;
评估报告
导出评估报告。
进度监控
评价进度推进。项目开启后,在后台进行作答进度实时监控。在项目周期内,不断推进未进行评价的人。必要时可以向高层请示,由其上级或最高领导层进行进度推进
3.反馈和辅导阶段
360度评估的实施条件
1.良好的组织氛围。
评估者能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别人进行评价,被评估者能不能真诚地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这不仅仅涉及到员工心态和素质的问题,根本上还在于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氛围和沟通文化。
2.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员工发展。
评估的结果要直接与被评估者的利益如薪资福利、晋职等挂钩,否则就会严重挫伤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和被评估者的发展挂钩,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设计出更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3.公正的评估环境。
评估过程必须要保持公正和保密性,评估结果一般仅有人力资源评估主管、被评估者本人和直接上级少部分人知道,并且在反馈结果时只能是直接上级(或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与被评估者一对一、面对面的反馈,这是评估能够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
4.有效的实施工具。
为保证评估过程的科学和易于操作,同时保证评估环境的公正性,能够通过一个有效的工具协助评估的实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360度评估的适用范围
行政人员、研发人员
适合对公司的中高层进行考核
创新型业务占多数的企业
角色权重设计
评估的基本角色分为:上级、同级、下属、客户、其它、自评,如果需要还可以自定义更多角色。
试试?
上级:主要是被评价人的直接上级,权重一般会比较高。最少一人。
同级:主要是被评价人的相同直接上级的同级同事,权重一般会比较高。
最少不能少于三人。
下属:主要是被评价人的直接下属,权重会比上级同级低一点,最少不能少于三人。
客户:主要是被评价人的外部客户,权重不高,可选项。
其它:主要是被评价人可能有合作的其它同事,权重不高,可选项。
自评:主要是被评价人自己的评价,权重不高。
提升组织能力有效方法
杨三角理论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模型是什么?
企业成功 = 战略 x 组织能力
什么是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不是指个人能力,而是一个团队(不管是10 人、100 人或者100 万人)所发挥的整体战斗力,是一个团队(或组织)竞争力的DNA,是一个团队在某些方面能够明显超越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什么是战略?
所谓“战略”,是基于对政治,经济,技术,行业等相关趋势的研究后得出的一个发展的远期目标。而目标的属性就是具有不确定性。
学习背景
如何避免人才断层?
队伍要怎么凝聚?
战斗力怎么保证?
怎么能让干部们不至于掉队?
有什么用处?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不管你是带多少人的团队,只要你想提高团队的战斗力,或者团队本身出现问题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只要在一个合适的框架内思考问题,必然能够找出最优解。
能详细说说吗?
杨三角模型的特点
深植于组织内部而非个人,有可持续性;
为客户创造价值;明显超越竞争对手。
杨三角模型的构成
员工能力
能不能?公司全体员工是否(包括中高层管理团队)具备能够实施企业战略、打造所需组织能力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重点
“能不能”解决的是知识结构的问题,本质上取决于企业的培训和赋能。
员工思维模式
愿不愿意?员工是否展现与组织能力匹配的价值观、行为和投入度。
“愿不愿”解决的是员工的意愿问题,本质上取决于企业的文化和激励制度。
员工治理方式
允不允许?公司是否提供有效的管理支持和资源,使得员工充分施展所长,执行公司战略。
重点
允不允许?解决的战略目标实现的土壤问题,本质上取决于公司内部氛围与环境。
如何运用杨三角模型打造组织能力
1. 打造员工能力
思考题
1. 要打造什么样的组织能力,才能匹配战略的开展?
2. 打造所需的组织能力公司,具体需要怎样的人才?他们必须必须具备什么能力和特质?
3. 公司目前是否有这样的人才,主要差距在哪里?如何引进,培养,保留,借用合适的人才和淘汰不合适的人才?
胜任力模型
需要怎么样的人才?
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和特质?
