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队列研究
预防医学统计学队列研究内容,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追踪其所研究疾病的结局,比较两组疾病结局发生频率的差别,分析和推断该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预防医学分章节重点内容
麻醉学分章节重点内容总结
预防医学卫生学环境与健康内容,总结了空气环境与健康、室内环境与健康、饮水与健康、土壤与健康等。
预防医学卫生学人与环境内容,总结了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环境与人群健康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概述,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病因,制定疾病防制措施并对防制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的科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队列研究
概述
基本原理
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追踪其所研究疾病的结局,比较两组疾病结局发生频率的差别,分析和推断该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研究特点
1、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一种前瞻性研究
3、可直接计算结局发生频率
4、设立对照组
研究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即时纳入队列,据其暴露状态分组,研究结局尚未发生,需观察一定时间才能获得,又称即时性队列研究
优点:结果正确可靠。
缺点:需要样本大,观察时间长,费用高
回顾性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已获得的历史 资料中对象的暴露状态而定,疾病的结局在研究开始时 也已经从历史资料中获得,又称历史性队列研究
优点: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缺点:历史资料的完整、准确性影响结果
双向性队列研究
是前瞻性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合,在完成了历史性 队列研究之后,继续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兼具两者的优点,但耗时更长,费用更高
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2、疾病自然史研究
3、评价自发行为的预防效果
队列研究数据分析
率的计算
累积发病率(CI)
对于一个比较稳定的观察队列,可以计算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
发病密度 ( ID )
当队列内对象的动态变化较大时
观察时间人时
人年,人月和人日等
计算方法
精确法
以个人为单位,按照进入队列和终止观察的时间计算人时数;结果精确,但耗时
近似法
观察人时数 = 观察人数 * 观察时间
寿命表法
率的差别显著性检验
X2检验
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计算
相对危险度 ( RR )
又称率比或危险比
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表示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即因暴露而增加的发病危险
RR值的意义
R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RR>1,说明暴露程度越大,发病越多,暴露因素可能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RR<1,说明暴露程度越大,发病越少,暴露因素可能具有减少疾病发生的保护意义
RR 的 95% 可信区间的估计方法:
RR的95%可信区间包含1,则表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无统计学意义或暴露所致病的危险性并不显著高于非暴露
归因危险度( AR)
又称特异危险度或率差
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差值,说明因暴露而增加的疾病的超额发生率
RR 与 AR 的关系
RR 反映了暴露者因暴露而增加的发病危险,指明了暴露因素的致病危险性,具有病因学意义
AR 说明在一定人群中,因暴露而增加的疾病的超额发生量,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义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某一因素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和 PAR%)
标化死亡比 ( SMR )
子主题1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不适合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2、研究需要较长的观察随访时间,对象的依从性较难保持,易发生失访偏倚; 3、费时、费力、花费高
1、可直接获得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 2、暴露史资料较准确,暴露程度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 -反应关系; 3、先因后果,检验病因假说能力强; 4、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5、可用于了解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结局的关系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1、失访率最好不超过15%; 2、历史性队列研究,部分研究对象可能由于档案丢失而致记录 不全; 3、研究对象如由志愿者组成,健康状况好或带有某种特殊倾向 或习惯; 4、早期病人在研究开始未发现,可造成选择偏倚; 5、如抽样方法不正确,或执行不严格,将致选择偏倚
资料收集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叫信息偏倚,又称错分偏倚。 错分偏倚以同样程度发生于各个观察组中,称为无差异错误分类,无差异错误分类会低估关联强度。 错分偏倚在各个组中发生机会或程度不同,称为有差异错误分类
混杂偏倚及控制
混杂是指所研究因素与结果的联系被其他外部因素所混淆,这个外部因素叫混杂变量,所引起的偏倚称为混杂偏倚。 年龄、性别是最常见的混杂因素