人才盘点
公司目前是否有这样的人才储备?
主要差距在哪里?
人才选用育留
如何引进、培养、保留、借用合适的人才和淘汰不合适的人才?
2. 塑造员工思维
思考题
1. 让员工在工作中所关心,追求和重视的事情与公司所需的能力匹配?
2. 什么是主管员工需具备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3. 如何建立和落实这些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口号和宣传,不能高于人性。而是要回归人性。回归人性的思维,才容易内化于心。
制定思维模式变革战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等不同的变革战略。
3. 改进员工治理方式
思考题
1. 如何设计支持公司战略的组织架构?
2. 如何平衡集权与分权与充分整合资源,把握商机?
3. 公司的关键业务流程是否标准化和简洁化?
4. 如何借力支持公司战略的信息系统和沟通交流渠道?
流程再造
打破企业按照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从整体上确认企业的作业流程。
组织重组
重新设计调整组织结构,通过部门调整,合并等来实现组织扁平化和合理化。
打造学习型组织
在组织中建立知识库,通过分析、整合、记录、更新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
打造组织能力的需要注意什么?
平行
三个支柱旗鼓相当,并肩作战
匹配
三个支柱的重点都必须与所需组织能力协调一致.
组织能力诊断的第一模型
7S模型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简称7s模型
哪7S?
结构(structure)
制度(system)
风格(style)
人员-(staff)
技能(skill)
战略(strategy)
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
这么复杂能简单点吗?
硬件部分
战略(strategy)
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又是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结构(Structure)
战略需要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实施。组织结构是企业的组织意义和组织机制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企业组织的构成形式,即企业的目标、协同、人员、职位、相互关系、信息等组织要素的有效排列组合方式。
制度(Systems)
反映了各系统环节中成员的工作方式,以及成员间相互合作的状态。贯穿日常活动和各项流程。
软件部分
风格(Style)
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思维模式、行为风格
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
组织内部认为的“正确的”动机和想法,是贯彻在组织文化和日常工作中的核心价值观。
人员(Staff)
组织内的员工及他们的综合能力。战略实施需要充分的人力准备,其成败确系于有无适合的人员去实施。
技能(Skills)
在执行公司战略时,需要员工掌握一定的技能,这有赖于严格、系统的培训。
该怎么服用呢?
问题清单
战略清单
比如说?
我们的战略是什么?
组织计划如何达到目标?
组织如何应对竞争?
组织如何应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组织如何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战略?
举个例子
拼多多
战略
下沉市场、错位竞争
本质
以低端作为突破口,快速的进入到隐藏在现有市场之中的一个巨大的市场
手段
“找”出了人群中那些喜欢简单、关注性价比、追求新事物的消费群体,让他们在成本不高、又不费劲的情况下,能够拥有一些实用的新东西。
结构清单
比如说?
组织各部门/团队是如何划分的?
组织内部的等级结构是怎么样的?
组织各部门/团队如何协同工作?
决策权和控制权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
组织内部的沟通渠道是什么?
有哪些显性的和隐性的沟通渠道?
系统/制度清单
比如说
组织运行的主要制度是什么(既要考虑财务制度、人力资源制度,也要考虑沟通制度等)?
这些制度如何被监管和评估?
组织的系统能被外界其他组织复制吗?
这个系统中的每个人都会维护系统的运作吗?
举个例子
传统房地产经纪行业,在二手房交易的过程当中,房地产经纪人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获取房源信息;
第二步,发布某个可能并不真实的房源,留下他的电话;
第三步,带你去看房,说服你买房;
第四步,带着你走完从按揭贷款、过户的所有流程。
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第一、交易的效率低、交易时间长。
第二、各个环节相互影响,某一个环节卡壳,整个交易就没办法受阻。
贝壳破局的方法
把整个交易环节细分为十个环节,经纪人在每一个环节里都有相应的角色
房源方
房源录入人
房源维护人
房源实看人
委托备件人
房源钥匙人
客源方
房源推荐人
房源成交人
房源合作人
房源首看人
交易顾问
重点
设立一种制度和流程,让那些只适合于扮演一两个角色的人在中间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它让大量不属于同一个组织,但是各自拥有碎片化能力和模块化资源的人,能够聚集在一起完成一个项目。
共同价值观清单
比如说
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组织的文化是怎样塑造的?
组织的价值观有多大的影响力?
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价值观是怎样的?
举个栗子
农夫山泉的价值观就是“农夫”,就是“慢慢来会比较快”。
此话怎讲?
夫山泉坚持在千岛湖、长白山、峨嵋山等地方取水,这些地方一听就是远离尘嚣的,它们能让你联想到大自然的美好。
当它远离尘嚣寻找水源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它慢慢地为自己打造了一条护城河。
与其赚得多,不如活得久。它在相当程度上牺牲了速度,但是当布局完成的时候,它也同时具备了稳固性和持续性。
风格清单
组织的管理/领导风格是怎么样的?
领导的有效性如何?
组织内部是否注重氛围的营造?
员工之间的关系趋向于竞争还是合作?
组织内部的团队分工依据的是什么?
人员清单
组织人员目前展现出了哪些能力?
现阶段,哪些岗位存在空缺?为什么?
员工的能力现状与目标是否存在差距?存在多少差距?
组织需要人员具备什么样的工作状态?
技能清单
比如说?
组织实现目标需要的技能有哪些?
组织内是否存在技术缺口?
员工/团队当前的技能是否能应对所需完成的工作?
这些技能如何被评估和奖励?
举个例子
Lululemon
一家只针对瑜伽爱好者做运动服装的公司。
Lululemon敏锐的发现,用户在穿上运动服练瑜伽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痛点
解决了什么?
首先它要解决的是如何让瑜伽服穿上以后,能够产生“第二皮肤”的感觉,也就是裸感,即轻薄!
如果它太轻薄,而拉伸度很好的话,又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用户会不会在拉伸时,暴露身体的隐私?
它如此轻薄,吸汗性怎么样?所以,它必须同时做到非常轻薄、富有弹性,同时又有很好的吸汗性。
吸汗性这么好,如果不及时清洗,产生异味怎么办?
使用7S流程顺序是怎样的?
第一步,从共同价值观开始
共同价值观与组织战略、结构、制度是否相匹配?
如果不匹配,需要如何改变?
第二步,考察“硬件”部分
各项“硬件”元素之间是否相互匹配?
如果不匹配,需要做哪些改变?
第三步,考察“软件”部分
“软件”是否支持“硬件”,各项“软件”元素之间是否相互匹配?
如果不匹配,需要如何改变?
数字时代的目标管理方法
OKR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葛洛夫(AndyGrove)发明。
OKR是什么?
Objectives
目标
我们想实现什么?
Key Results
关键结果
我们该如何实现?
OKR五大特点
目标思维
OKR是结构化的目标设定系统,它的实施流程是自上而下,目标的设立顺序依次是公司、部门、组、个人。
重点
结构化的目标设定系统
聚焦思维
目标设定要做到少而精,太多了就导致年度无法有效的聚焦。牢牢抓住优先级最高的、最关键的目标
重点
最优先
最关键
协同思维
它是目标思维的延伸。目标确定首先是让基本员工讨论自己的目标、部门目标再汇总公司目标,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随后再进行自上而下的目标的分解。还可以根据不同部门、团队合作紧密程度,进行横向协同分析补充目标。
重点
纵向分解
公司目标
横向协同
部门目标
团队目标
个人目标
横向分解
团队
部门
敏捷思维
客户导向
数据导向
开放信息
持续跟进
快速迭代
成长型思维
目标(O)的设置一般会设置承诺值和挑战值,承诺值是100%完成,而挑战值则比较具有挑战性,这样你才会不断为你的目标而奋斗,而不会出现期限不到就完成目标的情况。
重点
挑战型
挑战性
承诺型
100%完成
如何制定OKR?
如何制定目标(O)?
上级的OKR由下级全部承接
上级的KR成为下级的O
下级的O对上级的KR有支撑作用
如何拆解关键成果(KR)?
所谓的KR就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做什么,它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必须是能直接实现目标的;
必须具有进取心、敢创新的,可以不是常规的;
必须是以产出或者结果为基础的、可衡量的,设定评分标准;
不能太多,一般每个目标的KR不超过4个;
必须是和时间相联系的。
OKR如何在团队中推动?
团队共创法
会议准备
营造环境
讨论方式
座椅布局
会议物料
随机分组
主体介绍
研讨的主题——年度OKR
个人头脑风暴
个人的独立思考记录在便利贴上
排列组合
每人挑选最重要的一张便利贴,讨论分类,相同类别为一列
提炼中心词
按列提取关嫩词,朗通加深影响
按重要性排序
结果呈现
沙盘演练法
会议准备
轻松的环境
讨论的方式
会议的物科
明确规划
尊重所有人的想法
聆听对方观点
探寻共识和行动
小组会谈
意义
现状
原因
行动
目标
小组成员重新对模板进行归类就理
按照OKR检查要点进行检查
推动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首先要“群策群力”,充分听取底层员工对目标(O)的意见
滚动修订战略并确定年度目标(O),季度目标(O)。
OKR激励措施有哪些?
鼓励OKR推动
OKR大使奖
深入理解OKR的员工
撰写符合OKR要求的目标和关键结果
关健结果符合SMART原则
关键结果可以支撑实现目标的OKR
目标具有挑战性,主动分享OKR目标
定期更新OKR的进度人员
OKR优秀团队奖
OKR在全员中推动
OKR制定流程和关骤结果符合规范
定期跟踪OKR,能及时开展月度会议、季度会议对OKR进行复盘
鼓励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奖
设置组织目标奖金池
奖金池与团队的OKR挂钩,设置团队奖金
将个人的业绩表现与团队的奖金池挂构
全员认可奖
颁发勋章
勋章只能发给TA人
对同事的努力给予积极的反馈
鼓励责任承诺
个人及时奖
对员工据力取得成就时给予及时认可
团队庆功奖
团队经历一般艰苦工作后,取得亚大成就后,管理者组织团队庆功
鼓励创新突破
优秀项目奖
根据结果给予奖励
创新突破奖
根据创新突破给与奖励
OKR的注意事项
明确的目标
OKR需要清晰的目标,因此适用于那些已经确定了明确目标的组织或个人。如果您不知道你的组织或个人要实现什么目标,那么OKR就不适合你
自主管理
OKR依赖于团队和个人的自主管理,因此适用于那些具有一定自主权的组织或人人。如果你的组织或人人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那么OKR可能不适合你。
需要持续改进
OKR强调持续改进,因此适用于那些需要不断优化和提高绩效的组织或个人。如果你的组织或人人认为已经达到了完美状态,那么OKR可能不适合你。
团队合作
OKR需要团队合作,因此适用于那些强调团队合作的组织或个人。如果你的组织或人人更注重个人表现而非团队协作,那么OKR可能不适合你。
注重度量
OKR需要明确的度量和反馈机制,因此适用于那些注重数据和度量的组织或个人。如果你的组织或个人不关心数据或者不知道如何度量目标,那么OKR可能不适合你。
周期性评估
OKR需要周期性评估,因此适用于那些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绩效的组织或个人。如果你的组织或个人不愿意或不知道如何定期评估绩效,那么OKR可能不适合你。
战略优先
OKR需要将目标与战略联系起来,因此适用于那些注重战略规划和执行的组织或个人。如果你的组织或个人没有战略规划或者不知道如何将目标与战略联系起来,那么OKR可能不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